黑頂子,是位於中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市敬信鎮境內的山峰[1]

簡介

黑頂子位於今琿春市敬信鎮境內,滿語稱「夏渣山」,或「烏爾渾山」[來源請求]。此山在中國境內,位於圖們江下游北岸,其北距離俄羅斯不遠,其南與朝鮮隔圖們江相望。清朝時,黑頂子與朝鮮慶興府圖們江相望[1]

根據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規定,黑頂子是中國固有領土。但是,清朝同治九年(1873年)前後,俄國入侵並占領黑頂子,在當地建立卡倫,「結幕處東邊不遠之地,又為構屋,時月之間,工役已訖,間架比前稍長」,「其勢將至於留連屯守,廣聚人口」[1]

1880年,吉林將軍銘安以吉林琿春一帶地近俄朝,「邊務百廢待興」為由,奏請清廷「簡派賢員赴吉差遣」。直隸總督李鴻章「力保道員吳大澂可資重用」。清廷「乃授吳大澂三品卿銜幫辦吉林邊防」。1882年,吳大澂到吉林琿春校閱防軍,「得知俄軍擅自侵占圖們江口華界黑頂子地方」。黑頂子北距琿春八十里,與俄界岩杵河隔界相望。俄國人當時已將黑頂子更名為「薩維洛夫卡」。1883年1月,吳大澂「片奏查明俄人擅據黑頂子地方,請頒發咸豐十一年原繪地圖為據,由吉林將軍派員與俄方訂期會勘更正」。吳大澂認為,「中俄東界界限轇轕不清」,主要是因為吉林將軍衙門存檔的地圖上畫的轇轕紅線「不以所謂海中間之嶺為界,是地圖條約顯有不符之處」。吳大澂稱:「該段邊界若不及早清理,則琿春與朝鮮毗連之地大半不保,俄隱然覬覦朝鮮之意已可概見,是亟應早為之圖。」[2]

清朝光緒九年(1883年),吳大澂「確切查明該地方實系俄人侵占琿春之地」,「若不及時清理,琿春與朝鮮毗連之地大半為俄人竊據」,並且「俄人占據黑頂子,則圖們江一百餘里不復為琿春所有」,所以「屢與俄員照會,索還占地,并迭次面商,據約辨論」,但是「俄員一味支吾延宕,竟於黑頂子地添設卡兵,接通電線,有久假不歸之意」,「旋經吉林將軍希元專派協領穆隆阿雙壽等約同俄員會勘,僅至沙草峰,為俄人所阻,未經勘畢而回」。吳大澂認為,「此黑頂子關係甚大,不能不及早清理也」,以避免「俄將圖門江東岸百餘里『誤』為俄國所轄之地,並於黑頂子地方安設俄卡」[1]

1885年6月8日,清朝光緒帝下諭,派會辦北洋事宜大臣吳大澂會同琿春副都統依克唐阿重勘興凱湖圖們江口段的中俄東部邊界。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在圖們江補立土字牌,並收回黑頂子地方。1886年5月25日(光緒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吳大澂與依克唐阿同俄國勘界大臣、東海濱省巡撫兼理軍務將軍巴拉諾夫,在俄國境內的岩杵河會談,此即「岩杵河勘界會議」。中俄雙方前後會談8次,經歷近四個半月結束。會議期間,雙方簽訂《中俄琿春東界約》。1886年10月16日,吳大澂從海參崴乘船返回天津,1886年10月29日進北京復命[3][2][1]

會議期間,在第二次勘界會議上,吳大澂用親自查勘獲得的證據,迫使俄國將黑頂子歸還中國。《重勘琿春東界約記》稱,「中國界內黑頂子地方舊有俄國卡倫、民房,議明於一八八六年六月遷回俄境。兩國勘界大臣各派委員前往該處交接明白。」吳大澂收復黑頂子後,隨即「於山前玉泉洞地方添修卡倫,輪派官兵常川駐守」,並且派靖邊軍「前路石營步隊一營進駐黑頂子」。同時還在黑頂子設立招墾分局,招民前來墾荒實邊。吳大澂曾作詩評收復黑頂子:「防患尤宜策未然,強鄰漸與外藩連,欲從兩界留中道,直為三韓計萬年。鑄鐵豈容成大錯,臨機只在著先鞭,珠槃玉敦雍容會,袖裡乾坤要斡旋。」其中,吳大澂就「強鄰漸與外藩連」一句自註:「俄人所占黑頂子地方與朝鮮僅隔圖們江一水,有覬覦小邦之意」,這反映了吳大澂堅持收回圖們江地帶的黑頂子,意在防止俄國領土直接與朝鮮隔圖們江相連,以杜絕俄國侵略朝鮮[1]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於逢春. 吴大澂恢复中国图们江出海权再探讨. 學問2014(6):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4). 
  2. ^ 2.0 2.1 張宗海、張臨北,吳大澂與《中俄琿春東界約》,俄羅斯學刊2013(6):72-80
  3. ^ 吴大澂. 延邊州地方志. 2010-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