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音系學

由Cosinepi-fly在話題音位學、音系學和音韻學上作出的最新留言:2 年前
基礎條目 音系學屬於維基百科日常生活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語言學專題 (獲評初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語言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語言學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Phonology根本不是音韻學而是「音系學」

音韻學指的是中國的傳統音韻學,傳統音韻學屬於歷史語言學(historical linguistics)的一種。而且,根據維基百科的命名常規,此處應「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稱」,即「音系學」。那麼,該條目為什麼會選用了一個既不常用又不準確的名稱呢?總之請把條目名稱改回「音系學」。

N6EpBa7Q留言) 2013年3月26日 (二) 00:06 (UTC)173.180.4.14留言2013年3月25日 (一) 23:11 (UTC)回覆

英語PHONOLOGY的翻譯是「音系學」

我不同意本頁的內容。至少在中國大陸的語言學界,英語PHONOLOGY的翻譯是「音系學」,而「音韻學」的使用範圍限於漢語歷史語言學。 向柏霖 12:03 2004年6月10日 (UTC)

這一頁的內容的確有待討論,參考:Talk:漢語音韻學。 --mingwangx 19:17 2004年6月10日 (UTC)

音韻學和音系學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

本來打算動手做英語音系學 (English phonology)這條目,可是不知怎樣命名,於是發覺要先清楚界定標題兩個詞語。我看過商務出的語言學辭典(中國大陸),搜尋過中國大百科全書(台灣)、大英百科全書(台灣)和港版牛津高階英漢辭典,都說Phonology就是音系學。其中,只有中國大百科也列出音韻學(和聲韻學),表示二詞都是同義詞。

很久以前,有朋友作過一些討論,結論是兩個詞語有中國大陸和台灣之分,於是連重定向頁的去向也有簡繁之分。可是我認為,音韵学還是該重定向到音韻學,因為它們根本是同一概念(名字),而且簡體者專指的「漢語音韻學」早已作消歧義處理,列在條目最頂,又何需用這個重定向?

我有幾項建議:在音韻學增加說明文字,表示音韻學和音系學(也和聲韻學[這個較少用])同義,但是「音韻學多數指漢語的音韻學」。這些同義詞全部導向「音韻學」。既然是同義詞,就不必另創Category:音系學等分類。分類數目維持不變,音韻學分類用來收錄音韻學理論的條目、英語音系學、法語音系學等條目。

有朋友已經創建了漢語音韻學分類,故此建議將所有專門描述漢語音韻的條目都放在此分類,正如英語維基有關英語音系的條目內容多、數目多,於是Category:English phonology就獨立出來。換句話說,現時部份仍在音韻學分類的漢語條目要改分類。

外語音系學條目又怎樣命名呢?由於音韻學跟漢語有很多關聯,我認為外語的全部稱為「x語音系學」比較適合。況且,Phonology這個詞,多數譯成音系學的,在大陸和台灣的用法都差不多一樣。

--Xieza 08:33 2007年1月21日 (UTC)

支持將外語部分名為「x語音系學」以及分類的提議。--RalfX) 09:31 2007年1月21日 (UTC)
基本上我同意Xieza的說法,但是除了一點:聲韻學並不能等同音系學和音韻學;聲韻學一般來說專指研究漢語聲、韻、調的那門學問,約略等同於漢語音韻學(但是嚴格來說在學術傳統上又有超出其範圍的地方)。--mingwangx (talk) 15:57 2007年1月21日 (UTC)
補充說明一下:聲韻學非常著重於歷時的研究,這一點與其他語言的phonology非常之不同,因此,與其說他是屬於一種音韻學,不如將之歸於歷史語言學。--mingwangx (talk) 16:02 2007年1月21日 (UTC)
我覺得聲韻學和音韻學是同義詞,重視歷時研究(可以找到很多叫《漢語音韻學》的書,指的肯定是講古漢語的),也不僅限於漢語,和漢語相關的朝鮮語、越南語、白語等也可以說。--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17:53 2007年1月21日 (UTC)
我想這個問題得先釐清一件事:目前一般常提到的「漢語音韻學」不是「漢語的音韻學」,而是在中國的歷時語言研究傳統中產生的一個特殊學門。--mingwangx (talk) 06:26 2007年1月27日 (UTC)

音位學、音系學和音韻學

音位學(phonemics)僅為音系學(phonology)中的一部分研究。 自50 、60年代起,許多語言學者便對「音位」概念產生質疑,喬姆斯基哈禮1986年所著《英語音型》(The Sound Pattern of English)中便明確指明其質疑,並以生成語法觀點提出更為抽象的「底層形式」的概念[1]。90年代更有學者提出以發音語言學角度的發音音系學(Articulatory Phonology),其底層表現為與語音形式直接連接的「音勢」(gesture)[2]。 簡言之,將「音位學」簡單等同於「音系學」有失妥當。

而「音系、音韻、聲韻」三者,如上討論,主要是兩岸翻譯問題。

英語術語 中國大陸 臺灣
Phonology 音系學 音韻學
Historical Chinese Phonology (漢語)音韻學 聲韻學

不過,臺灣學者亦會使用「音系學」以與傳統的漢語音韻學區別。

Historical Chinese Phonology對應為漢語音韻學,較無歧義。 另共時音系相關討論,如前段討論,均以「XX音系學」作為條目名稱(如英語音系學),故建議將本條目移動為「音系學」。--Cosinepi-fly留言2021年6月20日 (日) 08:59 (UTC)回覆

  1. ^ Chomsky & Halle. (1968 ) The Sound Pattern of English.
  2. ^ Bowman & Goldstein. (1992) Articulatory Phonology: An Overview.
返回 "音系學"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