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型護衛艦

初雪型護衛艦是日本的護衛艦,裝備於日本海上自衛隊(JMSDF)。這是其裝備的第三代通用驅逐艦,同它的前一級別秋月型驅逐艦一樣,改型艦艇主要任務是反潛作戰。該級別共建造12艘,均在1982年至1987年之間完工,2021年全部退役。

初雪型護衛艦 (日文:はつゆき 平式羅馬文字:Hatsuyuki)
はつゆき型護衛艦
磯雪 (DD-127)
護衛艦「磯雪」
概觀
艦種護衛艦(相當於他國海軍的驅逐艦
擁有國 日本
前型DD:秋月級驅逐艦
DDA:高月級驅逐艦
DDK:山雲級驅逐艦
次型朝霧型護衛艦
數量12艘
退役12艘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2,950 噸
3,050 噸(DD129~DD132)
滿載排水量4,000 噸
4,200 噸(DD129~DD132)
全長130 米
全寬13.6 米
型深8.5 米
吃水4.2 米
4.4 米(DD129~DD132)
鍋爐2座勞斯萊斯SM1C燃氣渦輪發動機(9,900匹馬力,7.4 MW)
+2座勞斯萊斯TM3B燃氣渦輪發動機(45,000匹馬力,34 MW)
動力COGOG動力裝置,雙軸推進,5葉可變距螺旋槳
功率SM1C(巡航用) 4,620匹馬力;TM3C(高速用) 22,500匹馬力
最高速度30 節
續航距離5590浬(節)
乘員約200 人,艦長二等海佐編階
射控裝置FCS-2-21-A 主砲火控系統
OYQ-5戰術情報處理系統,搭配Link14數據鏈
FCS-2-12 火控系統(防空導彈用)
SFCS-6A 對潛火控系統
偵搜系統OPS-14對空搜索雷達
OPS-18水面雷達
OQS-4 艦艏聲納+OQR-1拖拽陣列聲納)
武器裝備62倍口徑單管76mm速射炮1門
4聯裝90式反艦導彈發射器2部
8聯裝海麻雀防空導彈發射器1部
CIWS2門
ASROC反潛火箭發射器1部
HOS-303三連裝發射管2部
電戰系統NOLR-6C ESM裝置
OLT-3 ECM裝置
OLR-6C雷達告警接收機
Mk 36誘餌發射器
曳航式誘餌
艦載機1架S-61海王直升機
後期換裝1架SH-60J海鷹直升機

設計原因

在1977財年的第4次國防建設計劃(4次防)中,由於前期服役的春風級(30/31DDA),綾波級(30〜33DDK)和村雨級(28DD)護衛艦接近退役年限,海上自衛隊迫切需要一款能大量生產頂替以上艦隻並能滿足未來需要的新型通用驅逐艦

4次防之前建立的八艦六機體制中存在多功能驅逐艦(DDA)與反潛驅逐艦(DDK)兩型驅逐艦並存的局面[1]。而在4次防計劃中,希望將艦隊規模提升為八艦八機體制(既八八艦隊,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對多功能驅逐艦和反潛驅逐艦的功能進行整合的需求[2]

在4次防之前,海自提出過對於建造3600噸級搭載戰術情報處理系統艦對艦導彈的多功能驅逐艦(DDA),以及2500噸級搭載燃氣輪機戰術情報處理系統短程防空導彈的反潛驅逐艦(DDK)規劃。前者因為石油危機而被取消,後者發展自山雲級護衛艦後期型號。4次防中這些設想中的裝備被整合至新的八八艦隊中。[3]

設計與開發

本級艦艇是日本海上自衛隊一款通用驅逐艦。

艦體

按照慣例,該艦本該沿襲山雲級驅逐艦船體,在艦艏安裝一個主錨,但由於船首安裝有大型聲納設備不得不作出改變。另一方面,由於新型聲納的需要,兩個主錨採用傳統的設計,安排在船首的兩側對稱佈置。也是出於該原因,自山雲級開始配備的專用艦員房間佈置,也不得不做出修改[3]

船身採用長艏樓設計,並對直升機甲板與火炮的佈置進行調整,以降低船體的重心,因此後甲板的設計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水線以下部分則採用天津風號驅逐艦類似的設計。隨着針對大規模核潛艇作戰的需要,為了減低船體噪音,從三號艦開始對船體進行調整並安裝了大傾角螺旋槳,1,2號艦也在後期換裝了同類裝備。另外艦上為了配合艦載直升機的使用在船身安裝了減搖鰭。以及新的海上補給系統等許多新型裝備[3]

