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Cvencn/聖母和聖嬰與教士范德帕勒
《聖母和聖嬰與教士范德帕勒》是一幅大型的橡木板上油畫,由荷蘭早期畫家揚·范·埃克( Jan van Eyck)在1434年至1436年間完成。它在聖徒的幻影中展示了繪畫的捐助者Joris van der Paele 。聖母瑪利亞在半圓形空間的中央被登基,最有可能代表教堂的內部,基督孩子就在她的腿上。聖多納提安站在她的右邊,聖喬治-捐贈者的名字聖人-在她的左邊。該小組由范德佩勒委託作為祭壇。當時他是布魯日(Bruges)的一位富有的牧師,但年紀大了,病重,打算把這幅畫作為他的紀念。
聖徒是從仿製青銅鏡框邊框的拉丁文銘文辨認出來的,這是原始的。從歷史記錄中可以識別出范德佩勒。他穿着中世紀經典的服飾,包括白色法衣,因為他虔誠地從閱讀本書的時間。由他的名字聖喬治將他介紹給瑪麗,後者高舉金屬頭盔。身穿鮮艷外套的聖多納提安站在左邊。該小組以服裝的精美性着稱,包括精美的皮毛,絲綢和錦緞,以及精美詳盡的宗教肖像畫。聖母的寶座上飾有亞當和夏娃,該隱和亞伯的雕刻像,耶穌被釘十字架和復活的肖像,以及舊約的場景。這幅畫襯有一系列題為聖人的題詞,其中包括范·艾克的簽名。
van der Paele面板被廣泛認為是van Eyck最充分實現和雄心勃勃的作品之一,並被描述為「傑作傑作」。 [1]
喬里斯·范德佩勒( Joris van der Paele )可以從他的相似之處以及每一幀角落處的父母徽章中識別出來。 [2]他於1370年左右出生於布魯日,他的早期職業是羅馬教皇的抄寫員,然後於1425年作為富翁返回故鄉。 [3]他被任命為牧師會會員的聖Donatian的聯合教堂,這給了他從他的職權範圍下的各種教區收入的位置。 [4]
大約1431年[5]的疾病使范德佩勒無法履行其職務,並導致他反思自己作為教規的地位和死亡率。作為回應,他為教會奉獻了一位牧師,並從范·艾克(van Eyck)委託了這項工作。這位藝術家的名聲很高,要求很高,而且加上面板的大尺寸,這意味着委託完成的時間比最初設想的要長得多。可以在框架上找到兩個完成日期,這表示較早的日期是理想的並且錯過了。 [6]
作為對遺贈的回報,教會准許佳能參加彌撒禮拜,每日彌撒和每周奉獻三個彌撒,意在代表他代禱。 1443年第二次牧師[7]重點是為他的家人祈禱[8]並確保他死後,安魂曲的結尾將是對Miserere mei和De profundis的閱讀。 [9]
范德佩勒(Van der Paele)可能會將面板留在自己的私人房間或作為教堂的祭壇。 [10]他在1436年或1443年去世時將其捐贈給了教堂。 [8]教堂一直保留在那裡,直到1779年教堂被拆除。該作品最有可能位於教堂中殿,作為聖彼得和保羅的祭壇的陪襯,並用作范德佩勒及其家人的紀念物。它是在1566年聖像破壞之後安裝在主祭壇上的。 [11]
下部模仿框上的銘文提及der Paele的恩惠:「該教堂的佳能Joris van der Paele接受了畫家Jan van Eyck的創作。他在耶和華的合唱團在這裡建立了兩個牧師。 1434。他只在1436年完成了該項目。」 [11]
描述
聖母子坐落在一個帶有側面走獸的圓形教堂中[13] ,瑪麗占據了通常放置祭壇的區域。 [8]面板具有整體雕塑感;寶座,窗戶,拱門和懸掛式帆布借鑑了羅馬式建築的傳統。 [14]在根特祭壇的「神秘羔羊崇拜」面板之後,這是范·艾克現存的第二大繪畫,並且是水平構架中唯一的一幅。 《處女與兒童》的特點是創新地運用了幻覺和複雜的空間構成。它在原始的橡木框架中[15] ,上面包含幾個拉丁文題詞,包括范·艾克的簽名,完成日期,捐贈者的姓名以及與聖約翰大教堂有關的文字。 喬治和聖 多納ian。 [16] 上邊界包含《智慧之書》中的短語,將瑪麗與「無斑點的鏡子」進行了比較。 [11]
人物,細微的衣服以及房間和窗戶的建築都以高度真實感進行了描繪。范·艾克(Van Eyck)對油的處理能力精湛,可以從不同的筆觸寬度中看出。實現了細節的精度是在線程的渲染尤為顯着聖Donatian的藍色和金色刺繡應對和斜切,在東方地毯的編織,並在茬和靜脈上范德Paele的面容衰老。 [17]
就像范·艾克(Van Eyck)的總理羅林(Rolin)的麥當娜(Madonna)一樣,小組在捐贈人和維珍之間建立了親密的氛圍。藝術史學家傑弗里·奇普斯·史密斯( Jeffrey Chipps Smith)認為,捐贈者與聖母瑪利亞的親近感彰顯了這一點,「在精神上和圖形上[突破]天地之間的障礙」,並暗示「在視覺上,凡人都值得讚美聖母和兒童的個性注意。」 [18]親密是通過小細節進一步增強,如供體和聖喬治之間的重疊,誰在范德Paele蒙上了陰影[19]似乎他不小心踩袈裟,他向前傾佳能推出的處女。
