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一襲擊事先知情論

各種陰謀論聲稱,某些機構或個人對2001年美國發生的九一一襲擊事件有所預知。一些主要爭論包括小布什政府英語Presidency of George W. Bush美國軍隊是否知悉所策劃的這種攻擊方式,美國情報體系掌握的關於阿爾蓋達組織在美國境內活動情報的準確數量,對聯合航空美國航空看跌期權英語Put option及其它交易是否能夠代表預知性,以及為什麼從未公開過交易者的身份。

這些理論包括的其它爭論還有:從外國機構收到的警告是否具體到足以採取預防行動,有關阿爾蓋達組織策劃襲擊的國內情報是否充分到足以進行強制干預,被控的劫機者在襲擊發生前所受監視的程度,以及摩薩德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是否意識到襲擊即將發生。

飛機撞大樓

襲擊事件發生後,喬治·沃克·布什總統立即表示:「至少我們政府中沒有人能想到用飛機撞大樓,我認為上一屆政府也想不到。」[1]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康多莉扎·賴斯稱:「沒有人能夠預料到他們會嘗試用飛機撞大樓(將飛機當作導彈使用)。」一位空軍將軍稱這次襲擊是「我們以前從未見過、從未想過的事情」。[2]襲擊發生幾天後,FBI局長羅伯特·穆勒宣佈:「據我所知,整個國家沒有任何預警能表明存在此類行動。」[3]然而穆勒指出,明尼阿波利斯一名FBI特工表示,扎卡里亞斯·穆薩維英語Zacarias Moussaoui可能是那種可以將某些東西飛入世貿中心的人。[4]穆勒表示,應該更積極地追蹤這一警告。

一些主流媒體報道與這些說法相矛盾,聲稱FBI、CIA和行政部門[5]早在1995年波金卡計劃挫敗後就知道飛機撞大樓(將飛機當作導彈使用)這種威脅。2002年9月,即九一一襲擊一年後,《芝加哥太陽報》報道稱:

FBI事先得到了消息,表明有人計劃劫持美國客機並將其用作武器,但既沒有採取行動,也沒有將情報分享給當地警察機構。自九一一襲擊發生以來,所有聯邦高級官員都堅稱恐怖分子的行動方式令他們感到驚訝。許多人仍然堅持這種說法。事實上,FBI早在1995年就知道自殺式劫持計劃的細節,如果結合當前信息,可能會揭露這一陰謀。[注 1]

五角大樓大規模傷亡演習英語Pentagon MASCAL(Pentagon Mass Casualty project,代號Pentagon Mascal)是2000年10月24日至26日在美國國防部部長辦公室會議室舉行的應急演習。此次演習要求應急響應小組、國防保護部門成員和美國政府官員進行緊急狀態模擬,「為可能發生飛機撞入五角大樓的情況而做準備」。

恐怖時間線英語The Terror Timeline》一書中收錄了許多文章,這些文章經常被引用來暗示美國官員知道駕駛飛機撞擊大樓的方式:[6]

  • 1994年,發生了三起故意將飛機撞向大樓的未遂事件,其中一起是單獨一名飛行員將一架小型飛機撞向了白宮草坪。[7]
  • 波金卡計劃是阿爾蓋達組織策劃的一次大規模恐怖襲擊,計劃於1995年1月炸毀11架從亞洲飛往美國的民航飛機,但被挫敗了。
  • 美國聯邦航空局(FAA)2000年版的《反航空犯罪行為年度報告》稱,儘管奧薩馬·本·拉登「沒有攻擊過民航,但他有動機和資金這樣做。」並補充道:「本·拉登的反西方和反美態度,使他及其追隨者對民航,尤其是美國民航構成了重大威脅。」
  • 2001年4月,北美空防司令部進行了一場戰爭遊戲,遊戲中設想五角大樓將失去行動能力;北美空防司令部的一名規劃者提議模擬一架被劫持的外國商業客機撞向五角大樓,但參謀長聯席會議拒絕了這種場景,因為「太不現實」。[8]
  • 2001年7月,在熱那亞舉行的八國集團峰會上,安裝了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因為據報恐怖分子將嘗試將一架飛機墜入會場,以殺死喬治·布什和其他世界領導人。[9][10]
  • 2001年9月11日上午,負責操作美國偵察衛星的美國國家偵察局安排了一次模擬飛機撞入其大樓的演習,該樓距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4英里(6公里)。[11]

2004年《今日美國》的一篇文章《北美空防司令部進行了將噴氣機當作武器的演習》(NORAD had drills of jets as weapons),描述了北美空防司令部在九一一之前的演習,表明他們已經為發生九一一這樣的襲擊做好了準備:

在九一一襲擊發生前的兩年裏,北美空防司令部曾進行過演習,演習所模擬的事件在白宮當時看來難以想像:劫持客機當作武器撞擊目標,造成大規模傷亡。假想目標之一就是世貿中心。在另一場演習中,戰鬥機模擬在大西洋上空擊落了一架據稱裝載有化學毒藥、飛往美國境內目標的噴氣式飛機。第三種情況是,目標為五角大樓——但國防部官員表示該演習不切實際,因此沒有進行。[注 2][8]

北美空防司令部知道恐怖分子劫持美國境內商業客機來撞擊大樓的威脅。但九一一委員會斷然否認了這一說法,在其報告中多次聲稱「恐怖分子劫持美國境內的商業客機,並將其當作導彈使用,這種威脅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並未得到北美空防司令部的承認。」

2001年的九一一事件發生在當年的「全球衛士英語Global Guardian」和「警惕衛士」(Vigilant Guardian)聯合演習期間。根據《九一一委員會報告英語9/11 Commission Report》,當年警惕衛士「假設前蘇聯對北美發動了一次轟炸襲擊」。與九一一委員會報告相反,米高·魯珀特英語Michael Ruppert將「警惕衛士」描述為「一次劫機演習,而非冷戰演習」。他直接引用了參與者的話說:「演習涉及的是被劫持的客機,而不是俄羅斯轟炸機。」將軍阿諾德(Arnold)、技術中士W·鮑威爾(W. Powel)和中校德韋恩·德斯金斯(Dwane Deskins)均表示,最初得知客機被劫持的消息時,他們都以為這是「演習的一部分」。[12]

2002年聯合調查英語Joint Inquiry into Intelligence Community Activit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Terrorist Attacks of September 11, 2001證實,情報界在七年內收到至少十二份報告,暗示恐怖分子可能把飛機當作武器。在對每一份報告進行簡要討論後,調查指出:「CIA向FBI和負責預防行動的機構分發了其中幾份報告。其中包括FAA……儘管有這些報告,但情報界並未對恐怖分子把飛機當作武器使用的可能性做出任何評估,而美國政策制定者顯然仍未意識到這種潛在威脅。」[13]:209、212國家安全事物助理山迪·柏格在聯合調查中作證說:

我們聽說過把飛機當作武器的想法,但我不記得有人向我提供過有關此類襲擊的任何具體威脅信息,或有人強調過這種威脅,或者有人表明這種威脅比其它任何威脅都更有可能發生。[注 3][13]:212

到2001年9月,五角大樓改造計劃英語Pentagon Renovation Program已經完成了防爆窗和牆體加固系統部分,大大降低了國防部總部「遭受恐怖襲擊爆炸破壞」的可能性。