為了減輕船體的整體重量,艦橋,桅杆,機庫,煙囪等上層建築大量使用了鋁合金材料。但是鋁合金材料熱導率太高,並不合適用於建造軍艦[4]。相關情況在1975年的美國海軍貝爾納普號巡洋艦碰撞事故,以及1982年的馬島戰爭中的均得到體現。因此從8號艦開始停止使用鋁合金材料建造軍艦,船體全部使用鋼材建造。由此帶來船體重心的變化,並使得排水量增加了約100噸[3]

動力系統

該型艦艇是海自第一款採用全燃氣輪機配置的艦艇。燃氣輪機是基於航空發動機演變而來,並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批量裝備。特點是重量輕,加速性好,而且由於之前航空技術的積累,可靠性較高。在當時已經形成了海軍艦艇動力換代的世界趨勢。而且在此之前,海自的石狩號護衛艦已安裝過該類型發動機[3],所不同的是初雪級沒有配備柴油發動機,而是採用四台燃氣輪機配備的兩套動力推進系統[3]

每套系統均配備有一台勞斯萊斯SM1C燃氣渦輪發動機和一台勞斯萊斯TM3B燃氣渦輪發動機,前者用於巡航時使用,以提供良好的燃油經濟性,後者用於作戰時的高機動性需求,但是兩種發動機不會同時使用,即所謂的的燃燃交替動力(COGOG)。與同一時期英國海軍42型驅逐艦幾乎是一樣的動力配置,類似的還有英國海軍21型護衛艦22型護衛艦前兩個批次。以至於有人認為初雪級是Boryu家族的旁系近親[3]。該系統提供了海自從傳統汽輪機系統向更先進的燃燃聯合動力(COGAG)系統過渡的重要環節。

為了提高抗打擊能力,兩套動力系統被安置在兩舷,並前後安置。每套系統分為前部第一輪機室安裝的是TM3B,中間第二輪機室安裝的是減速齒輪組,後部的第三輪機房安裝的是RM1C。推進器使用5葉可調距螺旋槳,以減輕水中的推進噪音。後期艦艇則對螺旋槳葉採用大傾角設計,進一步提高了性能。該型螺旋槳在低速時固定在100rpm的旋轉速度,並控制展開葉片的角度,在超過14節葉片轉角最大,在巡航時配合RM1C主機維持160rpm的轉速,當轉為24節的高速時配合主機TM3B維持260rpm的最優化轉速[5]

作戰系統

本級艦艇的設計目標是結合多功能護衛艦(DDA)和反潛護衛艦(DDK)的功能特點,並向歐美等國同類艦艇水平看齊,兼具防空、反艦和反潛功能。

 
初雪型護衛艦戰鬥系統示意圖。

C4I

本型艦艇作為海上自衛隊的主力,通過艦載綜合作戰系統將全艦的戰術武器與探測設備進行了整合,這是日本首次建造裝備綜合作戰系統的信息化軍艦,具有劃時代意義。另外,該戰鬥系統作為原型,在架構上長期保持相對穩定,直到高波級驅逐艦都得到了延續。

OYQ-5作戰系統的核心是戰術數據處理系統(TDPS)。由1台AN/UYK-20計算機和五台OJ-194B工作站組成的[6]。而在過去海上自衛隊已使用的OYQ系列戰術信息處理設備通常是由UYK-7和一個大型的CP-642組成,空間上受到制約。考慮到作戰指揮中心(CIC)在戰鬥中的抗打擊能力,因此被配置在驅逐艦第二甲板的主船殼內[7]

處於成本和功耗上的考慮,本型艦艇沒有裝備11號戰術數據信息鏈。而是採用了無線連結的14號鏈路(STANAG 5514)自動接收從其他軍艦傳輸過來的數據[8]

防空

 
初雪型護衛艦後甲板的Mk.29八連裝RIM-7 海麻雀海對空飛彈發射器。

該級艦艇在後甲板配備有一部Mk.29八聯裝RIM-7 海麻雀防空導彈發射器,艦艏裝備一門奧托76mm單管速射炮,艦橋兩側各佈置一套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由此組成3層對空防禦火力。使得該艦具有超過日本海自以往任何一種多功能驅逐艦(DDK)或者反潛驅逐艦(DDA)的單艦防空力量。結合當時新型的OYQ-5作戰指揮系統,構建了一套半自動化的作戰系統。各子系統如下:

當出現空中威脅的時候,先由OPS-14對空搜索雷達探測與捕捉目標的基本參數,而後手動將目標信息輸入到OYQ-5戰術信息處理系統,經由情勢判斷列出各目標威脅程度,並排定攻擊優先級,而後將打擊目標的相關數據手動輸入FCS-2火控系統,引導76毫米速射炮或海麻雀防空導彈進行攻擊。

其中,新的海麻雀防空導彈系統此前已安裝在白根級直升機驅逐艦(50DDH)上,火控系統採用日本國產FCS-2-12系統。此外,76毫米火炮,也在同期建造的石狩號護衛艦先行使用,其火控系統採用日本國產FCS-2-21型系統。

