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病毒
歡迎來到病毒主題!
病毒是無法獨立生長複製、僅能在宿主細胞中複製的小型病原體,廣泛分布於地球上所有生態系,動物、植物、真菌、細菌與古菌等所有生物皆會被病毒感染。第一個被發現的病毒是菸草鑲嵌病毒,由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於1899年發現並命名,迄今已有超過6000種類型的病毒得到鑑定。
病毒由遺傳物質(DNA或RNA)和蛋白質衣殼組成,有些病毒還具有脂雙層構成的包膜,衣殼形狀常見者有螺旋形與正二十面體等,還有較複雜的複合型(如感染細菌的噬菌體)。病毒的大小一般僅有細菌的百分之一,介於10至300奈米間,大多無法以光學顯微鏡觀察,而需使用電子顯微鏡。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將病毒基於遺傳物質種類和複製機制分為七種。
許多病毒可感染人類而造成疾病,包括感冒、流感、水痘、愛滋病與SARS等疾病皆是病毒感染所致,不同的病毒的致病機制各異。疫苗接種與抗病毒藥物可以預防、治療部分病毒的感染。病毒的具體起源過程仍未知,目前對此有許多假說,分別認為最早的病毒可能來自退化的小型細胞、從生物基因組中跳脫的DNA或RNA元件、或在細胞生命起源以前就已經出現。
精選病毒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又稱愛滋病毒,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屬反轉錄病毒,此病毒的感染會導致艾滋病,為後天性細胞免疫功能出現缺陷而導致嚴重隨機感染甚至繼發腫瘤並致命的一種疾病。愛滋病毒起源於1920年代的非洲金沙薩,自1981年在美國被識別並發展為全球大流行。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作為反轉錄病毒,在感染後會整合入宿主細胞的基因組中,而目前的抗病毒治療並不能將病毒根除。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約有3670萬名愛滋病毒感染者,流行狀況最為嚴重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其次是南亞與東南亞,成長幅度最快的地區是東亞、東歐及中亞。
在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病程的一些時期,特別是早期及末期,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會存在於含有免疫細胞、血漿、淋巴液或組織液的某些體液中,如血液、精液、前列腺液、陰道分泌液、乳汁或傷口分泌液;另一方面,病毒在體外環境中極不穩定。因此,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不安全性行為、靜脈注射、輸血、分娩、哺乳等;而通常的工作、學習、社交或家庭接觸,比如完整皮膚間的接觸、共用坐便器、接觸汗液等均不會傳播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與唾液或淚液的通常接觸(如社交吻禮或短暫接吻)也未有導致傳播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報告。
病毒感染
黃熱病是一種急性病毒病,症狀通常包括發燒、冷顫、食慾下降、噁心、肌肉痛)」與頭痛。症狀通常在發病5天內會改善;有些病人會在症狀改善1到2天後,發燒再度發生,出現腹痛,肝臟損傷導致黃疸,這類病患併發出血和腎衰竭的風險較高。
黃熱病是一種黃病毒科的節肢介體病毒——黃熱病毒引起的,此病毒是人類歷史上發現的第一個人類病毒(發現的第一個病毒則是煙草花葉病毒),也是第一個證實由蚊子進行傳播的病毒,主要的傳播方式是蚊蟲叮咬。在都市中,主要的黃熱病病媒蚊是埃及斑蚊。目前已有安全有效的黃熱病疫苗,有些國家會要求旅客入境前需接種;其他預防感染措施包括減少病媒蚊等。
黃熱病源自非洲,17世紀時因奴隸貿易傳往美洲,並在歐美非三洲都爆發過大流行,直到18、19世紀,黃熱病都還被視為最危險的疾病之一。現在黃熱病每年感染約20萬人,並造成3萬人死亡(近九成發生在非洲)。有十億人口生活在黃熱病疫區,包括位處於熱帶的南美洲與非洲,亞洲則無。自1980年代起,雖然早已有了特效疫苗黃熱病感染數再次開始上升,推測可能原因包括具免疫力的人口減少、都市化造成人口密度提升、便利的人口移動、以及氣候變遷。
疫情
墨西哥天花歷史橫跨了歷史上5個世紀,從十六世紀初西班牙征服阿茲特克帝國開始,直至1951年官方宣布天花絕跡。天花最初由西班牙殖民者引入墨西哥,並傳播到墨西哥中心,成為阿茲特克帝國首都特諾奇提特蘭淪陷的重要因素。
在殖民時期,天花疫情的爆發促進了墨西哥當地衛生防疫措施的施行,此後西班牙醫生弗朗西斯科·哈維爾·德·巴爾密斯在新西班牙引入天花疫苗,降低了該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
