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圖書館
中山大學圖書館(英語:Sun Yat-sen University Library),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高校圖書館系統,隸屬於中山大學,始建於1924年。目前,中山大學圖書館由廣州校區南校園圖書館(總館)、經濟與管理學科分館(伍舜德圖書館)、廣州校區北校園圖書館(醫學圖書館)、廣州校區東校園圖書館、珠海校區圖書館和深圳校區圖書館6個館舍組成,總建築面積達18萬餘平方米,位於全國高校圖書館首位。[3]截至2020年12月31日,紙質館藏總量達953萬餘冊(件)。[4]
中山大學圖書館 | |
---|---|
国立广东大学图书馆 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 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图书馆 Sun Yat-sen University Library | |
國家/地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地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 廣州市中山大學廣州校區 珠海市中山大學珠海校區 深圳市中山大學深圳校區 |
類型 | 高校圖書館 |
建立 | 1924年 |
隸屬 | 中山大學 |
收藏 | |
規模 | 紙質文獻:953萬餘冊(2020年) 電子文獻:254.7萬冊(2020年) 網絡數據庫:1084個(2020年) |
使用 | |
借閲憑證 | 校內讀者:中山大學校園卡、臨時證、工作證、學生證 校友:中山大學校友卡和身份證(館內閱覽) 廣州大學城其他高校讀者:該校發行的有效證件和身份證(館內閱覽,可申請開通借書服務) 廣州南方學院和廣州新華學院學生:學生證(館內閱覽) 珠海市民、珠海市實屬單位工作人員、軍人:身份證、有效工作證、軍官證(珠海校區圖書館館內閱覽) 其他人員:憑身份證申請臨時閱覽證[1][2] |
服務人群 | 中山大學師生、校友、職工,廣州大學城其他高校圖書館讀者卡持有者,廣州南方學院和廣州新華學院學生 珠海市民、珠海市實屬單位工作人員、軍人(限珠海校區圖書館館內閱覽)[1][2] |
其他資訊 | |
網站 | library |
歷史沿革
中山大學圖書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建立的兩廣優級師範學堂藏書樓。 民國十三年(1924年),孫中山將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東公立法政大學、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三所高校合併,組建為國立廣東大學。國立廣東大學圖書館隨學校一同成立,由合併三校原有藏書而成。1926年11月,國立廣東大學更名為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隨之更名為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1927年至1928年間,國立中山大學曾短暫更名為國立第一中山大學,圖書館隨之更名為國立第一中山大學圖書館,後復名。1934年,中大[註 1]自文明路校址遷入石牌新校址。新校址圖書館館舍由圖書館主任杜定友設計,於1936年11月奠基[註 2]。
日本侵華期間,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損失慘重。日本侵華之前,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的規模為全國第二,約有圖書37萬冊[5]。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中大石牌校本部和文明路校區受到日軍機多次轟炸,導致大量藏書被毀。1938年至1945年間,由於廣州淪陷,國立中山大學內遷至粵西、雲南和粵北等地繼續辦學。圖書館在7年間隨學校顛沛流離於廣東羅定、雲南澄江、廣東坪石、廣東梅縣等地。整個抗戰期間,中大圖書館損失圖書雜誌共計超過26萬冊[5]。1945年中大復員廣州時,僅存圖書4萬5千冊[6][7]。