內幕交易

泰晤士報》2001年9月18日報道稱,英國、意大利、德國、日本、瑞士、法國和美國正在對襲擊前大量拋售保險公司和航空公司股票的行為展開調查。[14][15]隨後幾周的新聞媒體報道,美國聯合航空美國航空出現了顯著的期權交易,[16]同樣,摩根士丹利和其它公司的市場活動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17]2006年《芝加哥大學商業雜誌英語The Journal of Business》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提供了九一一事件前幾天,看跌期權英語Put option市場異常活動的統計證據:

對九一一事件之前的期權交易進行審查後發現,看跌期權的買入量異常地高。這一發現與襲擊前知情投資者交易期權的情況一致。[注 4][18]

九一一家庭指導委員會英語9/11 Family Steering Committee明迪·克萊因伯格英語Jersey Girls,在2003年向九一一委員會發表的聲明中表示:

此前,芝加哥交易所從未有過如此大規模的聯合航空和美國航空期權交易。這些投資者在九一一襲擊後淨賺至少5百萬美元。有趣的是,這些投資者的名字仍未被披露,而芝加哥交易所賬戶中的這5百萬美元仍無人認領。[注 5][19]

九一一委員會報告英語9/11 Commission Report》的結論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FBI和其它機構的詳盡調查,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能表明,有任何人因事先知曉襲擊事件而通過證券交易獲利。」[20]:172該報告還進一步指出:

九一一事件前內幕交易的廣泛傳聞通常基於9月11日前異常交易活動的報道,而這些作為交易對象的公司,其股票在襲擊後都出現了暴跌。確實發生了一些異常交易,但這些交易的每一筆,都有正常的解釋。例如,聯合航空母公司看跌期權(這種投資僅當股價下跌時才有回報)的交易量在9月6日出現激增,而美國航空的則在9月10日出現激增,表面上看這種交易非常可疑。然而,進一步調查顯示,這些交易與九一一無關。一家與阿爾蓋達組織沒有任何關係的美國投資機構,在9月6日購買了95%的美聯航看跌期權。但這只是一項交易策略的一部分,這項策略還包括在9月10日買入115,000股美國的股票。9月10日的美國股票還發生了許多同樣看似可疑的交易,它們都可以追溯到一份特定的關於美國期權交易的時事通訊。該通訊於9月9日星期日傳真給其訂閱者,向他們推薦這些交易。這些例子代表了調查所檢驗的證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FBI在其它機構和證券行業的幫助下,投入了大量資源來調查這一問題,包括確保許多外國政府的合作。這些調查人員發現,這些看似可疑的事件全都是無辜的。[注 6][20]:499

世貿中心硬盤恢復操作

2001年12月到次年初,媒體廣泛報道,德國數據檢索公司Convar利用激光掃描技術,努力為從世貿中心拯救出來的受損硬盤重建數據。當時正在調查,在兩架被劫持飛機撞向紐約世貿中心之前,金融交易激增的情況,而這正是調查的一部分。[21]該公司CEO彼得·亨舍爾(Peter Henschel)指出,該調查的多家美國客戶與FBI有合作關係,他懷疑犯罪分子利用有關襲擊的內部消息,在混亂期間進行及授權金融交易。根據Convar的數據檢索專家理查德·瓦格納(Richard Wagner)的說法,犯罪分子可能進行了超過1億美元的交易,並希望這些交易的蹤跡會隨着世貿中心主計算機的毀壞而消失。[22][23]德國電視二台新聞節目《今日日報英語heute-journal》報道,截至2002年3月,Convar已經恢復了世貿中心的數百個硬盤。[24]

然而,九一一委員會在2003年10月18日的題為「FBI交易簡報」(FBI Briefing on Trading)的備忘錄中表示,當被問及媒體對硬盤恢復工作的報道時,「所有(FBI)特工都表示對所報道的硬盤恢復工作一無所知」,並進一步指出,一名紐約特工辯稱:「硬盤能保存下來,裏面的數據還能恢復,這沒什麼可能。」[25]

後續研究

一些金融研究人員的論文也表明,有些人因為對九一一事件的預知而從中受益了。2006年,伊利諾伊大學金融學教授艾倫·波特什曼(Allen Poteshman)發表了一份對襲擊前航空公司股票期權交易的分析報告。這項研究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發表,並經過同行評議,它得出的結論是:看跌期權多頭交易量的指標「異常高,符合襲擊前知情投資者在期權市場進行交易的情況」。[26]2010年1月,一個瑞士金融專家團隊公佈了至少13筆知情交易的證據,這些投資者顯然預知了襲擊的發生。[27]最後,在2010年4月,一個國際專家團隊發現,在九一一襲擊前夕,期權市場的交易量出現了顯著的異常增長。相比之下,這種交易量的異常,在襲擊發生前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出現過。因此他們得出結論,這些發現「符合內部人士對九一一襲擊的預期」。[28]

情報中的警告

九一一委員會報告英語9/11 Commission Report》指出:「九一一襲擊令人震驚,但並不令人意外。伊斯蘭極端分子已經多次警告說,他們打算不分青紅皂白地屠戮美國人。」[29]:2報告繼續說道:

2001年春夏間,美國情報機構收到了一系列警告,稱阿爾蓋達組織計劃發動襲擊,一份報告稱這是「非常、非常、非常大的事情」。中情局局長喬治·特尼特告訴我們:「系統亮起了紅燈。」[注 7][29]:6

美國政府、CIA和FBI此前多次收到外國政府和情報機構的警告,其中包括法國、德國、英國、以色列、約旦、阿富汗、埃及、摩洛哥和俄羅斯。[6][30]這些警告詳細程度各異,但都表示,他們認為阿爾蓋達組織將在美國境內發動襲擊,且已迫在眉睫。英國國會議員米高·米切爾英語Michael Meacher提到了這些警告,他認為其中一些肯定是被故意忽視的。[31]其中一些警告包括:

  • 2001年3月:根據對米蘭一個阿爾蓋達組織小組的竊聽記錄,意大利情報部門警告稱,阿爾蓋達組織正在策劃利用飛機對美國實施大規模襲擊。[32][33]
  • 2001年7月:約旦情報部門告訴美國官員,阿爾蓋達組織正計劃襲擊美國本土;埃及情報部門警告CIA,有20名阿爾蓋達組織聖戰分子正在美國,其中4人正接受飛行訓練。[34][35]
  • 2001年7月26日:CBS新聞報道稱,司法部長約翰·阿什克羅夫特因評估認為存在風險,已停止乘坐商業航班。[36]
  • 2001年8月:以色列摩薩德向CIA提供了一份名單,上面是19名居住在美國的恐怖分子,並稱他們似乎計劃在不久的將來發動襲擊。[37][38]
  • 2001年8月:英國三次收到阿爾蓋達組織即將對美國發動襲擊的警告,第三次警告中還提到多起劫機計劃。據《星期日先驅報英語Sunday Herald》報道,該報告不久後就轉交給了布什總統。[39]
  • 2001年9月:埃及情報部門警告美國官員,阿爾蓋達組織正準備針對美國目標實施重大行動,可能就在美國境內。[40]
  • 2001年9月10日:美國將軍警告,9月11日早上不要坐飛機(not to fly)。[41]

危險邊緣

一項專門針對阿爾蓋達組織的機密軍事情報項目在1999年10月成立,名為「危險邊緣」(Able Danger)。安東尼·謝弗英語Anthony Shaffer (intelligence officer)中校和賓夕法尼亞州眾議員科特·韋爾登英語Curt Weldon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指控,在九一一之前,「危險邊緣」就已鎖定了穆罕默德·阿塔及其他三名劫機者的身份。