聖多納提安位於維爾京的左側,在紋章學方面更為重要,並且反映了他作為這幅畫的創作大教堂和布魯日市的奉獻者的地位。 [20]他穿着應付和斜接,在現代教堂的存貨中發現了背心。 [9]他的藍色和金色錦緞上繡有聖保羅和聖彼得的圖像。 [13]他的外衣顏色與范艾克1437年的德累斯頓三聯畫中大天使的顏色非常相似。 [21]
Donatian站在圖片空間外的一組窗戶前。 [22]他的左手[20]手持珠寶十字架,右手裝有五個點燃的錐形蠟燭的輪子。 [14]車輪是他的慣常屬性[13] ,是指他被拋入台伯河後險些溺水的事件,但在教皇狄奧尼修斯丟下他可以用作浮子的車輪後得以保存。 [23]
該畫板是北歐最早的sa骨對話畫(聖母和兒童以相對非正式的分組顯示一組聖徒)之一。 [24]處女坐在高高的寶座上,座落在一個細緻而裝飾奢華的錦緞baldachin之下,錦緞baldachin帶有白色玫瑰圖案,象徵着她的純潔。 [25]在教堂的環境下,瑪麗占據了祭壇通常所在的區域。通往王位的台階覆蓋着東方地毯。 她理想化的臉型(和聖喬治的臉型)與范艾克的《華盛頓宣言》中的處女非常相似。 [26]
儘管麥當娜的寶座在地上,但她的頭與前景中站立的人物保持水平,這些人物的視角更近。她坐在的後殿增加了深度的幻覺,是她寶座的擴大區域。 [24]在後來的德累斯頓三聯畫中也可以看到類似的方法,但是這項工作包含了更好的空間深度處理。瑪麗的王位被移回,捐獻者和聖徒被降級為護翼。佳能范德百樂中的人物處於狹窄的空間內,雖然侷促,但更具紀念意義。 [27]
那個孩子有一頭金色的捲髮,坐在維爾京大腿側面的一塊白色的布上,生氣蓬勃,直立。像瑪麗一樣,他的身體正面可見,四分之三的頭部。 [28]他伸手去拿一隻似乎棲息在她大腿上的鸚鵡。 [29]在某些時候,孩子的裸體被掩蓋了。在20世紀後期的修復過程中,清除了這種油漆。 [14]他打算代表早期荷蘭藝術中的主人和聖體典故,並反映該小組是為了慶祝彌撒。 [8]
聖喬治
聖喬治身穿華麗的盔甲,顯得輕鬆隨意,用右手舉起頭盔,用左手介紹范德佩勒。[30]這裡的「聖」是源於捐贈者的名字。約公元950年建成的聖多納廷主教座堂就是為了保存他的一截手臂的遺骨。[31]喬治的盔甲與凡·艾克的《德累斯頓三聯畫》中聖米迦勒的盔甲相似,而他的鋼盾則與根特祭壇畫中的基督騎士板塊相似。[22]
藝術史學家馬克斯·雅各布·弗里德蘭德(Max Jakob Friedländer)指出,聖喬治在如此莊重而內斂的環境中顯得猶豫不決,對自己沒有信心。他的面容非常年輕,似乎只有十幾歲,面容呆滯。弗里德蘭德評論道,「與那古老呆板的教士形成了奇怪的對比」。喬治的腳步不穩,似乎在介紹捐贈者的同時還必須舉起頭盔這件事上感到吃力,「這似乎使他感到尷尬」。[32]喬治是唯一露出腳的人。他向聖母介紹時的不確定態度給人一種害羞而又猶豫的印象。他舉起頭盔的動作也很猶豫。弗里德蘭德注意到,喬治的頭略微傾斜,他的臉「扭曲成一個空洞的微笑」。 [33]
可以從喬治頭盔的倒影中看到聖母和聖嬰。凡·艾克(Van Eyck)通過將自己的自畫像作為騎士的盾牌上的倒影,來暗示自己的藝術技巧高超。藝術家描繪了自己站在畫架前的樣子,與他的《阿諾菲尼肖像》中鏡子裡的自畫像非常相似。[34]
在那幅作品和這幅作品中,他自己的自畫像都戴着紅色頭巾,與1433年假定的自畫像《男人的肖像》中所看到的頭巾相似。 [35][36]
喬里斯·范德佩勒
這幅畫標誌着與傳統和當代歐洲墓志銘有所不同,它將聖人和凡人捐贈者置於同一個畫面空間中。 [37]范德佩勒(Van der Paele)跪在聖母子的右側,看上去有些心不在焉。用藝術史學家布雷特·羅斯斯坦的話來說,這是有意而為之的,這表明他已經「脫離了感知世界」,並且完全沉浸在精神領域。他的眼鏡強化了這一觀念。眼鏡雖然暗示着教育,財富和學識,但也暗示了人類世俗感官的不可靠性。 [38]為了與中世紀晚期藝術的慣例保持一致,范德佩勒不直接凝視任何天上的人物,而是凝視半空,觀察着社會和精神禮儀。 [39]
凡·艾克(Van Eyck)並不諱言疾病對這位教士身體的影響,包括皮膚磨損,皺紋和疲憊,視力差,顳動脈腫大和手指腫脹。 范德佩勒笨拙德抓住他的祈禱書表明勒他的左臂無力。范德佩勒可能患有急性的手臂和肩膀疼痛,這在1430年代早期的教堂記錄中得到了證明,該記錄顯示他已被免除早班職務,並於1434年開始整天缺席。他的病情被現代醫生診斷為可能是風濕性多肌痛症和顳動脈炎。[40][41]
畫像研究
