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馬來西亞華人/存檔1

由白布飘扬在話題經濟上作出的最新留言:16 年前

關於四種馬來西亞華人

你好,把馬來西亞華人分成四種並不符合現實,也過於武斷。因為並非獨中生就一定「自認承傳中華文化而擁有強烈的民族優越感」;國中生也不一定「懂馬來語,華語和英語,但不精,篇向英語為某生,方言」。再說他們成長後也會有改變,而非永遠就是獨中生或國中生思維。雖然有二者確實有分別,但用獨中與國中來分類馬來西亞華人很是勉強。

而且維基有Wikipedia:非原創研究的規定,簡單來說就是條目內容不可寫自己個人的研究成果,「四種馬來西亞華人」並不符合這項方針。

我建議,把「四種馬來西亞華人」改成「馬來西亞華人類型」,內容全面詳細述說各種馬來西亞華人類型及由來,例如介紹各籍貫,在馬來西亞如何分布,從介紹娘惹峇峇開始,前期自認中國人的移民,到英校生與華校生,後期國中生與獨中生。而不是生硬簡單的把馬來西亞華人分成四種。

另外在「馬來西亞華人的民族身份和地位」中論述不夠全面,一等公民二等公民的似乎過於武斷,實際情況並沒有這麼簡單,例如在深林中的非馬來人原住民,並沒有受到政府很好照顧,更提不上一等公民。寫土著與非土著的分別,國家有優待土著政策即可。--真實事求是() 2007年12月2日 (日) 07:55 (UTC)

你好, 改成「馬來西亞華人類型」當然可以,也同意。還有,我也建議要寫英語文化的馬來西亞華人和華校的馬來西亞華人的互相機笑排他言論,例「Cina Man" 或 "Cina Apek" 和「香蕉人」或「沒根,沒文化」等等的,你認為呢? 「馬來西亞華人的民族身份和地位」的一等公民二等公民是可以直接來源自英文維基的 "Ketuanan Melayu" 也即是翻譯不完整的馬來人至上。 或者你可以先寫出你的「馬來西亞華人類型」版本,大家再討論?張三李四 2007年12月3日 (一) 04:44 (UTC)
我在寫其他的條目,暫時不想寫馬來西亞華人。寫互相譏笑排他的言論是可以的,但寫法要客觀,要表達出有這種言論者只是部分人之事實,在用句上,不要寫「華校生會譏笑英校生香蕉人或沒根,沒文化;英校生則譏笑對方「Cina Man" 或 "Cina Apek" 」,而是「某些華校生與英校生會互相譏諷,一般上華校生會譏笑英校生,尤其是那些不懂中文者為香蕉人或沒根、沒文化;英校生則會譏笑華校生為「Cina Man" 或 "Cina Apek" 」。--真實事求是() 2007年12月5日 (三) 16:26 (UTC)

的確是有馬來西亞華人獨立中學的學生在日常言語中譏笑其他語言源流的華人沒有「根」,沒有文化,崇洋媚外和等等排他字眼。 尤其英語學不好的那一群,會先開口譏笑別人,來掩飾自己。 布京允 2007年12月3日 (一) 11:11 (UTC)

2.國民型學校(SMJK) – 占多數, 自稱是馬來西亞華人,是馬來西亞新經濟政策(1971 Malaysian New Economic Policy 源自馬來人的困境一書 The Malay Dilemma)華文學校改革下的新一代。懂馬來語,華語和英語。華文水平低,在畢業以後多偏向以英語為謀生
  • 我是華小、國民型中學出身的華裔生,這一篇是在說我的華文水平低嗎?我覺得這段文章的描述有太多的主觀偏見以及族群歧視、不客觀。我的華語比馬來語好,英語很差,從不認為自己會偏向以英語謀生。我也不是特例。白布 2007年12月3日 (一) 12:49 (UTC)
你要說你的華文水平不低,當然可以。但的確是國民型中學的華文水平低,尤其獨立中學的華文水平會很明顯的高過國民型中學的學生。布京允 (留言) 2007年12月5日 (三) 11:08 (UTC)
「我的華語比馬來語好,英語很差」,哈哈,你的華語有比獨立中學的學生更好嗎?張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5日 (三) 06:55 (UTC)
國民型中學的華文水平普遍低於獨立中學確實是事實,但並非絕對,要知道搞好華文並非只是靠學校而已,還可以補習和自修;有些獨中生也很懶惰,華文比不上勤勞的國中生;而且離開中學後,很多人都會改變,很少人停留在「國中生」或「獨中生」的階段,成長後誰的華文好還很難說;所以這種句子前面該加上「一般而言....」比較客觀。
至於「國中生偏向以英語謀生」的說法就沒什麼依據,無論是國中生或獨中生,都有偏向靠華文、馬來文、英文維生者。
需要提醒的是,在維基寫條目要有參考資料,有依據,不能自己隨便說,像「國中生偏向以英語謀生」這種話,必須有正式統計數字才能寫進條目。--真實事求是() 2007年12月5日 (三) 16:26 (UTC)

我已經把不太中立的字句儘量改了,如有更好的,可以多多討論,改良。布京允 (留言) 2007年12月6日 (四) 02:31 (UTC)

