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名稱
雲南
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漢王朝在今祥雲縣境內置雲南縣[1]:7。蜀漢時期,諸葛亮南征班師後,於建興三年(225年),分建寧、永昌、越嶲三郡地置雲南郡,因郡治在雲南縣,故名[2]:3。到初唐時期,唐王朝在雲南北部設置姚州都督府,《新唐書·地理志》載「姚州雲南郡……」,將姚州與雲南郡並稱[3]:78。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也說,當時的雲南即指姚州[3]:78。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唐朝冊封南詔君主皮羅閣為「雲南王」[2]:5。因蒙舍詔(南詔前身)的發源地巍山為舊雲南郡地,故封其為雲南郡之王,並非全滇之王[3]:78。因首領有「雲南王」之稱,隨着南詔控制區的擴大,被稱為「雲南」的地區的範圍也在不斷擴大,唐宋之際「雲南」逐漸成為全滇的代稱[4]:128。忽必烈征服大理後,於至元十年(1273年)設立雲南等處行中書省,簡稱雲南行省或雲南省[2]:5。此後明雲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清雲南省、中華民國雲南省、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皆沿用「雲南」一名至今。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國為了避南王馮雲山之諱,將雲南省改稱為「芸南省」[5]:690。
因漢代無史籍記載,後人對「雲南」的名稱由來作出了許多推測,因而「雲南」一名的由來有多種說法:
- 由「彩雲之南」而來。謝肇淛《滇略》載「漢武時彩雲見白崖[注 1],縣在其南,故曰雲南」;李京《雲南通志》載「元狩間,彩雲見南中,雲南名始此」[3]:8。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不贊同此說,稱「顯然是後人望文附會的說法」[4]:128。
- 由「縣在雲山之南」而來。《續漢書·郡國志·注》載「縣西北百數十里有山,眾山之中特高大……與雲氣相連結」,該山即今大理點蒼山[2]:3。漢人見蒼山高峻、「與雲氣相連結」,在其東南部設縣,遂取名「雲南縣」[2]:3。
- 由「雲嶺之南」而來。「雲嶺」一名見諸史冊始於唐代,西漢尚無「雲嶺」之稱,因而此說失其根據[3]:8。
- 唐玄宗賜名得來。唐玄宗時,南詔派使者張建成使唐,楊慎《南詔野史》載「唐玄宗問張建成住何處?答曰南邊雲下,因命雲南」[6]:12。張建成出使唐朝的時間為公元714年,「雲南縣」早在800年前就已出現,唐玄宗賜名之說與史實不符[3]:80。
- 少數民族地名改易。因漢代大理一帶為昆明夷的游牧區,昆明夷是羌人的一支,彝語支民族即為羌人後裔,現代雲南留有眾多諸如「易」、「矣」、「雲」的少數民族語言近音地名,「雲南」一名也有可能來源於少數民族語改易地名[3]:80。
滇
滇這一名稱的出現較「雲南」更早。圍繞滇池、滇國名稱的演變,「滇」的由來有多種說法:
- 族名演變。古代居住在雲南晉寧一帶的部落族群稱為「dian」,漢人記載記作「滇」或「顛」,莊蹻率兵至此被蠻化,建立「滇國」[3]:76。考古學者楊帆則認為,「滇」應是「氐」的不同音譯[7]:172。
- 「顛」字演變。古籍中多將「滇」字的由來解釋為「顛」的演變,而「顛」源自滇池的倒流。譙周《異物志》載「滇池在建寧界……水乍深廣,乍淺狹,狀如倒流,故曰滇池」;常璩《華陽國志》載「所出深廣,下流淺狹,似如倒流,故曰滇池」。王先謙《漢書補註》將「滇」釋為「顛頂」:「益州各水四面下注於卑地,此縣之地與池獨居高頂」[3]:77。滇池位在金沙江、南盤江、禮社江的分水嶺處,地勢高,但古人地理勘測的知識難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方國瑜評價「妄作揣測,毫無根據」,他認為「『滇』字當是土語音譯,並不必從字面附會解說」[8]:26。
- 少數民族語言演變。古代彝族、白族的語言稱山間平地為「甸」,「甸」、「滇」同聲,譯寫通用。滇池因在山間盆地而著稱,滇國因其境內有滇池而得名[2]:2。
其他稱呼
南中
三國、兩晉、南北朝及隋時期,原西南夷地區被稱為南中,範圍相當於今雲南、貴州兩省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地區。三國時期以巴蜀地區為根據地,原西南夷地區在巴蜀以南,故名「南中」[9]:187。
三迤
清王朝為便於行政監察,在雲南省內實行守巡道制度,設置了三個分巡道[注 2]:雍正八年(1730年)改永昌道為迤西道,駐大理府;雍正八年(1730年)置迤東道,駐尋甸州;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置迤南道,駐普洱府[5]:551。迤西、迤東、迤南合稱三迤,清代及其後也用三迤代稱雲南[3]:9。
註釋
參考資料
- ^ 楊躍生 主編; 雲南省祥雲縣誌編纂委員會 編. 《祥云县志》. 北京: 中華書局. 1996-03. ISBN 7-101-01548-4.
- ^ 2.0 2.1 2.2 2.3 2.4 2.5 尤中. 《云南地方沿革史》.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0.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吳光泛 著; 雲南省地名委員會辦公室 編. 《云南地名探源》.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88-08. ISBN 7-222-00203-0.
- ^ 4.0 4.1 譚其驤; 王天良; 鄒逸麟; 鄭寶恆; 胡菊興. 我国省区名称的来源.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0, (S1).
- ^ 5.0 5.1 傅林祥; 林涓; 任玉雪; 王衛東.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3-10. ISBN 978-7-309-05603-7.
- ^ (明)倪輅 輯; (清)王崧 校理; (清)胡蔚 增訂; 木芹 會證. 《南诏野史会证》.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0-03. ISBN 7-222-00541-2.
- ^ 楊帆. 滇名称的由来. 《中國邊疆考古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 2005: 171-173.
- ^ 方國瑜 著. 《滇史论丛 第一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08.
- ^ 何耀華 總編; 朱惠榮 主編. 《云南通史 第二卷 秦 汉 三国 两晋 十六国 南北朝 隋时期》.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1-06. ISBN 978-7-5004-96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