1979年度計劃的3號艦峰雪號開始安裝兩部新型20mm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CIWS,Mk.15 mod.2),1~2號艦在以後的改裝中也安裝了該系統。應當指出,由於密集陣CIWS的自動化程度很高,可以獨立於OYQ-5系統運作,實際上可以看做為一個獨立的系統。

對艦

該型艦艇的一大特點是裝備有魚叉式反艦導彈。該型導彈之前也裝備在石狩號護衛艦上進行過檢驗。這也使得初雪級成為海自中第一款同時裝備海麻雀和魚叉系統的進行防空與反艦作戰的作戰艦艇。這個組合幾乎出現在以後每一款海自的主力艦艇上。

兩部Mk.141型四聯裝反艦導彈發射器被分別佈置在煙囪兩側,通過SWG-1 HSCLCS射擊指揮系統與OYQ-5連接,通過OPS-18水面目標雷達獲得水面目標數據,並手動輸入目標參數完成發射控制。此外,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可以通過NOLR-6C 電子對抗系統(14號數據鏈)獲取目標信息並進行打擊。

反潛

在反潛方面,初雪級基本上延續了前期多功能驅逐艦(DDK)和反潛驅逐艦(DDA)的設計特點,並在多個方面的性能上改善顯著。

對潛主要探測設備包括:OQS-4艦殼聲納設備,OQR-1拖曳聲納(後期換裝了拖曳陣列聲納),反潛直升機機載吊放聲納和聲納浮標。其中,聲納浮標採集到的信息被輸入到艦上的OYQ-5系統,其他三種設備的信息被直接輸入到SFCS-6A對潛攻擊指揮系統用以指揮對潛攻擊。此外,OQR-1拖曳聲納被認為是日版的美國AN/SQR-18 TACTASS,用以在遠距離探測敵方潛艇。此外,源自DDA和DDK的OQS-4艦艏聲納,安裝在靠近艦艏的艦底,儘量減少了對於艦艏設計的干擾。

一方面,作為對潛攻擊的武器包含:除了長期配備的兩部68式HOS-301型3聯裝魚雷發射管和74式八聯裝阿斯洛克反潛導彈發射器外,還可以通過反潛直升機使用空投魚雷直接對潛艇發動攻擊。其中,魚雷發射管和阿斯洛克是受SFCS-6A對潛攻擊控制系統的管制。因此,構成了遠距離依靠反潛直升機,中距離使用阿斯洛克,近距離依靠艦載魚雷的三層火力配置,和同類歐美艦船相較也是非常強大的火力配置。例如當時的荷蘭皇家海軍科頓艾爾級護衛艦西德海軍不來梅級護衛艦這樣所謂的3000噸級標準護衛艦,均無如此配備。此外,與以往配備阿斯洛克發射器相比,該艦在艦橋下方安裝有自動裝彈機,擺脫了以往手動裝填彈藥的局面。同時為了保證彈藥庫發生意外情況時對於艦橋的安全,作為損管措施在艦橋每側的牆壁上開有6組圓形窗戶。

另一方面,與美國海軍的LAMPS不同的是,反潛巡邏直升機具有更好的獨立作戰能力,也就是說,艦載機可以基於吊放聲吶獲得的具體信息發動對潛攻擊,或者像LAMPS那樣,由母船指揮對潛攻擊。

電子戰

該型艦艇裝備NOLR-6C作為電子探測裝置(ESM),OLT-3作為電子對抗(ECM)。另外,作為反導彈的軟殺傷手段,裝備有OLR-6C導彈預警設備和Mk.36 SRBOC誘餌發射裝置。

艦載機

作為八八艦隊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艦設置有飛行甲板用戶配置艦載直升機。早期是裝備一架HSS-2B(海王S-61)直升機。後期全部換裝SH-60J海鷹直升機