2005年6月19日,「危險邊緣」的存在,及其對九一一恐怖分子的早期識別,首次被公開披露。[42]2005年6月27日,韋爾登向眾議院聲明:

議長先生,我之所以站起來,是因為過去幾個月來我注意到了一些非常令人不安的信息。我了解到,事實上,我們的一個聯邦機構,事實上,在九一一之前就已經鎖定了穆罕默德·阿塔在紐約的主要團伙;我還了解到,議長先生,2000年9月,該聯邦機構實際上準備讓FBI介入,並準備與FBI合作搗毀該團伙,穆罕默德·阿塔參與了在紐約市的這個團伙,還有另外兩名恐怖分子。我還了解到,議長先生,當該聯邦機構內部討論該建議時,政府的律師當時表示,你不能聯繫FBI一起對付該團伙。穆罕默德·阿塔在美國,並持有綠卡,我們擔心造成韋科慘案的後果。因此我們不允許該聯邦機構繼續行動。[注 8][43]

九一一委員會報告中沒有提及「危險邊緣」。蒂姆·羅默英語Tim Roemer約翰·萊曼英語John Lehman兩名九一一委員會成員,均聲稱未收到有關「危險邊緣」的任何信息。[44]韋爾登聲稱,有關「危險邊緣」的情報已提交給九一一委員會,但被忽視了。[45]

2005年8月,在全國媒體報道了韋爾登的言論之後,九一一委員會前主席托馬斯·基恩英語Thomas Kean和副主席李·漢密爾頓英語Lee Hamilton發表聲明[46],表示委員會知道「危險邊緣」計劃,並從國防部取得了有關信息,但提供的所有信息均未表明該計劃已鎖定阿塔或其他九一一劫機者。[47][48]

科特·韋爾登對此聲明作出回應,澄清了「危險邊緣」的任務,表達了對九一一委員會成員言論的關注,並承諾將繼續推進工作,直到弄清楚為止——由「危險邊緣」發現的信息,為何國防部未能轉交給FBI?九一一委員會收到「危險邊緣」的信息後,為何沒有跟進?[49]

對阿爾蓋達組織的調查

2002年,FBI特工科琳·羅利英語Coleen Rowley給局長羅伯特·穆勒寫信,講述了她在襲擊前與明尼阿波利斯FBI特工們合作追蹤恐怖分子嫌疑人扎卡里亞斯·穆薩維英語Zacarias Moussaoui的經歷。[50][51]她講述了在華盛頓特區的FBI總部人員如何處理不當,未能對明尼阿波利斯外地辦事處(Minneapolis Field Office)提供的信息採取行動,也未能在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簽發對穆薩維電腦的搜查令。[50][51]參議員查克·格拉斯利後來寫道:「如果順利申請到外國情報監視法英語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ct搜查令,特工們就會在穆薩維的私人物品中找到有用的信息,能表明他……與劫機陰謀的一名主要資助者之間的聯繫。」[來源請求]羅利被認為是一位吹哨人,並與他人一起被評為2002年「時代年度風雲人物」。[52]

5月份,羅利向參議院九一一委員會作證,談到FBI在九一一之前的過失,是因其內部組織和對襲擊相關的信息處理不當而產生的。[53]穆勒和格拉斯利推動並實現了重大重組,重點是在FBI建立新的情報辦公室。[54]

FBI特工兼阿爾蓋達組織專家約翰·P·奧尼爾英語John P. O'Neill在2000年發出警告,稱阿爾蓋達組織會對美國構成威脅。他在2001年中退休,因為FBI官員屢次阻撓他對阿爾蓋達組織的調查。從FBI退休後,世貿中心聘請他擔任了安全主管。他於2001年8月23日開始工作;九一一救援人員在南塔廢墟的樓梯間找到了他的屍體。[55]

FBI特工小羅伯特·賴特英語Robert Wright Jr.指責該機構於1998年終止了他對芝加哥和堪薩斯城疑似恐怖分子訓練營的調查,並稱他們「未能認真對待美國的恐怖主義威脅」。[56]

據《邁阿密先鋒報》報道,參議員鮑勃·格雷厄姆英語Bob Graham表示:「2001年九一一的兩名劫機者在美國有一個支持網絡,其中包括沙特政府的特工,而布什政府和FBI阻止了國會對這一關係的調查。」格雷厄姆曾於2001年6月至伊拉克戰爭前夕,擔任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他在其著作《情報很重要》(Intelligence Matters)中明確指出,在國會調查的最終報告中,有27頁英語The 28 pages涉及了有關沙特阿拉伯財政支持的一些細節,即使參眾兩院情報委員會中的兩黨領導人一再懇求,政府仍然拒絕公開這27頁。[57]2012年3月,在九一一遇難者家屬提起的訴訟中,格雷厄姆和另一位前美國參議員鮑勃·克里英語Bob Kerrey宣誓書中表示,他們確信沙特政府與襲擊事件有直接聯繫。[58]

也有指控稱,劫機者的準備工作可能得到了美國情報部門的協助。據CBS新聞報道:「2000年住在聖迭戈的兩名九一一劫機者,從一名據稱是FBI臥底線人的男子那裏租了一間房……該線人與他們一同祈禱,甚至幫助其中一人開設了銀行賬戶。」[59]有人對快速確認劫機者身份提出了質疑,因此有人猜測FBI事先已經知道了劫機者的名字。理查德·A·克拉克英語Richard A. Clarke在其《對抗所有敵人》(Against All Enemies)一書中說,9月11日上午9:59,即世貿中心2號樓倒塌的時候,也就是在美國防空司令部得知93號航班被劫持之前8分鐘,FBI就已經拿到了19名劫機嫌犯的名單。一位前高級情報官員說:「不管留下了什麼痕跡,都是故意留下的——以便FBI追蹤。」[60]

外國政府的預知

有人認為一些外國政府和情報機構可能已經預知了此次襲擊。

伊朗

FBI的翻譯西貝爾·埃德蒙茲英語Sibel Edmonds從另一名翻譯處獲悉,FBI在2001年4月從一名可靠的伊朗情報人員處獲得情報,稱奧薩馬·本·拉登正計劃用飛機襲擊四五個城市,而且部分策劃者已經進入該國,以及襲擊將在幾個月內發生。這名翻譯描述了採訪時特工的反應,他們認為警告不夠具體,因而無法採取行動。[61][62]

2004年,九一一委員會「未發現有任何證據能表明,伊朗或真主黨知道後來九一一襲擊的計劃。」但就在報告發佈前,委員會收到了證據,這導致該報告添加了一段話,稱需要進一步調查。[63]

2010年12月22日,在一次公開的法庭聽證會上,一名美國聯邦法官簽署了一項缺席審判書,判定伊朗、塔利班和阿爾蓋達組織應當負責。在聽證會上,原告律師提供了證據,稱這些證據表明伊朗協助了劫機者。某些九一一委員會成員及證人也在聽證會上作證,他們自稱是伊朗叛逃者,來自伊朗情報與國家安全部伊斯蘭革命衛隊。菲奧娜·哈夫利什(Fiona Havlish)的丈夫在北塔喪生,她於2001年對本·拉登等人提起訴訟。阿布加西姆·梅斯巴希(Abolghasem Mesbahi)自稱是前伊朗情報部特工,負責伊朗在西歐的間諜活動。他作證說,他是專門設計對美國發動非常規戰爭的應急計劃工作組成員,該計劃的代號為「火焰撒旦」(Shaitan dar Atash),計劃包括劫持客機撞擊世貿中心、五角大樓和白宮;2001年夏天,他收到了三條加密消息,要求他啟動該計劃。他提交了一份伊朗政府的備忘錄作為證據,證明伊朗宗教領袖哈梅內伊事先知道襲擊事件。[64][65]裁決公佈幾天後,伊朗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有關伊朗「參與策劃襲擊以及一名阿爾蓋達組織成員在伊朗境內的指控毫無根據」,並表示「美國為實現其政治目的而一再重複此類指控,正將世界和平與安全置於危險之中」。[66]