精選圖片
語錄
推薦條目
病毒種類:冠狀病毒 • 輪狀病毒 • 鼠冠狀病毒 • 人類冠狀病毒229E • 人類冠狀病毒NL63 • 果子貍SARS冠狀病毒 • B病毒
病毒疾病:流行性感冒 • 埃博拉出血熱 • 登革熱 • 天花 • 腦膜炎 • 貓傳染性腹膜炎
疫情與流行病學:中國大陸艾滋病情況 • 2019冠狀病毒病朝鮮疫情
大眾文化:與時間賽跑:在艾滋病肆虐的非洲尋找希望
人物:安尼魯·康特
相關新聞
2月26日:進行中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已在全世界造成超過1億1000萬人染病,其中超過250萬人死亡。WHO
2月18日: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州有七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H5N8亞型(均無症狀),此為首次發現H5N8感染人類的報導,過去認為此病毒株僅感染禽鳥,去年便造成大量雞隻遭到撲殺。WHO
2月14日:幾內亞東南部的城鎮古埃凱爆發新的伊波拉病毒疫情,共有7人確診。 WHO
2月7日:剛果民主共和國北基伍省再度爆發伊波拉病毒疫情,有1人確診感染。 WHO
2月4日:肯亞的裂谷熱疫情自去年11月爆發以來已造成32人感染,其中11人死亡。 WHO
11月21日:治療2019冠狀病毒病的複合型單株抗體REGN-COV2 抗體組合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緊急使用授權,用於12歲以上的輕度至中度患者,本月稍早FDA已授予另一種單株抗體Bamlanivimab緊急使用授權。 FDA 1, 2
11月18日: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省的伊波拉病毒疫情正式宣告結束,此疫情於去年6月爆發,共造成130人感染,其中55人死亡。 UN
你知道嗎?
- 聯合國非洲艾滋病問題特使史蒂芬·劉易斯2005年推出哪部紀實題材著作,關注非洲艾滋病、貧困、饑荒、婦女、教育等各種社會問題並提出解放方案?
- 2019冠狀病毒病的疫情中,哪個國家截至2020年2月並未有確診病例,卻自主研發疫苗及抗病毒藥物?
- 哪種病毒自2013年3月上旬開始在中國上海等地流行並已造成多人死亡?
- 哪一種由前蘇聯藥物化學研究中心研製開發的藥物與奧司他韋有着類似的空間結構?
- 哪類病毒可感染哺乳類與鳥類,造成嚴重疫情的SARS-CoV、SARS-CoV-2與MERS-CoV皆屬之?
- 哪位疫苗學家一生發明了包括乙肝疫苗、麻腮風三聯疫苗在內的40多種疫苗,每年拯救約800萬人的生命,並被安東尼·福奇等人譽為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疫苗學家之一?
傳記
哈維·阿爾特(Harvey James Alter,1935年-)是一名美國病毒學家、美國美國國家衛生院輸血醫學家與醫師,他以關於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成果而聞名,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20年和邁克爾·霍頓與查爾斯·M·賴斯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防治
保持社交距離是一種試圖阻止傳染病傳播或降低其速度的非藥物性感染控制措施,其目的為減少感染者和未感染者之間的接觸,並藉此使疾病的傳播途徑、致病率和死亡率可以降到最低。當傳染病可以通過飛沫接觸(咳嗽或噴嚏)、包括性接觸在內的直接身體接觸、間接身體接觸(比如:接觸受污染的表面,如染菌物)或空氣傳染(這樣的微生物可以在空氣中生存較長時間)來傳播時,保持社交距離是最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不過,如果傳染病主要通過受污染的水和食物或蚊子等昆蟲載體傳播,且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頻率很低,那麼保持社交距離可能就不那麼有效。保持社交距離的缺點包括孤獨、生產率降低和失去與人際交往相關的其他好處。早在公元前數百年,《希伯來聖經》就有提及保持社交距離的概念,要求患病的人「獨居營外」。歷史上,人們在明白麻風病等傳染病的傳染方式,並發明出有效的治療方式前,會利用麻風病療養院和檢疫站對病人保持社交距離,以阻止傳染病傳播。
分類
主題
任務
- 發表您對這個主題頁面的看法
- 加入病毒專題
- 在病毒相關條目的討論頁加上{{WikiProject Viruses}}
- 創立目前仍缺乏的病毒條目
- 擴充現有的病毒小作品與初級條目,增添內容、圖片與參考來源
- 擴充現有的病毒條目,將其提升至優良條目或典範條目等級
- 推薦可展示於本頁的條目、圖片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