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傳統百科全書條目/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

本條目列出維基百科全書所缺少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條目。

參見:


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

  1. 昂薩格倒易關係

B

C

  1. C宇稱
  2. 蔡柏齡
  3. 參量陣
  4. 粲偶素
  5. 粲數
  6. 測輻射熱計
  7. 層流和湍流
  8. 層子
  9. 常用激光器
  10. 場方程
  11. 場離子顯微鏡
  12. 超導加速器
  13. 超導量子干涉器件
  14. 超導體的單電子隧道效應
  15. 超導體的能隙
  16. 超導元素及合金和化合物
  17. 超低溫技術
  18. 超高密度高溫等離子體診斷
  19. 超高能宇宙線
  20. 超核
  21. 超荷
  22. 超結構
  23. 超距作用
  24. 超流動性
  25. 超聲顯微鏡
  26. 超聲效應
  27. 弛豫吸收
  28. 衝擊波產生技術
  29. 衝擊波高壓技術
  30. 衝擊波關係式
  31. 衝擊壓縮曲線的基本測量方法
  32. 重正化群
  33. 出現電勢譜
  34. 初級宇宙線
  35. 儲存環
  36. 穿越輻射
  37. 穿越輻射探測器
  38. 傳遞函數儀
  39. 串列靜電加速器
  40. 磁標勢
  41. 磁測量
  42. 磁疇
  43. 磁導率
  44. 磁電效應
  45. 磁各向異性
  46. 磁光效應
  47. 磁化過程
  48. 磁化強度
  49. 磁化曲線
  50. 磁記錄
  51. 磁結構
  52. 磁力分離
  53. 磁力線
  54. 磁-力效應
  55. 磁能
  56. 磁泡
  57. 磁譜
  58. 磁譜儀
  59. 磁熱效應
  60. 磁聲效應
  61. 磁損耗
  62. 磁效應
  63. 磁形狀因子
  64. 磁性材料
  65. 磁約束熱核聚變
  66. 磁致伸縮
  67. 磁滯回線
  68. 磁滯損耗
  69. 次級電子發射
  70. 次級離子質譜
  71. 次級宇宙線
  72. 次聲學
  73. 輳力場

D

  1. 大接受度譜儀
  2. 大氣光學
  3. 大氣聲學
  4. 帶電粒子的電離能量損失
  5. 帶電粒子的迴旋運動
  6. 帶電粒子同物質的相互作用
  7. 單粒子與多粒子體系的相對論量子力學方程
  8. 刀口儀
  9. 導體和絕緣體
  10. 導體系統
  11. 德拜
  12. 德拜模型
  13. 等電子陷阱
  14. 等厚干涉條紋
  15. 等離子體不穩定性
  16. 等離子體動力論
  17. 等離子體輻射
  18. 等離子體光譜
  19. 等離子體和表面的相互作用
  20. 等離子體頻率
  21. 等離子體聲學
  22. 等離子體壓強和磁壓強
  23. 等離子體診斷學
  24. 等離子體中波和波相互作用
  25. 等離子體中波和粒子相互作用
  26. 等離子體中的波
  27. 等離子體中的粒子碰撞
  28. 等離子體中的輸運過程
  29. 等傾干涉條紋
  30. 等熵過程
  31. 等熵壓縮技術
  32. 低能電子衍射
  33. 低水平放射性測量
  34. 低維導體
  35. 低溫溫度計
  36. 底偶素
  37. 第一類超導體
  38. 第二類超導體
  39. 第二聲
  40. 點擴展函數
  41. 點缺陷
  42. 點陣
  43. 點陣動力學
  44. 點陣動力學的實驗研究方法
  45. 點陣像
  46. 電測量指示儀表
  47. 電場強度
  48. 電磁波的散射
  49. 電磁波的衍射
  50. 電磁波在半無限屏緣的衍射
  51. 電磁波在各向異性媒質中的傳播
  52. 電磁場的邊界條件
  53. 電磁場的邊值問題
  54. 電磁動量
  55. 電磁規律的協變形式
  56. 電磁級聯簇射
  57. 電磁媒質的宏觀參量
  58. 電磁能
  59. 電磁屏蔽
  60. 電磁勢
  61. 電磁衰變
  62. 電磁學量的單位制
  63. 電磁振盪和電諧振
  64. 電磁質量和輻射阻尼
  65. 電功率
  66. 電荷轉移
  67. 電解液導電
  68. 電介質的極化
  69. 電介質的中心峰
  70. 電介質電導
  71. 電介質譜
  72. 電介質物理學
  73. 電介質有效場
  74. 電離度
  75. 電離室
  76. 電-力-聲類比
  77. 電力線
  78. 電流計
  79. 電偶極子
  80. 電橋
  81. 電熱效應
  82. 電容和電容器
  83. 電弱統一理論
  84. 電聲換能器
  85. 電聲學
  86. 電形狀因子
  87. 電暈放電
  88. 電致伸縮
  89. 電子比熱容
  90. 電子導電
  91. 電子的有效質量
  92. 電子對產生
  93. 電子對電磁波散射和吸收的經典理論
  94. 電子對湮沒
  95. 電子俘獲
  96. 電子光學
  97. 電子光子簇射計數器
  98. 電子-空穴液滴
  99. 電子論
  100. 電子-聲子相互作用
  101. 電子同步加速器
  102. 電子同物質的相互作用
  103. 電子同原子碰撞
  104. 電子衍襯像
  105. 電子衍射
  106. 動能定理
  107. 動生電動勢
  108. 動態高壓技術
  109. 堆垛層錯
  110. 對稱性和守恆律
  111. 對撞機
  112. 多重產生
  113. 多重數
  114. 多次庫侖散射
  115. 多光子光譜學
  116. 多光子過程
  117. 多粒子譜儀
  118. 多絲正比室
  119. 多通道量子數虧損理論
  120. 多型性
  121. 多原子分子光譜