2012年2月,奧巴馬總統的國家情報總監詹姆斯·克拉珀英語James Clapper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表示,「伊朗窩藏了阿爾蓋達組織的頭目和協助者」,並且他們一直「處於軟禁狀態。(伊朗統治者)與阿爾蓋達組織達成了這種持續性安排,允許(阿爾蓋達組織)存在(於伊朗境內),但不允許直接從伊朗發起任何行動,因為他們非常敏感,擔心『嘿,我們可能也會在那裏追捕他們。』……因此,存在這種長期的,我管它叫,強迫婚姻,或者權宜婚姻。」[63]

以色列

據報道,2001年8月,以色列摩薩德通知聯邦調查局(FBI)和中央情報局(CIA),多達200名恐怖分子正潛入美國,並計劃「對美國發動大規模襲擊」。據稱,以色列情報機構警告FBI,他們已經發現,有跡象表明美國境內存在「大規模目標」,美國人將「極易受到攻擊」。[67]

2001年9月,《紐約時報》和以色列《國土報》報道稱,襲擊發生四小時後,FBI以「行為令人費解」為由逮捕了五名以色列人,他們當時正在一棟公寓樓的停車場裏,從一輛白色廂貨的車頂拍攝冒煙的天際線。他們被控非法居留在美國,以及未經許可在美國工作。據稱,在第一座塔樓被摧毀後,這些以色列人把車停在停車場,拍攝了這場災難餘下的場景,視頻中傳出了「喜悅和嘲笑」的叫喊聲。[68][69][70]警方找到了這輛廂貨,搜查發現了隱藏的4,700美元現金、幾本外國護照和一把美工刀,這引起了懷疑,警方因此拘留了車內人員。這些人被拘留了超過2個月,在此期間,他們接受了審訊和測謊儀測試,之後被遣返回以色列;其中一名男子(保羅·庫茲伯格,Paul Kurzberg)持續10周拒絕接受測試,其後未能通過測試。[71]

這五名男子在城市搬家系統公司(Urban Moving Systems Inc)工作,該公司的老闆是多米尼克·蘇特(Dominik Suter)。這些人被捕後,FBI搜查了他們的辦公室並詢問了蘇特,然而蘇特在接受進一步詢問之前逃往了以色列。最終,蘇特的名字與九一一劫機者和其他極端分子嫌疑人一起,出現在了2002年5月的FBI嫌疑人名單上。[72]

據前CIA反恐行動負責人文森特·坎尼斯特拉羅英語Vincent Cannistraro稱,有人猜測「城市搬家系統」可能是情報機構的幌子,負責調查向哈馬斯傑哈德輸送資金的籌款網絡。2002年3月15日,《前進報英語The Forward》稱FBI已得出結論,廂貨司機保羅·庫茲伯格(Paul Kurzberg)及其兄弟西萬(Sivan)確實是摩薩德特工,他們在美國「監視當地阿拉伯人」。[73]ABC新聞於2002年6月21日引用了該報告,並補充說,FBI也得出結論,這五名以色列人對襲擊事件一無所知。[74]

2001年3月,美國國家反間諜與安全中心英語National Counter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Center發出警告稱,有自稱「以色列藝術生」的人試圖繞過安檢進入聯邦大樓,甚至進入聯邦高級官員的私人住宅。法國情報機構後來指出:「按照FBI的說法,2000年12月至2001年4月間,阿拉伯恐怖分子和疑似恐怖團伙居住在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以及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和荷里活,與以色列間諜小組的位置非常接近。」報告稱,摩薩德特工正在監視九一一劫機團伙的兩名頭目穆罕默德·阿塔馬爾萬·謝希英語Marwan al-Shehhi[75][76][77][78]2002年,幾名官員否認了間諜網的有關報道,並表示這些指控是由一名美國緝毒局特工捏造的,該特工對此表示憤怒。[79]

伊朗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在2010年8月的一次演講中表示,在襲擊喪生的人中並沒有「猶太復國主義者」,他說是因為,「有人提前一天告知他們不要去上班。」他還評論說:「九一一到底是怎麼回事?五六天內,在媒體的幫助下,他們製造並準備了輿論,讓每個人都認為應當進攻阿富汗和伊拉克。」[80]這些陰謀論聲稱「有人警告猶太人,那天不要去上班」,但事實是,在襲擊中也有幾百猶太人喪生,喪生人數估計在270至400人之間,[注 9][81][注 10][82]同時也有少數以色列人在襲擊中喪生。[83]

法國

2007年12月5日,法國當局對《世界報》記者紀堯姆·達斯奎英語Guillaume Dasquié提出初步指控,指控其泄露與九一一劫機事件有關的國家機密。達斯奎曾於4月16日在《世界報》發表了題為《九一一:法國人早就知道》(September 11: the French had long known)的文章稱,法國對外安全總局(DGSE)早在九一一事件發生前8個月就警告美國,阿爾蓋達組織可能正在策劃一起恐怖陰謀,要劫持飛機並撞向大樓。該文章摘錄了DGSE一份關於阿爾蓋達組織活動的328頁機密報告,其中包括地圖、分析、圖表和衛星照片。[84]

阿富汗

據報道,塔利班溫和派已提前向美國發出了襲擊警告。[85]BBC報道,塔利班外交部長英語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fghanistan)在收到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領導人托希爾·尤爾多什的密報後,提前向美國發出了襲擊警告。塔利班允許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與阿爾蓋達組織一樣,在阿富汗設立訓練營。據報道,托希爾·尤爾多什擔心,如果在發動襲擊之前不阻止阿爾蓋達組織,美國將對整個阿富汗實施報復,這將對他們的事業產生負面影響。事實證明,他的擔憂是正確的。

向個人發出的潛在警告

  • 常被引用的一條消息是,三藩市市長威利·劉易斯·布朗英語Willie Brown (politician)在9月10日晚收到警告後,取消了9月11日的飛行計劃,他說警告來自於其機場安保人員。[86]實際上,是布朗先給其在機場的安保人員打電話的,讓他們檢查其次日早上將要搭乘的飛機,然後他們就警告他要小心飛行。布朗說,「當我應當小心的時候,他們總是提醒我」,但他還是決定按計劃飛。2006年9月,威利·布朗回應這些不斷升級的陰謀論謠言,稱其為「持續的神話」。
  • Odigo Messenger英語Odigo Messenger報告稱,在以色列赫茲利亞皮圖阿英語Herzliya Pituah的Odigo辦公室工作的兩名員工,[87]在襲擊當天收到了一條帶貶義的英文即時消息,該消息警告他們將發生恐怖襲擊,但並不明確。起初他們並未向公司匯報此事,直到他們在新聞中聽到美國發生恐怖襲擊的報道後,他們才報告了公司管理層,公司管理層追蹤了該IP,並聯繫了FBI。[88]不過,威脅信息中並未提及襲擊的地點。信息的結尾是反猶太主義的辱罵性言論。Odigo的銷售與市場副總裁亞歷克斯·迪亞曼迪斯(Alex Diamandis)後來表示,該消息並未指明該事件與美國或世貿中心有關,「這很可能只是巧合」。[89][90]
  • 據《紐約時報》報道,兆華斯坦地產原計劃於9月11日,在雙塔其中一座的88層舉行會議,「討論發生恐怖襲擊時該如何應對」。但9月10日晚該會議被取消,「因為一名與會者無法出席」。[91]
  • 蘇珊·林道爾英語Susan Lindauer斷定,她和其他的情報部門同事在2001年4月就已經知道了該襲擊事件,並且在2001年8月理查德·富伊茲英語Richard Fuisz曾建議不要前往紐約。[92]
  • 安大略省多倫多約克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帕克·戈弗雷(Parke Godfrey),在美國訴蘇珊·林道爾案(United States v. Susan Lindauer)中作證稱,林道爾曾多次警告他,曼哈頓南部將遭受「大規模」襲擊,襲擊將涉及飛機,甚至可能涉及熱核武器。[93]