《聖母和聖嬰與教士范德帕勒》中有大量無縫交織的圖像。 [42]從廣義上講,左側的元素,包括仿製的雕刻品,都指向基督受死,而右側的元素則暗指基督復活。 [43][11]這幅畫包含顯示凡·艾克習慣的例子,他通過放置小的,不引人注目的細節「向觀眾展示藝術史學家克雷格·哈比森( Craig Harbison)所描述的「可見的現實的變形視圖」,這些細節「說明的不是世俗的存在,而是[凡·艾克]」被認為是超自然的真理。對於中世紀的觀眾來說,這些細節很容易辨認。」[44]
這些人物在教堂里,周圍是半圓形拱門的拱廊,表明這可能是一個唱詩班。[45]這一場景似乎是由從看不見的窗戶透過來的光照亮的,光線從左邊前景和聖母寶座後面的鉛窗溢出。[46]瑪利亞的寶座被放置在通常放置祭壇的地方。[30]聖嬰身後的白布蓋在瑪麗的紅色長袍上,這可能代表可能代表在聖餐儀式中蒙着面紗的主人。指基督的死亡和復活。[3]
凡·艾克作品中的教堂並非基於歷史建築,而是不同建築和虛擬空間的結合體。[47]教堂可能像聖多納廷主教座堂,但它已經被拆除。它似乎與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有相似之處,都有羅馬式建築的元素。[45]凡·艾克的畫在空間上常常是模稜兩可的。觀眾越看越疑惑。沃德反映了藝術史學家之間的共識,將這些矛盾解釋為「要麼奇怪地不連貫,要麼是為了頒布複雜的象徵信息而故意設計的」。[29]瑪利亞握着一個看起來是從鸚鵡的羽毛長出來的莖,最後是一束紅、白、藍三色的花。鸚鵡有時被用作聖母的象徵,但把它與植物的放在一起並不協調。鸚鵡和植物強調了花卉背景,象徵着伊甸園,凸顯了亞當和夏娃的形象。花朵的顏色代表着純潔,愛和謙遜。它的花瓣象徵着十字架和基督的犧牲。因此,原罪的敘述,驅逐和救贖就這樣用單一的現實手法記錄下來。[48]
亞當和夏娃的雕像出現在寶座的立柱上。瑪麗亞寶座扶手左側的柱頂上刻畫了該隱用棍子打死亞伯,而右側則刻畫了參孫掰開了獅子的下顎。[49]建築基座上的雕刻描繪了《舊約》中的場景,包括亞伯拉罕和麥基洗德克的會面以及以撒的獻祭。 [9][11]
畫框和銘文
該面板由六塊水平板組合而成,用圓柱杆加固對接連接,並用植物纖維粘合。背面未塗漆,表明它是用來掛在牆上的。 [51]畫框包括主畫框,其側面被螺絲釘釘在兩個外部部件上。邊框沒有鉸鏈的痕跡,表明該作品是作為獨立的面板,而不是三聯畫的一部分。 [52]四個角是用榫卯組裝的。每個角都用兩個釘子加固。 [53]這些木板最初被漆成統一的棕色,經過幾個世紀, 其光澤度和套印已經退化。經過一系列的修復,主要是由傑夫·范德維肯( Jef Van der Veken )在1933-34年和埃德蒙·弗洛倫斯(Edmond Florens)在1977年進行的,目前狀況良好。[54]銘文被放在裝飾條之間的平條上。[15]
畫框上刻有許多銘文,有凡·艾克的簽名、范德佩勒(Van der Paele)父母和母親的紋章、有辨認兩位聖徒的字樣,還有一段讚美聖母的文字。[15]銘文以虛幻的方式繪製。下部邊框上的那些字似乎是用凸起的鑄造黃銅刻字,而其他邊框上的字那些似乎是在畫框的木頭上鑿的。[34]
聖多納廷旁邊的畫框上刻着銘文「 SOLO P [AR] TV NON [VS] FR [ATRV] M。MERS [VS] REDIT [VR]。 RENAT [VS] ARCH [IEPISC] O [PVS] PR [I] M [VS]。 REMIS CONSTITVITVR。 QVI NV [N] C DEO FRVITVR。」 (他是九個兄弟中最小的一個;被扔到水裡,又重生,成為蘭斯的第一任大主教。他現在正享受上帝的榮耀)。 [7][55]在聖喬治旁邊的是「 NATUS CAPADOCIA。 X [PIST] O MILITAVIT。 MVNDI FVG [I] E [N] S OTIA。 CESU TRIVMPHAVIT。 HIC DRACONEM STRAVIT」 (生於卡帕多西亞,他是基督的戰士。他逃離了世界的閒散,戰勝了死亡,戰勝了巨龍。喬治的胸甲上刻有字母 "ADONAI (上帝)"。
瑪麗的長袍上繡有拉丁文,取自《所羅門的智慧》7:29:Est enim haec speciosior sole et super omnem stellarum dispositionem。Luci conparata invenitur prior("因為她比太陽更美麗,比每個星座都閃耀。與光相比,她也是優越的")。凡·艾克(Van Eyck)在柏林創作的《教堂里的聖母》(約1438 - 1440年完成) 中也使用了類似的手法。[56]
來源和影響