E

  1. 厄任費斯脫
  2. 厄任費斯脫方程
  3. 二分之一波片
  4. 二流體模型

F

  1. 發光猝滅
  2. 發光敏化
  3. 發光衰減
  4. 發光體
  5. 發光效率
  6. 發光中心
  7. 發散困難
  8. 發聲器官
  9. 法布里-珀羅干涉儀
  10. 法拉第效應
  11. 法向加速度
  12. 反常磁矩
  13. 反共振
  14. 反射高能電子衍射
  15. 反射膜
  16. 反射元件
  17. 反鐵磁共振
  18. 范緒筠
  19. 放射系
  20. 放射性核素半衰期
  21. 放射性同位素在農業上的應用
  22. 飛片撞擊產生衝擊波
  23. 飛行時間技術
  24. 非慣性參照系
  25. 非晶態半導體
  26. 非晶態材料
  27. 非晶態材料的結構模型
  28. 非晶態電介質
  29. 非晶態離子導體
  30. 非彈性係數
  31. 非線性波
  32. 非線性光學材料
  33. 非線性光學極化率
  34. 非線性聲學
  35. 非線性振動
  36. 非諧相互作用
  37. 菲涅耳公式
  38. 菲涅耳衍射
  39. 費密波矢
  40. 費密面
  41. 費密液體
  42. 分辨本領
  43. 分層媒質中的波
  44. 分光膜
  45. 分時光譜
  46. 分數電荷
  47. 分子的激發
  48. 分子的離解能
  49. 分子締合
  50. 分子力
  51. 分子聲學
  52. 風洞
  53. 佛克脫效應
  54. 夫蘭克-赫茲實驗
  55. 夫蘭克-康登原理
  56. 夫琅禾費衍射
  57. 符合和反符合系統
  58. 輻射長度
  59. 輻射發光
  60. 輻射劑量
  61. 輻射溫度
  62. 福克-普朗克方程
  63. 負溫度
  64. 附着和冷焊
  65. 複合
  66. 複合核
  67. 複合核模型
  68. 複雜原子光譜
  69. 傅里葉變換分光計
  70. 傅里葉光學