其它相關事件

2001年9月6日,在布魯克林本森赫斯特英語Bensonhurst, Brooklyn新烏得勒支高中英語New Utrecht High School,英語老師安托瓦內特·迪洛倫佐(Antoinette DiLorenzo)聽到其巴基斯坦移民班一名新生說,世貿中心的兩座塔樓「下周就不會立在那裏了」。迪洛倫佐於9月13日報告了此事後,該學生和他的哥哥接受了FBI和本地警察的訊問。警方稱,該學生承認說了這句話,但他們兄弟倆都說,他只是在開玩笑。[94]

庫爾特·索南菲爾德英語Kurt Sonnenfeld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FEMA)的前攝像師,他記錄了世貿中心襲擊事件的後續情況,他聲稱自己有錄像帶可以證明美國政府官員事先知道九一一襲擊。索南菲爾德目前居住在阿根廷,丹佛警方正以謀殺妻子的罪名尋求引渡他。[95]

參見

註釋

  1. ^ 原文:The FBI had advance indications of plans to hijack U.S. airliners and use them as weapons, but neither acted on them nor distributed the intelligence to local police agencies. From the moment of the September 11 attacks, all high-ranking federal officials insisted that the terrorists' method of operation surprised them. Many continue to stick to that story. Actually, elements of the suicide hijacking plan were known to the FBI as early as 1995 and, if coupled with current information, might have uncovered the plot.
  2. ^ 原文:In the two years before the September 11 attacks, the North American Aerospace Defense Command conducted exercises simulating what the White House says was unimaginable at the time: hijacked airliners used as weapons to crash into targets and cause mass casualties. One of the imagined targets was the World Trade Center. In another exercise, jets performed a mock shootdown over the Atlantic Ocean of a jet supposedly laden with chemical poisons headed toward a target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a third scenario, the target was the Pentagon – but that drill was not run after Defense officials said it was unrealistic.
  3. ^ 原文:We heard of the idea of planes as weapons, but I don't recall being presented with any specific threat information about an attack of this nature, or highlighting this threat, or indicating it was more likely than any other.
  4. ^ 原文:Examination of the option trading leading up to September 11 reveals that there was an unusually high level of put buying. This finding is consistent with informed investors having traded options before the attacks.
  5. ^ 原文:Never before on the Chicago Exchange were such large amounts of United and American Airlines options traded. These investors netted a profit of at least $5 million after the September 11 attacks. Interestingly, the names of the investors remain undisclosed and the $5 million remains unclaimed in the Chicago Exchange account.
  6. ^ 原文:Highly publicized allegations of insider trading in advance of 9/11 generally rest on reports of unusual pre-9/11 trading activity in companies whose stock plummeted after the attacks. Some unusual trading did in fact occur, but each such trade proved to have an innocuous explanation. For example, the volume of put options — investments that pay off only when a stock drops in price — surged in the parent companies of United Airlines on September 6 and American Airlines on September 10 — highly suspicious trading on its face. Yet, further investigation has revealed that the trading had no connection with 9/11. A single U.S.-based institutional investor with no conceivable ties to al Qaeda purchased 95 percent of the UAL puts on September 6 as part of a trading strategy that also included buying 115,000 shares of American on September 10. Similarly, much of the seemingly suspicious trading in American on September 10 was traced to a specific U.S.-based options trading newsletter, faxed to its subscribers on Sunday, September 9, which recommended these trades. These examples typify the evidence examined by the investigation. The SEC and the FBI, aided by other agencies and the securities industry, devoted enormous resources to investigating this issue, including securing the cooperation of many foreign governments. These investigators have found that the apparently suspicious consistently proved innocuous.
  7. ^ 原文:During the spring and summer of 2001, U.S. intelligence agencies received a stream of warnings about an attack al-Qaeda planned, as one report puts it "something very, very, very big." Director of Central Intelligence George Tenet told us "the system was blinking red."
  8. ^ 原文:Mr. Speaker, I rise because information has come to my attention over the past several months that is very disturbing. I have learned that, in fact, one of our Federal agencies had, in fact, identified the major New York cell of Mohamed Atta prior to 9/11; and I have learned, Mr. Speaker, that in September 2000, that Federal agency actually was prepared to bring the FBI in and prepared to work with the FBI to take down the cell that Mohamed Atta was involved in in New York City, along with two of the other terrorists. I have also learned, Mr. Speaker, that when that recommendation was discussed within that Federal agency, the lawyers in the administration at that time said, you cannot pursue contact with the FBI against that cell. Mohamed Atta is in the U.S. on a green card, and we are fearful of the fallout from the Waco incident. So we did not allow that Federal agency to proceed.
  9. ^ 該謠言來自《耶路撒冷郵報》9月12日的網絡版上,文中稱:「The Foreign Ministry in Jerusalem has so far received the names of 4,000 Israelis believed to have been in the areas of the World Trade Center and the Pentagon at the time of the attacks.[耶路撒冷外交部迄今已收到了一份4000名以色列人的名單,據信他們在襲擊發生時正身處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附近。]」
  10. ^ 有1,700名遇難者被列出了宗教信仰,對其進行研究發現,其中約10%是猶太人,總數約為270人。對遇難者姓氏進行的研究發現,約400人可能是猶太人,佔比15.5%。康托·菲茨傑拉德英語Cantor Fitzgerald共有658名員工遇難,其中390人被公開紀念,對這些公開數據進行調查發現,其中49人是猶太人,約佔12.5%。根據2002年美國猶太年鑑,紐約州人口中有9%是猶太人。世貿中心遇難者有64%居住在紐約州。