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廣州,部分中大圖書館藏書隨中華民國政府轉移至台灣,該部藏書後由1980年在高雄復校的國立中山大學接收。[8]1950年,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更名為中山大學圖書館,即現名稱。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院系調整中,私立嶺南大學合併至中山大學,中山大學從原石牌校址搬入原嶺南大學校址康樂園(現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中山大學圖書館因之吸收原嶺南大學圖書館並搬入康樂園,以馬丁堂為總館館舍,文理科圖書得以增強;同時,亦向中南地區其他高校調入大量科學藏書。[3]1982年,總館從馬丁堂遷入現館舍,同樣位於廣州校區南校園內。
1996年,在南校園內增設經濟與管理學科分館(伍舜德圖書館)[9];2000年,增設珠海校區圖書館。2001年,中山醫科大學併入中山大學,該校圖書館改為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北校園(醫學圖書館)。2004年,增設廣州校區東校園圖書館。2022年,增設深圳校區圖書館。[3]
館舍
廣州校區南校園圖書館
該館是中山大學圖書館的總館,現館址位於廣州校區南校園內,在校園中部,於1982年落成[3]。中山大學圖書館各館紙質館藏總量達953萬餘冊(件),其中古籍35萬餘冊、碑帖3.8萬餘件、徽州民間歷史文獻39萬餘件、民國時期文獻約14萬冊。[4]中山大學圖書館的電子資源為總館和分館之間共享,包括電子圖書122萬餘種、光盤及數據庫300餘個、電子期刊近4.7萬份、學位論文147.4萬多篇。除常規圖書外,該總館藏有中文工具書3萬餘種、外文工具書7000餘種;現期期刊包括中文現刊3000餘種、外文現刊500多種、贈刊300餘種;現期報紙包括中外文報紙200餘種;總館內台灣文獻館收藏香港、澳門、台灣書刊文獻資料7.7餘多冊。[10]
該館藏有大量珍貴古籍善本和重要歷史文獻。其中,聚珍廳收藏善本古籍4000種4.6萬冊;特藏廳收藏精平裝新版影印古籍13萬冊、影印本報紙2000冊(另有收藏中山大學1952年院系調整後的各類書籍、校內資料1萬餘冊);保存本閱覽廳收藏新方志2.8萬餘冊(另有中山大學1978年以來的博碩士學位論文、博士後出站報告8.3萬餘冊);珍藏館收藏普通古籍3萬餘種30萬冊、新線裝古籍600餘種23000餘冊、西文古籍1.7萬餘冊。該總館也是中山大學的文獻研究中心之一,館內數碼化實驗室負責館藏碑帖及大型圖錄的掃描。[10]
該館另有若干專門館藏廳室,用以收藏與中山大學有關的文獻資料。其中,學人文庫存放1952年院系調整後師生及校友的著作。校史文獻室收藏1952年院系調整前國立中山大學、私立嶺南大學的書刊及學位論文共8000餘冊,1952年院系調整後的各類書籍、校內資料6000餘冊,以及1978年以來的博碩士學位論文、博士後出站報告19000餘冊。此外,該館還設有首任校長鄒魯的專門紀念室,以及商衍鎏、商承祚、陳寅恪、李新魁、戴鎦齡、梁方仲、安志敏等著名學者的專門紀念室,分別收藏其著作和文物。[10]
經濟與管理學科分館(伍舜德圖書館)
侵華日軍細菌戰廣州大本營舊址 | |
---|---|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越秀區中山二路74號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抗日戰爭時期 |
編號 | 獨立公佈 |
認定時間 | 1996年11月 |
該分館位於廣州校區南校園內,在校園北部、靠近珠江江畔,使用面積為5000平方米。該分館由原私立嶺南大學校友伍舜德於1994年捐贈人民幣500萬興建,於1996年9月正式對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讀者開放,並同時服務於中山大學和社會公眾。[9]
廣州校區北校園圖書館(醫學圖書館)
該分館位於廣州校區北校園內,現館舍面積為1.1萬平方米。該分館館藏體系以生物醫學為特色,藏有文獻資料為65餘萬冊/件,訂購中外文報刊1600餘種、醫學類外文電子期刊7000餘種,是華南地區重要的醫學文獻信息中心。[11]該館原為中山醫科大學圖書館,1953年由原中山大學醫學院、嶺南大學醫學院和廣東光華醫學院三所院校的圖書館合併而成。2001年10月,中山醫科大學併入中山大學,該館成為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北校園圖書館暨醫學圖書館。 [11]
該分館建築為歐洲古典主義風格,始建於1916年[3]。1938年廣州淪陷後,侵華日軍波字第8604部隊(731部隊支隊,對外稱華南派遣軍防疫給水部)駐紮於此,該建築遂成為日軍細菌戰廣州大本營[12]。1996年,該建築被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1]。
廣州校區東校園圖書館