G

  1. G宇稱
  2. γ射線劑量和防護
  3. γ射線能譜學
  4. γ射線同物質的相互作用
  5. γ躍遷
  6. 蓋利克
  7. 干涉濾光片
  8. 感生電動勢
  9. 剛體的定點運動
  10. 剛體的定軸轉動
  11. 剛體的平面運動
  12. 高分辨光譜學
  13. 高靈敏度激光光譜學
  14. 高能電子同核的作用
  15. 高能核-核碰撞
  16. 高能核物理
  17. 高能粒子探測
  18. 高能質子同核的碰撞
  19. 高能重離子反應
  20. 高溫計
  21. 高壓合成
  22. 高壓熔化方程
  23. 高壓物理學
  24. 高壓下的物質狀態
  25. 高壓相變
  26. 高自旋態
  27. 格拉肖
  28. 隔振
  29. 各態歷經假說
  30. 各向同性和各向異性
  31. 公度-無公度相變
  32. 龔祖同
  33. 共激活劑
  34. 共析分解
  35. 共振光譜線
  36. 共振態
  37. 溝道效應和阻塞效應
  38. 古希臘羅馬的原子論
  39. 固溶體的脫溶分解
  40. 固態光電探測器
  41. 固體的導電性
  42. 固體的導熱性
  43. 固體的斷裂
  44. 固體的多電子理論
  45. 固體的輻照效應
  46. 固體的內聚能
  47. 固體的能帶
  48. 固體電介質的擊穿
  49. 固體發光
  50. 固體徑跡探測器
  51. 固體中的衝擊波
  52. 固體中的等離子體振盪
  53. 固體中的光電效應
  54. 固體中的光散射
  55. 固體中的擴散
  56. 固體中的輸運現象
  57. 固體中的彈性波
  58. 固體中的相變
  59. 固體中的元激發
  60. 固體狀態方程
  61. 拐點分解
  62. 慣量橢球
  63. 慣量張量
  64. 慣量主軸
  65. 慣性積
  66. 慣性約束聚變
  67. 慣性質量
  68. 光測彈性儀
  69. 光磁共振
  70. 光磁效應
  71. 光的電磁理論
  72. 光的二象性
  73. 光的干涉
  74. 光的量子理論
  75. 光的偏振
  76. 光的散射
  77. 光的吸收
  78. 光的衍射
  79. 光電成像器件
  80. 光電管和光電倍增管
  81. 光電現象
  82. 光電子譜
  83. 光度學和輻射度學
  84. 光度儀器
  85. 光功能材料
  86. 光核反應
  87. 光偏轉器
  88. 光譜光源
  89. 光譜項
  90. 光譜儀器
  91. 光生伏打效應
  92. 光聲顯微鏡
  93. 光聲效應
  94. 光釋發光
  95. 光束自聚焦
  96. 光探測器
  97. 光調製器
  98. 光學倍頻
  99. 光學薄膜
  100. 光學材料
  101. 光學參量放大與振盪
  102. 光學傳遞函數
  103. 光學混頻
  104. 光學克爾效應
  105. 光學雙穩態
  106. 光學位相復共軛
  107. 光學信息處理
  108. 光學遙感
  109. 光在分界面上的折射和反射
  110. 光致電離
  111. 廣延大氣簇射
  112. 廣義動量積分
  113. 廣義能量積分
  114. 過冷
  115. 過熱

H

  1. 哈恩
  2. 哈密頓-雅可比方程
  3. 哈密頓正則方程
  4. 海森伯模型
  5. 海洋光學
  6. 海洋噪聲
  7. 海洋中的混響
  8. 海洋中的內波
  9. 亥姆霍茲共鳴器
  10. 氦原子光譜
  11. 合金電子理論
  12. 合金強化
  13. 何澤慧
  14. 核靶製備技術
  15. 核超導性和對關聯
  16. 核的極化
  17. 核電四極矩共振
  18. 核電子學
  19. 核反應的共振
  20. 核反應分析
  21. 核反應光學模型
  22. 核反應截面
  23. 核反應能譜學
  24. 核反應中的極化現象
  25. 核輻射的方向角關聯
  26. 核集團模型
  27. 核結構的微觀理論
  28. 核能級壽命測量
  29. 核殼層模型
  30. 核乳膠
  31. 核三體問題
  32. 核少體問題
  33. 核物理實驗多參量數據獲取
  34. 核物理實驗數據獲取和處理系統
  35. 核物理實驗中的粒子鑑別技術
  36. 核物理中的脈衝幅度分析器
  37. 核物質
  38. 核物質的異常態
  39. 核序磁性
  40. 赫茲矢量
  41. 赫茲振子的輻射
  42. 橫向動量
  43. 紅外光源
  44. 宏觀量子現象
  45. 宏觀中子物理
  46. 洪朝生
  47. 胡克
  48. 互易校準
  49. 滑移
  50. 淮南王書中的物理知識
  51. 換能器陣
  52. 黃履莊
  53. 輝光放電
  54. 回旋加速器輻射和同步加速器輻射
  55.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56. 混合導體
  57. 混響
  58. 混響時間
  59. 混響室
  60. 火花放電
  61. 火花室

