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牙戰船

五牙戰船,是古代戰船的一種,亦是隋朝最大的主力戰船。五牙在隋朝被廣泛應用在軍事範疇[註 1]。因南北朝以及時期創製新型水戰兵器「拍竿」,艦船的性能愈趨良好和具有較強的攻擊力。

歷史

在開皇七年(587年),楊素永安四川奉節巴東郡)建造五牙。翌年十二月,他在隋滅陳之戰中率水軍乘五牙戰船從長江上游出發,其中「素親率黃龍數於艘」,可見隋軍水師之強盛與艦船之多。[註 2][註 3]589年正月,當楊素率水師順流東下至巫峽,並以1000名習水性、善駕舟的巴蜀士卒分乘4艘五牙戰船向據守巫峽陳朝軍隊猛烈衝擊。陳軍守將呂仲肅倉惶東逃。[註 4][註 5]

其後,隋煬帝以五牙戰船開鑿大運河,造大龍舟及雜船數萬艘、三下江都、三去琉球(即現在的台灣)和三次對高麗的戰爭。公元612年,隋煬帝第一次親征高麗,曾令江淮水軍乘五牙戰船從山東萊陽出海,進入遼東大同江接應陸軍。當時戰船首尾相接達數百里,出師之盛況亙古未有。同時又反映造船航海業的高度發展以及水師戰船規模的龐大。而五牙戰船正是造船航海業的高度發展的象徵。

船隻結構

五牙戰船在四川地區建造,由楊素負責籌措及打造的工程。戰船有5層樓,高50尺,長54.6米,水線長50米,寬15米,吃水2.2米,深度達4米。其左右前後均設置六台「拍竿」,一共可容納800名軍士。[註 6][1]五牙戰船設有40把長槳,而船的尾部配置2把搖櫓。又置有橫艙壁,在橫艙壁上置有縱向樑木,樑木上面則鋪設了木板。而木板上置船艙和作戰平台,木板之下填入土石,以確保持戰船的穩定性。另外,隋代的五牙戰船設有甲板。戰棚上有女墻。女墻上有垛口,供軍士射箭之用。戰棚四周置有作戰平台。船的前後設有長15米的「拍竿」,形如大桅,「拍竿」上置巨石。透過利用甲板下的絞盤去操縱和運作拍竿,向敵方戰船拋射矢石。「拍竿」是由由提水工具桔槔改裝而成的武器。當逼近敵船後,其重臂上安裝的巨石在鬆開之後,可使巨石急速下墜,砸向敵船。[註 7]

註釋

  1. ^ 見席龍飛《中國古代造船史》(2015年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第八章「隋唐時代的造船技術成就」第一節「在統一全國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隋代五牙艦」。
  2. ^ 見蔡志浩《藏在文物裏的中國史 06 隋唐五代十國》(2017年由美雅印刷製本有限公司出版)「第一章・為盛世開路!隋朝」第5頁。
  3. ^ 見唐朝魏徵隋書》卷四十八列傳第十三:「素親率黃龍數千艘,銜枚而下,遣開府王長襲引步卒從南岸擊欣別柵,令大將軍劉仁恩率甲騎趣白沙北岸,遲明而至,擊之,欣敗走。悉虜其眾,勞而遣之,秋毫不犯,陳人大悅。」。
  4. ^ 資料出自石地《古代軍事詭術》(2017年由崧博出版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5. ^ 另見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卷177:「素遣巴蜑千人,乘五牙四艘,以拍竿碎其十餘艦,遂大破之,俘甲士二千餘人,忠肅僅以身免。」。
  6. ^ 見唐朝魏徵隋書》卷四十八列傳第十三:「素居永安,造大艦,名曰五牙,上起樓五層,高百餘尺,左右前後置六拍竿,並高五十尺,容戰士八百人,旗幟加於上。」。
  7. ^ 資料來自高雄市立瑞祥高級中學張立瀅〈中國古戰船演變之研究〉第8頁。

參考來源

  1. ^ 燦爛的中國文明〈中國古代船舶 - 五牙戰船. 中國文化研究院. 2019 [2017-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