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祿文化

元祿文化日文:げんろくぶんか)是17世紀末~18世紀初的元祿時代(1688年 - 1707年),主要以京都・大坂(大阪)等上方為中心發展的文化。特色是庶民色彩濃厚,但是,推進元祿文化的未必都是町人出身,也有許多是武士階級出身者。

燕子花圖屏風尾形光琳

從上方開始發生的朱子學自然科學古典研究非常發達。尾形光琳等發展的琳派土佐派等的活躍、野野村仁清本阿彌光悅等的陶藝發展、音樂有生田流箏曲地歌的野川流誕生,還有,義太夫節一中節等的新淨瑠璃、長唄誕生。

元祿文化因M8.1的元祿地震(元祿16年・1703年)、M8.4的東海・南海・東南海連動型地震寶永地震(寶永4年・1707年)、同年12月的富士山寶永大噴火的發生而終結。

另外,指昭和時代中期(高度經濟成長期)的文化隆盛,有「昭和元祿」(しょうわげんろく)的說法[1]

文藝

 
『曾根崎心中』的上演(瀬川如皐『牟芸古雅志』)

學問

 
關孝和『括要算法』(1712年)
敘述伯努利數二項式系數

儒學

史學

自然科學

軍書

美術・工藝

 
見返美人圖

音樂

出典

  1. ^ あのとき!1967年 非核の誓い、国会答弁. 朝日新聞 (朝日新聞社). 2009-03-07 [2011-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6). 

關連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