J

  1. j耦合
  2. 機械能守恆定律
  3. 畸變
  4. 激發光譜
  5. 激光單元技術
  6. 激光的應用
  7. 激光放大技術
  8. 激光共振腔技術
  9. 激光理論
  10. 激光鎖模技術
  11. 激光調諧技術
  12. 激光調Q技術
  13. 激光穩頻技術
  14. 激光限模技術
  15. 激活劑
  16. 激子
  17. 吉伯
  18. 吉布斯佯謬
  19. 極化靶
  20. 極化離子源
  21. 極化子
  22. 極隧射線
  23. 集成光學
  24. 集團展開
  25. 加速器技術和原理的發展
  26. 減振
  27. 剪切干涉儀
  28. 鹼金屬原子光譜
  29. 建築隔聲
  30. 交換作用
  31. 焦耳氣體自由膨脹實驗
  32. 焦耳熱功當量實驗
  33. 焦耳-湯姆孫效應
  34. 角動量定理
  35. 角位移
  36. 接觸爆炸產生衝擊波
  37. 接觸電現象
  38. 結構弛豫
  39. 介子-原子核相互作用
  40. 界面
  41. 金屬電子論
  42. 金屬光學
  43. 金屬化現象
  44. 金屬間化合物
  45. 金屬-絕緣體-半導體系統
  46. 金屬-絕緣體轉變
  47. 金屬物理學
  48. 金斯
  49. 禁帶
  50. 經典統計
  51. 經典吸收
  52. 晶類
  53. 晶粒間界
  54. 晶體的對稱性
  55. 晶體的范性
  56. 晶體的鍵合
  57. 晶體光學
  58. 晶體結構分析
  59. 晶體缺陷
  60. 晶體缺陷的直接觀察
  61. 晶體生長技術
  62. 晶體生長理論
  63. 晶體物理性能的對稱性
  64. 晶須
  65. 徑跡的自動測量
  66. 靜電基本實驗
  67. 靜電加速器
  68. 靜電起電機
  69. 靜態高壓技術
  70. 鏡像法
  71. 居里定律
  72. 居里兩代人
  73. 居里-外斯定律
  74. 巨多極共振
  75. 巨熱力勢

K

  1. 卡皮察熱阻
  2. 《考工記》中的物理知識
  3. 科頓-穆頓效應
  4. 可逆過程
  5. 克爾效應
  6. 克拉尼(現指向斯洛文尼亞的克拉尼市
  7. 克拉珀龍方程
  8. 克萊因-戈登方程
  9. 克魯克斯
  10. 刻漏
  11. 空間光學
  12. 空間和時間
  13. 空間群
  14. 庫爾查托夫
  15. 庫侖激發
  16. 庫侖散射
  17. 快離子導體
  18. 擴展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