這幅畫直到法國大革命後還留在為其繪製的教堂里,是布魯日著名的藝術景點之一,供遊客參觀。據推測,它可能是阿爾布雷希特·丟勒(AlbrechtDürer)在1521年日記中稱讚的教堂里的畫之一。1547年,西屬尼德蘭的匈牙利的瑪麗(Mary of Hungary)想要購買該收藏品,但主教堂的全體教士婉言拒絕,稱這會引起人民的「悲嘆,抗議,騷動和抱怨」。在1578年加爾文教派暴徒破壞聖像期間,為了安全起見,聖像被搬到了一棟私人住宅,到1600年,它又添加了一個帶有側翼的裝置,現在成為主要的祭壇,取代了14世紀被毀壞的金屬製品祭壇。但是到了1628年,它被收藏在聖器室里,從1643年起被放置在一個新祭壇的側上方。[57]
1794年,在法國革命軍占領南荷蘭的幾年中掠奪貴族的財產期間,盧浮宮( Muséedu Louvre)[14]收購了這幅畫以及許多其他尼德蘭和佛拉芒繪畫作品。以這種方式獲得的其他作品包括凡·艾克的《根特祭壇畫》中畫板的中心部分,漢斯·梅姆林的《莫雷爾·三聯畫》和傑拉德·大衛的《坎比西斯的審判》。許多作品,包括范德佩勒(van der Paele)的畫板,於1816年被送回布魯日。 [58]專家組在歸化畫板的過程中捲入了布魯日的法語和荷蘭語官員之間在控制權和所有權上的爭論中,[59]但它最後被委託給了布魯日的弗拉芒學院。1855年,它成為了市政收藏的一部分,它起初在博加爾德學校博物館展出,的市政收藏品的一部分,直到1930年成為格羅寧明博物館收藏品的一部分。[15]
這幅畫在15和16世紀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凡·艾克(Van Eyck)的《聖母登基圖》中聖母的膝蓋上坐着一個心不在焉的孩子的場景被廣泛模仿,並成為此後150年繪畫中的標準。現存的當代近作和自由複製品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存放在安特衛普皇家美術博物館。[33]阿德里亞恩·伊森布蘭特( Adriaen Isenbrandt)在他1550年創作的《聖格列高利彌撒》(Mass of St Gregory)中收錄了范德佩爾的頭像。
畫板和畫框都保存完好。畫板保留了原畫框,這使它除了具有美學特質外,還特別受到藝術史學家的關注。自從格羅寧明博物館(Groeninge museum)收藏以來,它幾乎沒有掉漆,木板開裂或其他損壞,並且已被清洗了幾次。[54]
參考文獻
引文
- ^ Van Der Elst (1944), 65
- ^ Brine (2015), 184
- ^ 3.0 3.1 Borchert (2008), 56
- ^ Lane (1990), 1, 5
- ^ Lane (1990), 1
- ^ Brine (2015), 186
- ^ 7.0 7.1 Rothstein (2005), 211
- ^ 8.0 8.1 8.2 8.3 Smith (2004), 225
- ^ 9.0 9.1 9.2 van Oosterwijk, Anne. "Madonna with Canon Joris Van der Paele". Vlaamse kunstcollectie. Retrieved 18 August 2012
- ^ Dhanens (1980), 212
- ^ 11.0 11.1 11.2 11.3 11.4 Borchert (2011), 146
- ^ Smith (2004), 224
- ^ 13.0 13.1 13.2 Dhanens (1980), 215
- ^ 14.0 14.1 14.2 14.3 Friedländer (1967), 42
- ^ 15.0 15.1 15.2 15.3 Verougstraete (2015), 412
- ^ Verougstraete (2015), 101
- ^ Huerta (2003), 41
- ^ Smith (2004), 228
- ^ Rothstein (2005), 53
- ^ 20.0 20.1 Harbison (1997), 60
- ^ Friedländer (1967), 62
- ^ 22.0 22.1 Carter (1954), 61
- ^ Van Der Elst (1944), 66
- ^ 24.0 24.1 Pächt (1999), 82
- ^ Harbison (1997), 59
- ^ Friedländer, 64
- ^ Pächt (1999), 83
- ^ Pächt (1999), 84
