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草廬
歷史典故
三顧茅廬是指東漢末年劉備三次到諸葛亮的住處,請他出山輔佐自己的事件。此事件最早見於諸葛亮的《出師表》,該文提到劉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三國志》中對此僅有「凡三往,乃見」的簡略記述[1]。《三國演義》[2] 對此事件進行了擴寫。三顧茅廬後來成為形容求賢若渴的成語。
建安十二年(207年)冬,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的建議下,三次到臥龍崗拜訪諸葛亮。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第三次終於相見。談話中,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這就是著名的《草廬對》。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出山成為劉備的軍師。劉備集團後來的種種攻略皆本於此。
成語典故出處
後世小説故事
《三國演義》描述劉備和關羽,張飛一起去拜訪諸葛亮,想請他下山幫忙做軍師。但他們第一次去他不在,第二次諸葛亮又剛好出了門,第三次諸葛亮在睡覺,他們等到太陽下山,諸葛亮才睡醒,諸葛亮被劉備三次拜訪的誠意所感動,終於答應幫助劉備。
對後世的影響
-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唐朝 杜甫 《蜀相》頸聯。
- 「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 明朝 遊俊題於「三顧堂」正門的對聯。
- 「草廬三顧屈英雄,慷慨南陽起臥龍。鼎足未安星有隕,陣圖留於浪濤舂。」-- 明朝 唐伯虎《三顧》。
- 「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那逢聖主尋。 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託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 白居易 《詠史》。
文學的模仿
- 後世小說的情節模仿者:
- 如《東周列國志·第26回》歌扊扅百里認妻 獲陳寶穆公證夢。[可疑]
- 日本文學中的竹中重治(1544年-1579年)。
現代用法
「三顧茅廬」的現在用法是企業為了求賢良棟材,親自拿優渥的條件去尋問之,這就成了「三顧茅廬」。
相關成語
初出茅廬
《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3]
如魚得水
《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近聞劉豫州三顧於草廬之中,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思欲席捲荊襄。」,就是說好像魚和水般的契合。比喻得到和自己意氣相投的人或很適合的環境。[4]
註釋
- ^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
- ^ 《s:三國演義/第037回》: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
- ^ 成語:初出茅廬 華文成語辭典[永久失效連結]
- ^ 成語:如魚得水 華文成語辭典[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