L

  1. LS耦合
  2. 伽馬點
  3. 喇卡符號
  4. 喇曼
  5. 喇曼散射
  6. 蘭姆移位
  7. 蘭氏溫度
  8. 朗之萬
  9. 朗之萬方程
  10. 勞思方程
  11. 樂甫波
  12. 勒納
  13. 雷其極點
  14. 冷中子和超冷中子
  15. 離子導電
  16. 離子導體
  17. 離子導體薄膜
  18. 離子光譜
  19. 離子束
  20. 離子源
  21. 離子注入技術
  22. 李耀邦
  23. 理想約束
  24. 力系的簡化與平衡
  25. 力學量的可能值和期待值
  26. 力學系統平衡的穩定性
  27. 力阻抗和力導納
  28. 粒子磁矩
  29. 粒子電荷
  30. 連續光譜
  31. 連續介質
  32. 量熱術
  33. 亮度溫度
  34. 量綱和量綱分析
  35. 量子力學的變分法
  36. 量子力學的微擾論
  37. 量子力學的自洽場近似法
  38. 量子力學中的力學量和算符
  39. 量子頻率標準
  40. 量子聲學
  41. 量子統計法
  42. 量子液體
  43. 量子躍遷
  44. 列別捷夫
  45. 裂變反應堆
  46. 裂變鏈式反應
  47. 裂變碎片
  48. 裂變同質異能素
  49. 裂變中子
  50. 臨界現象
  51. 臨界轉速
  52. 臨界狀態
  53. 劉維方程
  54. 流代數
  55. 流光室
  56. 流體力學的能量方程
  57. 孿晶
  58. 倫敦兄弟
  59. 《論衡》中的物理知識

M

N

  1. 路易·奈爾
  2. 內耗與超聲衰減
  3. 能量沉積產生衝擊波
  4. 凝結熱

O

P

Q

R

S

  1. SU對稱性
  2. 薩拉姆
  3. 塞貝克效應
  4. 散斑
  5. 散磁性
  6. 掃描干涉儀
  7. 色差(現為一錯誤的重定向頁面)
  8. 色心
  9. 閃爍計數器
  10. 扇形聚焦回旋加速器
  11. 熵增原理
  12. 《尚書緯·考靈曜》中關於相對性原理的概念
  13. 射頻和微波波譜學
  14. 深度非彈性散射
  15. 升華熱
  16. 生理光學
  17. 生理聲學
  18. 生物磁學
  19. 生物電
  20. 生物聲學
  21. 聲表面波
  22. 聲表面波器件
  23. 聲波在各向異性晶體中的傳播
  24. 聲波在海洋中的傳播
  25. 聲成像
  26. 聲發射
  27. 聲輻射
  28. 聲輻射計
  29. 聲輻射壓力
  30. 聲干涉儀
  31. 聲光作用
  32. 聲級計
  33. 聲空化
  34. 聲疲勞
  35. 聲譜分析
  36. 聲強儀
  37. 聲全息
  38. 聲透鏡
  39. 聲吸收
  40. 聲學測量
  41. 聲掩蔽
  42. 聲遙感技術
  43. 聲與固體微觀結構的關係
  44. 聲源
  45. 聲致振動
  46. 聲子伴線
  47. 施汝為
  48. 施主-受主對發光
  49. 17世紀以來物理學在中國的發展
  50. 時間的測量
  51. 實際光學系統
  52. 實際氣體狀態方程
  53. 實時空間光調製器
  54. 實驗數據的誤差處理
  55. 史密斯-珀塞耳效應
  56. 室內音質
  57. 手征對稱性
  58. 受激布里淵散射
  59. 受激光散射
  60. 受激喇曼散射
  61. 受激態壽命
  62. 受控熱核聚變
  63. 受迫振動
  64. 束-箔光譜學
  65. 束流輸運系統
  66. 數據的統計處理方法
  67. 衰變分支比
  68. 衰變綱圖
  69. 衰變寬度
  70. 衰減波
  71. 衰減全反射
  72. 雙臂譜儀
  73. 雙耳效應
  74. 雙共振
  75. 雙原子分子純轉動光譜
  76. 雙原子分子電子光譜帶
  77. 雙原子分子電子態
  78. 雙原子分子振動-轉動光譜
  79. 水波
  80. 水聲換能器
  81. 水聲學
  82. 水下目標反射
  83. 水下聲道
  84. 瞬態相干光學效應
  85. 斯頓萊波
  86. 斯塔克效應
  87. 斯忒藩-玻耳茲曼定律
  88. 斯托克斯規則
  89. 四分之一波片
  90. 塑性力學
  91. 隨機振動
  92. 孫雲球
  93. 索爾維物理學會議
  94. 索末菲橢圓軌道理論