- ^ 29.0 29.1 Ward (1994), 24
- ^ 30.0 30.1 Borchert (2008), 58
- ^ McDonald, (2002), 14
- ^ Friedländer (1967), 42-43
- ^ 33.0 33.1 Friedländer (1967), 43
- ^ 34.0 34.1 Nash (2008), 32
- ^ Huerta (2003), 23
- ^ Ridderbos et al. (2005), 68
- ^ Borcher (2008), 53
- ^ Rothstein (2005), 50
- ^ Rothstein (2005), 51
- ^ Watson; Hazleman (2012), 7
- ^ Lane (1990), 3–4
- ^ Ward (1994), 9
- ^ Borchert (2011), 59
- ^ Harbison (1984), 589
- ^ 45.0 45.1 Borchert (2008), 57
- ^ Borchert (2008), 58
- ^ Dhanens (1980), 222
- ^ Ward (1994), 25
- ^ Harbison (1997), 89
- ^ Verougstraete (2015), 70
- ^ Verougstraete (2015), 247
- ^ Nash (2008), 31
- ^ Verougstraete (2015), 246
- ^ 54.0 54.1 Verougstraete (2015), 413
- ^ Brine (2015), 267
- ^ Smith (2004), 63
- ^ Brine (2015), 189
- ^ Ridderbos et al. (2005), 177, 194
- ^ Deam (1998), 1–33
資料來源
- Borchert, Till-Holger. Van Eyck. London: Taschen, 2008. ISBN 978-3-8228-5687-1
- Borchert, Till-Holger. Van Eyck to Durer: The Influence of Early Netherlandish Painting on European Art, 1430–1530. London: Thames & Hudson, 2011. ISBN 978-0-500-23883-7
- Brine, Douglas. Pious Memories: The Wall-Mounted Memorial in the Burgundian Netherlands. Brill, 2015
- Carter, David G. "Reflections in Armor in the Canon Van der Paele Madonna". The Art Bulletin, Volume 36, No. 1, 1954
- Deam, Lisa. "Flemish versus Netherlandish: A Discourse of Nationalism". Renaissance Quarterly, volume 51, No. 1, 1998
- Dhanens, Elisabeth. Hubert and Jan van Eyck. New York: Tabard Press, 1980. ISBN 978-0-933516-13-7
- Friedländer, Max Jakob. Early Netherlandish Paintings, Volume 1: The van Eycks, Petrus Christus.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 1967
- Harbison, Craig. Jan van Eyck: The Play of Realism. London: Reaktion Books, 1997. ISBN 978-0-948462-79-5
- Harbison, Craig. "Realism and Symbolism in Early Flemish Painting". The Art Bulletin, Volume 66, No. 4, December 1984
