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
三角洲,地理術語,即河口沖積平原(不等於沖積扇),是一種常見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挾的泥沙等雜質,在入海口處遇到含鹽量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積,逐漸成為河口岸邊新的濕地,繼而形成三角洲平原。三角洲的頂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緣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邊」。
「三角洲」⼀詞翻譯自英文delta。英文delta即希臘文Δ(德爾塔)的轉寫。希臘文含義源自三角洲的形狀像「Δ」(三角形),有人認為這就是字母「Δ」的象形起源。
地貌形體
三角洲形體類型
三角洲的形態可以分為:
- 尖頭形三角洲(如長江三角洲),波浪顯着地控制着三角洲前緣的形態,其前緣沉積物大多經波浪改造、移動和重新分配,形成大體平行於海岸線分佈的沙壩或沙灘,其中河口附近沙體堆積較多。
- 扇形三角洲(如尼羅河三角洲),以河流為主的單一三角洲體,河流呈放射狀分汊,汊道眾多,各汊道多次改道、擺動,使整個三角洲岸線向海推進,其河流沙壩又經過波浪改造,彼此連接,造成形體成蛇形或扇形的三角洲,稱扇形三角洲。
- 鳥足型三角洲(如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河流作用佔優勢的河流型三角洲,平面形態常呈鳥足狀。
- 指形三角洲(如巴布亞灣巴布亞河口三角洲),發育以潮流作用為主一般在近岸部分有漲潮形成的泥灘;向海部分在落潮的作用下,在分流的河口內及出海口地段上,形成一系列與潮流方向平行的帶狀或指形沙壠(壩)。
- 內陸三角洲(如內尼日爾三角洲)
形成
基本條件
- 豐富的泥沙來源
- 海洋的侵蝕運移能力較小
- 口外海濱區地勢平緩,水深較淺
發育過程
-下游的沉積地貌 -細小的沉積物,因河流流速減慢,而在河口沉積 -冬季時,沉積物在河口沉積和阻塞 -夏季時,高流量的河水會貫穿沉積物令分流出現 -當河水流到海洋時,會出現沉積 -持續阻礙和貫穿會形成一片泥地,形成出三角洲
河口及其分段
- 近口段
- 河口段
- 口外海濱段
河口水理化特徵和沉積作用
與人類的關係
三角洲因為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依河臨海,生物資源非常豐富,為農業、漁業、養殖業的開發提供了相當有利的條件,故氣候適宜地區的三角洲通常是當地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地區。此外,三角洲的地質演變往往利於形成現代社會迫切需要的石油和天然氣。
另外一方面,由於人類過度開發帶來的生態破壞與過早的開發造成的污染積累,以及來自河流、海洋等方面遷移性污染的匯聚,三角洲也當屬世界上生態最為脆弱,生態危機甚為深重的地區之一。
著名三角洲列表
參見
參考文獻
- 《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自然·環境)》第183-184頁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4年12月第2版
外部連結
-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Geolog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World Delt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