參考資料

  1. ^ SCHAKOWSKY: BUSH ADMINISTRATIONS MISSTATEMENT OF THE DAY 9/11 TERRORIST ATTACKS [夏科夫斯基:布什政府對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的失實陳述]. Congresswoman Jan Schakowsky. 2004-04-20 [2022-05-23] (英語). 
  2. ^ Graham, Bradley. At the Pentagon: Response Hampered by Confusion, Lack of Preparedness [五角大樓:混亂和缺乏準備導致應對失據]. 華盛頓郵報. 2001-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1-09-17) (英語). 也以下列標題發表:《五角大樓未做好應對襲擊的準備》(Pentagon was unprepared for attack)、《五角大樓解釋為何未對大樓疏散》(Pentagon explains why it didn't evacuate building)、《五角大樓未做好準備:「我們從未想過的事情」》(Pentagon Unprepared for "Something We Had Never Even Thought Of")
  3. ^ (未知). The Public Education Center.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12-08) (英語). 
  4. ^ Lumpkin, Beverly. Who Will Be the Red Flag Scapegoats? [誰將成為紅旗替罪羊?]. ABC新聞. 2002-05-18: 4 [2013-07-08] (英語). 
  5. ^ 99 Report Warned Of Suicide Hijacking [99報告警告自殺式劫機]. CBS新聞. 2002-05-17 (英語). 
  6. ^ 6.0 6.1 Complete 911 Timeline: Key Warnings [九一一完整時間線:關鍵警告].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06) (英語). 
  7. ^ Nafeez Mosaddeq Ahmed. Did Bush Know? :: Warning Signs of 9–11 and Intelligence Failures [布什知道嗎?九一一警告信號與情報失誤]. Media Monitors Network.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3) (英語). 
  8. ^ 8.0 8.1 Steven Komarow; Tom Squitieri. NORAD had drills of jets as weapons [北美空防司令部曾進行過應對飛機撞大樓的演習]. 今日美國. [2010-01-13] (英語). 
  9. ^ 洛杉磯時報
  10. ^ Missiles to protect summit leaders [用導彈保護峰會領導人]. 衛報. 2001-07-11 (英語). 
  11. ^ Lumpkin, John. Agency planned exercise on Sept. 11 built around a plane crashing into a building [有關部門計劃於9月11日舉行一場以飛機撞大樓為主題的演習]. 波士頓環球報. 2002 [2011-06-12] (英語). 
  12. ^ Ruppert, Michael C. Crossing the Rubicon: The Decline of the American Empire at the End of the Age of Oil [跨過盧比孔河:石油時代末期美帝國的衰落]. 新社會出版社英語Douglas & McIntyre. 2004. ISBN 0-86571-540-8 (英語). 
  13. ^ 13.0 13.1 part 2 (英語). 
  14. ^ James Doran. Stocks Inquiry: Millions of shares sold before disaster [股票查詢:數百萬股在災難前拋出]. 泰晤士報. 2001-09-18 (英語). 
  15. ^ Tom Bogdanowicz; Brooks Jackson. Probes into 'suspicious' trading [調查「可疑」交易]. CNN. 2001-09-24 [2011-07-07] (英語). 
  16. ^ SEC wants data-sharing system: Network of brokerages would help trace trades by terrorists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希望建立數據共享系統:經紀網絡將有助於追蹤恐怖分子的交易]. 2001-10-19 [2009-03-24] (英語). 
  17. ^ Bin Laden rigged oil and gold prices - bank chief [央行行長:本·拉登操縱石油和黃金價格]. 2001-09-23 [2009-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30) (英語). 
  18. ^ Allen M. Poteshman. Unusual Option Market Activity and the Terrorist Attacks of September 11, 2001 [期權市場的異常活動與九一一恐怖襲擊] (PDF). [2010-01-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05-28) (英語). 
  19. ^ Statement of Mindy Kleinberg to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Terrorist Attacks Upon the United States [明迪·克萊因伯格向美國恐怖襲擊國家委員會發表聲明]. 2003-03-31 (英語). 
  20. ^ 20.0 20.1 Final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Terrorist Attacks Upon the United States [美國恐怖襲擊國家委員會最終報告] (PDF). 九一一委員會. 2004-07-22 [2015-07-20] (英語). 
  21. ^ Computer disk drives from WTC could yield clues [世貿中心的計算機磁盤驅動器可能會提供線索]. CNN. 2001-12-20 [2011-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2) (英語). 
  22. ^ Das Geheimnis der verkohlten Festplatten [硬盤燒焦的秘密]. 明鏡. 2001-12-18 [2011-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11) (德語). 
  23. ^ German Firm Probes Final World Trade Center Deals [德國公司調查世貿中心最後的交易]. 福克斯新聞. 2001-12-17 [2011-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1) (英語). 
  24. ^ Geheimsache World Trade Center [世界貿易中心的秘密]. 德國電視二台新聞. 2002-03-11 (德語). 
  25. ^ 九一一委員會. FBI Bfiefing on Trading [FBI交易簡報] (PDF). 2003-10-18 [2011-05-0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5-31) (英語). The assembled agents expressed no knowledge of the reported hard-drive recovery effort or the alleged scheme. Moreover, one of the New York agents pointed out, from personal experience, that everything at the WTC was pulverized to near power, making it extremely unlikely that any hard-drives survived to the extent they data be recovered.[在場的特工表示,對所報道的硬盤恢復工作或所謂的陰謀一無所知。此外,一位紐約特工根據個人經驗指出,世貿中心的所有東西都被粉碎得幾乎無法恢復。因此,硬盤能保存下來,裏面的數據還能恢復,這沒什麼可能。] 
  26. ^ Allen M. Poteshman. Unusual Option Market Activity and the Terrorist Attacks of September 11, 2001 [期權市場的異常活動與九一一恐怖襲擊]. 商業雜誌英語The Journal of Business: 670—675. JSTOR 10 (英語). 
  27. ^ Marc Chesney; et al. Detecting Informed Trading Activities in the Options Markets [對期權市場中知情交易活動的檢測]. 社會科學研究網. 2010年1月. SSRN 1522157  (英語). 
  28. ^ Wing-Keung Wong; et al. Was there Abnormal Trading in the S&P 500 Index Options Prior to the September 11 Attacks? [九一一襲擊事件前標普500指數期權是否存在異常交易?]. 社會科學研究網. 2010年4月. SSRN 1588523  (英語). 
  29. ^ 29.0 29.1 9/11 Commission Report Executive Summary [九一一委員會報告執行摘要] (英語) 
  30. ^ Cameron, Carl. Clues Alerted White House to Potential Attacks [一些線索提醒白宮注意潛在襲擊]. 福克斯新聞. 2002-05-17 [2008-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08) (英語). 
  31. ^ 米高·米切爾英語Michael Meacher. This war on terrorism is bogus [這場反恐戰爭是虛假的]. 衛報 (倫敦). 2003-09-06 [2006-06-11] (英語). 
  32. ^ Context of 'March 2001: Italians Advise US about Al-Qaeda Wiretaps' [「2001年3月:意大利人根據對阿爾蓋達組織的竊聽向美國提建議」的相關信息]. 歷史共享空間英語History Commons. [2024-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06) (英語). 
  33. ^ Context of 'September 4, 2001: Secret Embedded Messages Help Show Milan Al-Qaeda Have 9/11 Foreknowledge' [「2001年9月4日:秘密嵌入的信息表明米蘭阿爾蓋達組織已預知九一一事件」的相關信息]. 歷史共享空間. [2024-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06) (英語). 