我認為沒有必要強行為馬來西亞的華人進行分類,馬來西亞華人可以因為地域、語言、籍貫、教育程度、政治理念、經濟能力等各種不同的因素而有所差異。很多時候可以發現兩個不同的人擁有一個相同的特點,但在其他方面卻又180度的不同;或反之。
試問我們到底要以甚麼樣作為標準來進行分類?更何況根本沒有一種分類方法會是中立而沒有爭議的,如果真要強行的進行分類只會造成讀者的混亂,我可不希望會因為自己沒有辦法完全歸入分類中而被認定為非馬來西亞華人。
所以我認為沒有必要進行分類,我們可以只列出馬來西亞華人所具有的特點,然後讓讀者自行做出分類。 -鳳凰花開的季節 2007年12月6日 (四) 06:01 (UTC)
早期的馬來西亞華人還能分類,例如各籍貫、各州屬、娘惹峇峇與後期移民,華校生及英校生等。但越到後來越無法分類,連娘惹峇峇與其他華人的距離也越來越小。
其實由於馬來西亞華人生在多元環境。難以分類,人人不同才是馬來西亞華人的特點。杜撰一人物為例,某個吉隆坡的客家人,會廣東話、海南話但不懂客家話、客家風俗,有很多印度朋友,加入印度教,常和他們一起過屠妖節,但也拜華人的神,過華人節日。之後他和一沙巴女孩結婚,搬到沙巴去住,學會福洲話,融入了福州人的風俗,在學歷方面,他本來是國中生,後來轉到獨中,他很喜歡英文,英文比中文要好,還學了日文,進入了一間日本公司工作,靠英文和日文維生。象這樣的馬來西亞華人並不少,根本無法分類,至於馬來西亞華人到底有什麼特點,其實也很難舉出,因為大家都不同,最明顯的特點其實就是多元化。--真實事求是() 2007年12月6日 (四) 15:28 (UTC)

如果真的很難分類,那就把「類型」改為「特徵」或「特點」或其他,讓讀者不混亂。我認為把全部的馬來西亞華人都一律歸「華人」也太勉強,尤其有些人會把全部的馬來西亞華人寫成「華社" ,造成讀者的混亂。張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7日 (五) 03:29 (UTC)

"試問我們到底要以甚麼樣作為標準來進行分類?" 馬來西亞的政治教育就是進行分類的標準。除非你個人有超人的能力把馬來西亞的政治教育改掉。張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7日 (五) 03:44 (UTC)

"至於馬來西亞華人到底有什麼特點,其實也很難舉出,因為大家都不同,最明顯的特點其實就是多元化" 這段其實有傾向於說明【馬來西亞華人】其實是一個混亂又帶有政治意義的不明確的名詞。大家討論?張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7日 (五) 04:05 (UTC)

馬來西亞華人其實就是指馬來西亞國籍的華人而已。由於馬來西亞華人處於多元化之環境,懂得多種語言,接觸的各種文化、資訊極為豐富,可以說人人不同,要說共同點,那就是「多元化」,我認識的華人之中,甚至有人在家供養日本的天照大神,大馬華人的多元化可見一般。與大陸、台灣、港澳這種比較單元的社會不同,由於社會組成較簡單,他們之間比較多共同點。大馬華人的多元化其實是非常有特色的,這麼多元的華人並不多見。
沒錯,獨中生與國中生是有不同,但這種不同並沒有這麼絕對,而且只是人生中的一個階段而已,我猜張三李四你可能還是中學生,所以對國中與獨中的異同這麼當一回事,其實將來你升大學,到社會工作以後,你就會明白,國中獨中的差別,影響力真的是不大。學院及大學的影響力其實大多了。
雖然現代馬來西亞華人難以分類,但要寫「馬來西亞華人的類型」也不是不可以,從老一代比較明顯的各種類型,一直寫到今天難以分類,多元化的狀況,也是很有可看性的。但要寫這種內容,必須先找資料,不能原始研究,要寫需要時日,我現在正在寫其他條目,馬來西亞華人這條目將來再說。
現在這段「馬來西亞華人類型,誤導性很強,我先刪除,作者無需擔心,若有需要,這些內容在「歷史」那裡可以找回,不會就此消失。--真實事求是() 2007年12月7日 (五) 14:15 (UTC)
也好,那你可要真的有寫,別只是說說而已。多謝你了。張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8日 (六) 04:04 (UTC)

經濟

「馬來西亞華人的經濟在馬來西亞新經濟政策實行後(1970年)就開始衰退,大部份有能力的人才都紛紛離開到更有前途的國家去發展,所謂「能跑的都跑了」,這也造成馬來西亞華人的總人口越來越少。近年來尤其移居澳洲的馬來西亞華人特別多,經濟能力強的甚至全家一起移民,也有很多移居紐西蘭,加拿大,美國和歐洲等等。自1970年以來,新經濟政策的實行已經讓國家種族貧富差距減少了很多。「 :以上是事實,但很多人也都不肯承認。能寫美好的一面當然最好,但事實有很多馬來西亞華人都跑了,移民國外了。張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3日 (一) 05:53 (UTC)

馬來西亞華人的總人口一直在增加,從1951年的兩百萬增加到現在的七百萬(參看馬來亞聯合邦海外華人);減少的是種族人口的比例,因為馬來族的人口增長率比較高。白布 2007年12月4日 (二) 02:54 (UTC)

那就改為「馬來西亞華人的總人口一直在增加,可是種族人口的比例卻少得多了」。這和我寫的 「這也造成馬來西亞華人的總人口越來越少」有多大差別?張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5日 (三) 06:52 (UTC)

雖然華人的移民率偏高,但這並非人口比例降低的主要原因;人口比例降低的原因主要是華人的生育率比較低,例如,新生代華人多組織小家庭,一般上只生兩三個小孩,而馬來人的家庭往往有七八個孩子,鄉下地區甚至有十幾個孩子的也不足為奇。馬來人乃至土著人口的生育率因此可能比華人的要高上幾倍,所以華人人口的比例就下降了。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12日 (三) 13:14 (UTC)
返回 "馬來西亞華人/存檔1"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