- Huerta, Robert. Giants of Delft: Johannes Vermeer and the Natural Philosophers: The Parallel Search for Knowledge during the Age of Discovery. Lewisburg, PA: Buck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0-8387-5538-0
- Lane, Barbara. "Sacred versus Profane in Early Netherlandish Art". Simiolus. Vol. 18, No. 3, 1988
- Lane, Barbara. "The Case of Canon Van Der Paele". Notes in the History of Art. Vol. 9, No. 2, Winter 1990
- MacCulloch, Diarmaid. The Reformation: Europe's House Divided. London: Penguin Books, 2005. ISBN 0-14-303538-X
- McDonald, G. Insight Compact Guide: Bruges. Singapore: APA Publications, 2002. ISBN 981-234-705-4
- Nash, Susie. Northern Renaissance ar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ISBN 0-19-284269-2
- Pächt, Otto. Van Eyck and the Founders of Early Netherlandish Painting. London: Harvey Miller Publishers, 1999. ISBN 1-872501-28-1
- Ridderbos, Bernhard; Van Buren, Anne; Van Veen, Henk. Early Netherlandish Paintings: Rediscovery, Reception and Research. Amsterdam: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0-89236-816-0
- Rothstein, Bret. Sight and Spirituality in Early Netherlandish Paint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0-521-83278-0
- Smith, Jeffrey Chipps. The Northern Renaissance (Art and Ideas). Phaidon Press, 2004. ISBN 0-7148-3867-5
- Van Der Elst, Joseph. The Last Flowering of the Middle Ages. Kessinger, 1944
- Verougstraete, Hélène. Frames and Supports in 15th and 16th Southern Netherlandish Painting. Brussels: Royal Institute for Cultural Heritage, 2015. ISBN 2-9300-5426-3
- Ward, John. "Disguised Symbolism as Enactive Symbolism in Van Eyck's Paintings". Artibus et Historiae, Volume 15, No. 29, 1994
- Watson Peter; Hazleman, Brian. The Sclera and Systemic Disorders. Hong Kong: JP Medical Ltd, 2012. ISBN 978-1-907816-07-9
外部連結
-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Cvencn/聖母和聖嬰與教士范德帕勒
[[Category:圣母子主题绘画作品]] [[Category:揚·范·艾克畫作]] [[Category:藝術作品中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