  34. ^ Context of 'Late Summer 2001: Jordan Warns US that Aircraft Will Be Used in Major Attack Inside the US' [「2001年夏末:約旦警告美國,飛機將被用於美國境內的重大襲擊」的相關信息]. 歷史共享空間. [2024-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06) (英語). 
  35. ^ Context of 'Late July 2001: Egypt Warns CIA of 20 Al-Qaeda Operatives in US; Four Training to Fly; CIA Is Not Interested' [「2001年7月下旬:埃及警告CIA,有20名阿爾蓋達組織特工正在美國;其中四人正在接受飛行訓練;但CIA對此不感興趣」的相關信息]. 歷史共享空間. [2024-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06) (英語). 
  36. ^ Context of 'July 26, 2001: Ashcroft Stops Flying Commercial Airlines; Refuses to Explain Why' [「2001年7月26日:阿什克羅夫特停止乘坐商業航班;拒絕解釋原因」的相關信息]. 歷史共享空間. [2024-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06) (英語). 
  37. ^ Serrano, Richard A.; Dahlburg, John Thor. Officials Told of 'Major Assault' Plans [官員獲悉「重大襲擊」計劃]. 洛杉磯時報. 2001-09-20 [2021-09-10] (英語). 
  38. ^ Context of 'August 23, 2001: Mossad Reportedly Gives CIA List of Terrorists Living in US; at Least Four 9/11 Hijackers Named' [「2001年8月23日:據報道摩薩德向CIA提供居美恐怖分子名單;其中至少有四名九一一劫機者」的相關信息]. 歷史共享空間. [2024-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06) (英語). 
  39. ^ Context of 'Early August 2001: Britain Warns US Again; Specifies Multiple Airplane Hijackings' [「2001年8月初:英國再次警告美國;詳述多起劫機計劃」的相關信息]. 歷史共享空間. [2024-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06) (英語). 
  40. ^ Context of 'August 30, 2001-September 4, 2001: Egypt Warns Al-Qaeda Is in Advanced Stages of Planning Significant Attack on US' [「2001年8月30日—2001年9月4日:埃及發出警告,阿爾蓋達組織策劃對美發動重大襲擊,已處於後期階段」的相關信息]. 歷史共享空間. [2024-03-06] (英語). 
  41. ^ Context of 'September 10, 2001: US Generals Warned Not to Fly on Morning of 9/11' [「2001年9月10日:美國將軍警告9月11日早上不要坐飛機」的相關信息]. 歷史共享空間. [2024-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06) (英語). 
  42. ^ Phucas, Keith. Missed chance on way to 9/11 [九一一錯失良機]. 時代先驅報英語The Times Herald (Shelley Meenan). 2005-06-19 [2006-08-03] (英語). [永久失效連結]
  43. ^ 美國國會. U.S. Intelligence [美國情報]. Congressional Record—House. 美國政府出版局. 華盛頓特區: 第109屆美國國會第一次會議 HR H5244. 2005-06-27 (英語). 
  44. ^ Goodwin, Jacob. Did DoD lawyers blow the chance to nab Atta? [國防部律師是否錯失了抓捕阿塔的機會?]. Government Security News (Edward Tyler). [2006-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4-05) (英語). 
  45. ^ 美國國會. U.S. Intelligence [美國情報]. Congressional Record—House. 美國政府出版局. 華盛頓特區: 第109屆美國國會第一次會議 HR H5250. 2005-06-27 [2006-08-03] (英語). 
  46. ^ statement [聲明] (PDF). [2007-02-0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3-01) (英語). 
  47. ^ More pre-9/11 US intelligence connections to al-Qaeda exposed and spun [九一一前美國情報機構與阿爾蓋達組織的更多聯繫被曝光和歪曲] (PDF). Journal.Com. 2005-08-24 (英語). 
  48. ^ Claim about 9/11 takes new twist [關於九一一的說法出現新轉折]. 三藩市紀事報. 2005-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1-09) (英語). 
  49. ^ WELDON RESPONDS TO OMISSION OF ABLE DANGER FROM 9/11 REPORT [韋爾登回應九一一報告中「危險邊緣」的遺漏]. 2005-08-12 [2010-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30) (英語). 
  50. ^ 50.0 50.1 Kevin Johnson. Letter shifts heat to FBI [信件向FBI施壓]. 今日美國. 2002-05-28 (英語). 
  51. ^ 51.0 51.1 The Bombshell Memo: Were Warnings Ignored? [爆炸性備忘錄:警告被忽視了嗎?]. 時代雜誌. 2002-05-26 [2010-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06) (英語). 
  52. ^ Amanda Ripley; Maggie Sieger. Coleen Rowley: The Special Agent [科琳·羅利:特工]. 時代雜誌. 2002-12-30 (英語). 
  53. ^ Max Lerner. Coleen Rowley [科琳·羅利]. Civil liberties in times of war[戰爭時期的公民自由]. PBS NOW英語Now on PBS. 2005-04-03 (英語). 
  54. ^ Neil A. Lewis. F.B.I. Chief Admits 9/11 Might Have Been Detectable [FBI局長承認九一一可能已被探測到]. 紐約時報. 2002-05-30 (英語). ...reassigning 400 of the bureau's 11,500 field agents from narcotics investigations to counterterrorism. Another 59 agents would be reassigned to counterterrorism from white-collar crime investigations and an additional 59 from the violent crimes unit.[……將局內11,500名外勤特工中的400名從毒品調查部門調往反恐部門。還有白領犯罪調查部門的59名特工,以及暴力犯罪部門的59名特工都被調往反恐部門。] 
  55. ^ Kirk, Michael; Jim Gilmore. The Man Who Knew [知情者]. PBS. WGBH教育基金會英語WGBH Educational Foundation. 2002 [2006-06-11] (英語). 
  56. ^ Crogan, Jim. Another FBI Agent Blows the Whistle [另一FBI特工吹哨人]. 洛杉磯周刊英語LA Weekly. 2002 [2006-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08-02) (英語). 
  57. ^ Graham book: Inquiry into 9/11, Saudi ties blocked [格雷厄姆新書:九一一調查沙特關係受阻]. 邁阿密先鋒報.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9-07) (英語). 
  58. ^ 'Direct line' between 9/11 terrorists, Saudi government, claim ex-US Senators [美前參議員稱九一一恐怖分子與沙特政府間存在「直接聯繫」]. 快報英語The Express Tribune國際先驅論壇報. 2012-03-02 (英語). 
  59. ^ Hijackers Lived With FBI Informant [劫機者與FBI線人同住]. CBS新聞. 2002-09-09 (英語). 
  60. ^ Seymour M. Hersh. What Went Wrong [哪裏出了錯]. 紐約客. 2001-10-08 [2010-01-12] (英語). 
  61. ^ I saw papers that show US knew al-Qa'ida would attack cities with aeroplanes [我看到一些文件顯示美國知道阿爾蓋達組織會用飛機襲擊城市]. 獨立報. 2004-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6-02) (英語). 
  62. ^ 西貝爾·埃德蒙茲英語Sibel Edmonds. FBI & 9/11 [FBI與九一一] (英語). 
  63. ^ 63.0 63.1 克利福德·梅英語Clifford May. May: Al-Qaida's big fat Iranian wedding [克利福德·梅:阿爾蓋達組織的盛大伊朗婚禮]. 斯克里普斯·霍華德新聞社英語E. W. Scripps Company (英語). [永久失效連結]
  64. ^ Judge: Iran, Taliban, al Qaeda liable for 9/11 [法官:伊朗、塔利班、阿爾蓋達組織對九一一負有責任]. CBS新聞. 2011-12-22 (英語). 
  65. ^ Federal Judge Rules: Iran Behind 9/11 Attacks [聯邦法官裁定:伊朗是九一一襲擊的幕後黑手]. Eurasia Review(社論). 2011-12-28 (英語). 
  66. ^ Iran Rejects U.S. Accusations of Sept. 11 Role, Ministry Says [伊朗外交部稱,伊朗拒絕美國對其參與九一一的指控]. 彭博社 (英語). 
  67. ^ RICHARD A. SERRANO; JOHN-THOR DAHLBURG. Officials Told of 'Major Assault' Plans [官員獲悉「重大襲擊」計劃]. 洛杉磯時報 (英語). 
  68. ^ JAMES RISEN; DON VAN NATTA JR. AFTER THE ATTACKS: THE INVESTIGATION; Authorities Have Learned the Identities Of 18 Hijackers, Attorney General Says [襲擊後:調查;司法部長稱當局已獲悉18名劫機者身份]. 紐約時報. 2001-09-14 [2008-08-05] (英語). 