該分館位於廣州校區東校園內,於2004年11月8日啟用,總建築面積為3.6萬平方米,設有閱覽座位3106個、檢索和服務終端65台。截至2019年底,該分館藏有中外文紙質書刊126萬餘冊,訂購期刊2149種、報紙124種,並有中外文電子期刊12萬餘種、中外文電子圖書272萬餘冊、光盤及網絡數據庫 1038個。同時,該分館與廣州大學城其他9所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並可開通有通借通還服務。[13]
該分館五樓設有喜樂斯藏書室,專藏由哈佛大學捐贈的喜樂思藏書(Hilles Collection),以文學、政治學、社會學、婦女研究、藝術和音樂等方面的英文文獻為主,約有書刊15萬餘冊。喜樂斯圖書館(The Hilles Library)為哈佛大學哈佛學院圖書館下轄的三個本科生圖書館之一。2004年,哈佛大學將喜樂斯圖書館的全部複本西文圖書無償地捐贈給中山大學。喜樂斯藏書室於2005年11月13日在東校園圖書館正式開放,並於2007年6月21日開放借閱。[14]
珠海校區圖書館
該分館位於珠海校區內,於2000年啟用[3],由兩幢底層相連接高13層的大樓組成,總建築面積為3.6萬平方米。[9]該分館藏書量約為136萬冊(截至2018年12月底);可利用用數字館藏為836個數據庫,其中涉及珠海校區相關學科教學科研所需資源約為760個(截至2019年10月)。[15]
深圳校區圖書館
該分館位於深圳校區內,於2022年啟用[3]。該分館館藏體系主要針對中山大學在深圳校區的學科設置,以數學、工業、醫學、化學、生物科學、環境科學、交通運輸和航空航天等類資源為主,現有藏書約30萬冊、國內期刊1380種、國外期刊180種、報紙100餘種。[16]
館務
註釋
參考資料
- ^ 1.0 1.1 中山大学图书馆入馆须知. 中山大學圖書館. [2020-09-06].[失效連結]
- ^ 2.0 2.1 中山大学图书馆图书借阅制度. 中山大學圖書館. 2017-09-24 [2022-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7).
- ^ 3.0 3.1 3.2 3.3 3.4 3.5 3.6 中山大学图书馆. 中國大百科全書. 2022-05-27 [2022-07-26].
- ^ 4.0 4.1 本馆概况. 中山大學圖書館. [2022-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6).
- ^ 5.0 5.1 抗战时期广东文化业直接损失1248万 图书占八成. 中國新聞網. 2015-09-01 [2021-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1).
- ^ 吳定宇. 中山大学校史(1924-2004). 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6-05. ISBN 7-306-02689-5 (中文(中國大陸)).
- ^ 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編). 《抗战时期的文化教育》. 北京出版社. 1995. ISBN 9787200027020 (中文(中國大陸)).
- ^ 两岸中大共同传承中山精神(图). 人民網. 2014-11-13 [2022-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6).
- ^ 9.0 9.1 9.2 分馆. 中山大學圖書館. [2022-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6).
- ^ 10.0 10.1 10.2 馆藏分布-南校园图书馆. 中山大學圖書館. [2022-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5).
- ^ 11.0 11.1 11.2 本馆概况. 中山大學北校園圖書館. [2022-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4).
- ^ 日军在广州拿活人做实验. [2014-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8).
- ^ 本馆概况. 中山大學東校園圖書館. [2022-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7).
- ^ 喜乐斯藏书. 中山大學東校園圖書館. [2022-07-26].[失效連結]
- ^ 【主题教育 ▪ 行动篇】落实整改显成效 百万馆藏解难题. 中山大學新聞網. [2022-07-26].
- ^ 图书馆. 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管理委員會. [2022-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