T

W

X

Y

  1. 雅滿干涉儀
  2. 亞結構
  3. 亞鐵磁共振
  4. 亞鐵磁性
  5. 顏任光
  6. 衍射的幾何理論
  7. 衍射動力學理論
  8. 眼睛和視覺
  9. 贗勢
  10. 楊澄中
  11. 幺正變換
  12. 幺正性
  13. 液氦中的波
  14. 液晶理論
  15. 液態氦
  16. 液態金屬
  17. 液態亞點陣
  18. 一維和二維固體
  19. 伊本·海賽木
  20. 伊辛模型
  21. 衣着原子
  22. 醫學超聲
  23. 以太論
  24. 異質結
  25. 陰極射線發光
  26. 音樂聲學
  27. 殷鋼效應
  28. 引力質量
  29. 英熱單位
  30. 熒光粉
  31. 應力雙折射
  32. 硬超導體
  33. 有序-無序相變
  34. 有源吸振器
  35. 宇稱
  36. 宇宙線的觀測
  37. 宇宙線的起源和傳播
  38. 宇宙線物理
  39. 語言合成
  40. 語言聲學
  41. 語言識別
  42. 原始數據的獲取
  43. 原子磁矩
  44. 原子的剝離
  45. 原子的量子理論
  46. 原子的矢量模型
  47. 原子的亞穩態
  48. 原子光譜
  49. 原子光譜的超精細結構
  50. 原子光譜的精細結構
  51. 原子和分子的電離
  52. 原子和分子光譜學實驗方法
  53. 原子核的能級
  54. 原子結構
  55. 原子束和分子束
  56. 圓偏振光
  57. 遠離β穩定線的核素
  58. 約飛
  59. 約瑟夫森效應
  60. 約束方程
  61. 躍遷過程
  62. 躍遷幾率
  63. 運動帶電粒子的電磁場
  64. 運動媒質聲學
  65. 運動媒質中的波

Z

  1. 雜質模和表面模
  2. 再結晶
  3. 在束核譜技術
  4. 在線同位素分離器
  5. 噪聲對人的影響
  6. 噪聲控制
  7. 增透膜
  8. 窄禁帶半導體
  9. 漲落耗散定理
  10. 趙友欽
  11. 照明光源
  12. 照相材料
  13. 照相術
  14. 折射率測量
  15. 真空極化
  16. 真空技術
  17. 真空自發破缺
  18. 振動測量
  19. 振子強度
  20. 蒸發和沸騰
  21. 正電子湮沒譜學
  22. 正反粒子對產生
  23. 正規過程和倒逆過程
  24. 鄭復光
  25. 直接核反應
  26. 直流電源
  27. 直線加速器
  28. 質點振動系統
  29. 質能關係
  30. 質子同步加速器
  31. 致電離輻射的防護
  32. 致冷機
  33. 中高能核物理
  34. 中國的度量衡
  35. 中國古代的物理知識
  36. 中國古代律學
  37. 中國物理學會
  38. 中子核反應
  39. 中子劑量和防護
  40. 中子譜學
  41. 中子探測
  42. 中子同物質的相互作用
  43. 中子源
  44. 中子照相
  45. 中子注量率
  46. 重離子核物理
  47. 重離子加速器
  48. 重離子深部非彈性碰撞
  49. 重離子同物質的相互作用
  50. 重離子轉移反應
  51. 重粒子磁譜儀
  52. 重輕子
  53. 重子-重子相互作用
  54. 朱洪元
  55. 駐極體
  56. 轉移電子器件
  57. 准電子
  58. 准粒子
  59. 准穩電磁場
  60. 准穩電路
  61. 紫外光源
  62. 自猝滅流光管
  63. 自電離
  64. 自激振動
  65. 自旋波
  66. 自旋玻璃
  67. 自旋軌道相互作用
  68. 自旋統計關係
  69. 自由振動
  70. 綜合模型
  71. 鄒伯奇
  72. 最小熵產生原理
  73. 最小作用量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