  69. ^ Yossi Melman. 5 Israelis detained for 'puzzling behavior' after WTC tragedy [世貿中心慘劇後五名以色列人「行為令人費解」被拘留]. 國土報. 2001-09-17 [2021-03-25] (英語). 
  70. ^ ABCNEWS.com : Were Israelis Detained on Sept. 11 Spies? [ABC新聞:是否有以色列人因九一一間諜行為被拘留?]. ABC新聞. 2002-10-03 [2020-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10-03) (英語). 
  71. ^ Were Israelis Detained on Sept. 11 Spies? [是否有以色列人因九一一間諜行為被拘留?]. ABC新聞. 2001-06-21 [2012-02-25] (英語). 
  72. ^ Phucas, Keith. Sept. 11 riddles remain [9·11之謎依然存在]. 時代先驅報英語The Times Herald (Norristown, Pennsylvania) (費城). 2005-08-29 [2019-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0-27) (英語). 
  73. ^ Marc Perelman. Spy Rumors Fly on Gusts of Truth [間諜謠言在真相風中飛揚]. 前進報英語The Forward. 2002-03-15 [2018-08-16] (英語). 
  74. ^ The White Van:Were Israelis Detained on Sep 11 Spies? [白色廂貨:是否有以色列人因九一一間諜行為被拘留?]. ABC新聞. 2002-06-21 [2002-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08-02) (英語). 
  75. ^ Office of the National Counterintelligence Executive: Suspicious Visitors to Federal Facilities [國家反情報執行辦公室:聯邦設施的可疑訪客].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24) (英語). 
  76. ^ Fenton, Ben. US arrests 200 young Israelis in spying investigation [美國在間諜調查中逮捕了200名以色列年輕人]. 每日電訊報 (倫敦). 2002-03-07 [2010-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1-13) (英語). 
  77. ^ Salon.com: The Israeli "art student" mystery [Salon.com:以色列「藝術生」之謎]. [2008-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9) (英語). 
  78. ^ Were they part of a massive spy ring which shadowed the 9/11 hijackers and knew that al-Qaeda planned a devastating terrorist attack on the USA? [他們是跟蹤九一一劫機者的龐大間諜網的一部分嗎?他們知道阿爾蓋達組織計劃對美國發動毀滅性恐怖襲擊嗎?]. 星期日先驅報英語Sunday Herald.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4-23) (英語). 
  79. ^ Mintz, John; Dan Eggen. U.S. officials dismiss report of Israeli spies [美國官員駁斥以色列間諜的報告]. 華盛頓郵報. 2002-03-07 [2008-10-18] (英語). 
  80. ^ Robin Pomeroy; Ramin Mostafavi. Iran president: Sept. 11 attacks exaggerated [伊朗總統:九一一襲擊被誇大]. MSNBC. 2010-07-08 [2010-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20) (英語). 
  81. ^ The 4,000 Jews Rumor: Rumor surrounding Sept. 11th proved untrue [4000猶太人的傳言:有關九一一的傳言被闢謠]. [2010-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4-08) (英語). 
  82. ^ The Resuscitation of Anti-Semitism: An American Perspective: An Interview with Abraham Foxman [反猶主義的復甦:美國視角:亞伯拉罕·福克斯曼訪談]. 耶路撒冷公共事務中心英語Jerusalem Center for Public Affairs. [2011-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8) (英語). 
  83. ^ Foreign Nationals Add to List of Missing in Terror Attack [恐怖襲擊失蹤名單現外國公民]. 雅虎. [201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1-09-21) (英語). 
  84. ^ French journalist investigated over intelligence leaks [法國記者因泄露情報被調查]. 保護記者委員會. 2007-12-10 (英語). 
  85. ^ 凱特·克拉克英語Kate Clark (journalist). Taleban 'warned US of huge attack' [塔利班「向美國發出了大規模襲擊警告」]. BBC新聞. 2002-09-07 [2007-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25) (英語). An aide to the former Taleban foreign minister, Wakil Ahmad Muttawakil, has revealed that he was sent to warn American diplomats and the United Nations that Osama bin Laden was due to launch a huge attack on American soil.[塔利班前外交部長瓦基勒·艾哈邁德·穆塔瓦基勒的助手透露,他奉命向美國外交官和聯合國發出了警告,稱奧薩馬·本·拉登將對美國本土發動大規模襲擊。] 
  86. ^ Phillip Matier; Andrew Ross. Willie Brown got low-key early warning about air travel [威利·布朗收到了關於航空旅行的低調預警]. 三藩市紀事報. 2001-09-12 [2006-06011] (英語). 
  87. ^ Chidi Jr, George A. FBI probes advance IM warnings on attacks [FBI調查即時通訊工具的攻擊預警]. Computerworld. 2001-09-27 [2023-11-21] (英語). 
  88. ^ FBI probing 'threatening' message, firm says - September 28, 2001 [公司稱FBI正在調查「威脅性」信息 - 2001年9月28日]. 2002-03-09 [2023-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03-09) (英語). 
  89. ^ Archived copy [存檔副本]. [2008-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2-15) (英語). 
  90. ^ Odigo: Instant Messages Warned Of Terrorist Attacks [Odigo:即時消息警告恐怖襲擊]. atnewyork.com.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6) (英語). 
  91. ^ Reinsurance Companies Wait to Sort Out Cost of Damage [再保險公司等待理清損失成本]. 紐約時報. 2001-09-12 [2010-01-12] (英語). 
  92. ^ Susan Lindauer Speaks in Seattle [蘇珊·林道爾在西雅圖發聲]. YouTube. [2011-09-17] (英語). And I said, "you think it's that soon?" And he said, "oh, it's just in a couple weeks." And I said, "oh, well, I'll go back to New York and I'll talk to the Iraqi diplomats immediately and see if they've got any word from Baghdad. I'll try one more time." And he said, "Susan, don't go back to New York. Do not go back to New York!" And I said "Richard, you think it's going to be that soon?" and he said "yeah, I don't want you going back to New York at all, until this is over." And I said, "well, I'll go up the day after tomorrow," which was August 4th. And he said "after that, never again until it's done."[我說:「你覺得會這麼快嗎?」他說:「哦,只要再過幾周。」我說:「哦,好吧,我要回紐約,馬上跟伊拉克外交官談談,看看他們有沒有收到巴格達的任何消息。我會再試一次。」他說:「蘇珊,別回紐約。回紐約!」我說:「理查德,你覺得會這麼快嗎?」他說:「是的,在這事結束之前,我根本不想讓你回紐約。」我說:「好吧,我後天去,」也就是 8 月 4 日。他說:「之後再也別去了,直到這事結束。」] 
  93. ^ Collins, Michael. M. Collins: 911 Prediction Revealed at Lindauer Hearing in NYC [M·柯林斯:紐約林道爾聽證會上披露911預言]. Scoop獨立新聞英語Scoop (website) (ProgressNow英語ProgressNow). 2008-06-20 [2011-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2) (英語). 
  94. ^ Between The Lines Online: A Chilling Tale [字裏行間在線:毛骨悚然的故事]. 新聞周刊 (英語). 
  95. ^ Kirk Mitchell. Fugitive unlikely to return from Argentina to Denver for murder trial [逃犯不大可能從阿根廷返回丹佛接受謀殺案審判]. 丹佛郵報. 2009-11-18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