處於飛行安全的考慮,Mk.29型海麻雀防空導彈發射器高度受到限制,安裝位置低於飛行甲板。

海上自衛隊通用護衛艦對比

日本通用驅逐艦對比
朝日級 秋月級 高波級 村雨級 朝霧級 初雪級
世代 第2代 第1代
船體 基準排水量 5,100 噸 5,050 噸[a] 4,650 噸 4,550 噸 3,500 噸 [b] 2,950 噸[c]
満載排水量 6,800噸 6,300 噸 6,100 噸 4,900 噸[d] 4,000 噸[e]
全長 151 米 150.5 米 151 米 137 米 130 米
全寬 18.3 米 17.4 米 14.6 米 13.6 米
動力 方式 COGLAG COGAG COGOG
功率 62,500 匹馬力 64,000 匹馬力 60,000 匹馬力 54,000 匹馬力 45,000 匹馬力
速度 30 節
武器裝備 火炮 62口徑127mm艦炮×1 54口徑127mm炮×1 62口徑76mm砲×1
方陣近迫武器×2
導彈 Mk.41 VLS×32聯裝
(進化型海麻雀 / 海麻雀導彈, 07式日語07式垂直発射魚雷投射ロケット / VLA)
Mk.48 垂直發射系統日語Mk 48 (ミサイル発射機)×16聯裝
(進化型海麻雀)
Mk 29導彈發射器 8聯裝×1
(シースパロー)
Mk.41 VLS×16聯裝
(VLA)
74式8管發射器×1
(阿斯洛克反潛飛彈)
90式4連裝発射筒×2基 魚叉反艦飛彈6聯裝×2
水雷 3連裝MK32型魚雷發射管×2
(12式 / 97式 / Mk46 / 73式)
艦載機 SH-60K×1 SH-60J/K×1 SH-60J/K×1 SH-60J/HSS-2B×1
同型艦數 2艘 4艘 5艘 9艘 8艘 12艘(退役)

同級艦艇

編號 艦名 船廠 開工日期 下水日期 完工日期 轉為訓練艦時間
用途變更
退役時間 所屬艦隊 備註
DD-122 初雪 住友重機械
追浜造船所
浦賀船廠
1979年
(昭和54年)
3月14日
1980年
(昭和55年)
11月7日
1982年
(昭和57年)
3月23日
2010年
(平成22年)
6月25日
最後歸屬
橫須賀基地
第11護衛隊
DD-123/TV-3517 白雪 日立造船
舞鶴船廠
1979年
(昭和54年)
12月3日
1981年
(昭和56年)
8月4日
1983年
(昭和58年)
2月8日
2011年
(平成23年)
3月16日
2016年
(平成28年)
4月27日
最後歸屬
練習艦隊
(呉)
DD-124 峰雪 三菱重工業
長崎船廠
1981年
(昭和56年)
5月7日
1982年
(昭和57年)
10月19日
1984年
(昭和59年)
1月26日
2013年
(平成25年)
3月7日
最後歸屬
舞鶴基地
第14護衛隊
DD-125 澤雪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
東京第1船廠
1981年
(昭和56年)
4月22日
1982年
(昭和57年)
6月21日
1984年
(昭和59年)
2月15日
2013年
(平成25年)
4月1日
最後歸屬
橫須賀基地
第11護衛隊
DD-126 濱雪 三井造船
玉野事業所
1981年
(昭和56年)
2月4日
1982年
(昭和58年)
5月27日
1983年
(昭和58年)
11月18日
2012年
(平成24年)
3月14日
最後歸屬
舞鶴基地
第14護衛隊
2013年改作靶艦
DD-127 磯雪 石川島播磨重工
東京第1船廠
1982年
(昭和57年)
1月23日
1983年
(昭和58年)
9月19日
1985年
(昭和60年)
1月23日
-------
2014年
(平成26年)
3月13日
最終歸屬
第13護衛隊
佐世保
DD-128 春雪 住友重機械
追浜造船所
浦賀船廠
1982年
(昭和57年)
3月11日
1983年
(昭和58年)
9月6日
1985年
(昭和60年)
3月14日
DD-129/TV-3519 山雪 日立造船
舞鶴船廠
1983年
(昭和58年)
2月25日
1984年
(昭和59年)
7月10日
1985年
(昭和60年)
12月3日
2016年
(平成28年)
4月27日
2020年
(令和2年)3月19日[9]
最後歸屬
練習艦隊
第1練習隊(呉)
DD-130 松雪 石川島播磨重工
東京第1船廠
1983年
(昭和58年)
4月7日
1984年
(昭和59年)
10月25日
1986年
(昭和61年)
3月19日
2021年
(令和3年)4月7日
最後歸屬
舞鶴基地
第14護衛隊
舊:DD-131
現:TV-3518
瀨戶雪 三井造船
玉野事業所
1984年
(昭和59年)
1月16日
1985年
(昭和60年)
7月3日
1986年
(昭和61年)
12月11日
2012年
(平成24年)
3月14日
2021年
(令和3年)12月24日
最後歸屬
練習艦隊
第1練習隊(呉)
DD-132 朝雪 住友重機械
追浜造船所
浦賀船廠
1983年
(昭和58年)
12月22日
1985年
(昭和60年)
10月16日
1987年
(昭和62年)
2月20日
2020年
(令和2年)
11月16日
最後歸屬
佐世保基地
第13護衛隊
舊:DD-133
現:TV-3513
島雪 三菱重工業
長崎造船所
1984年
(昭和59年)
5月8日
1986年
(昭和61年)
1月29日
1987年
(昭和62年)
2月7日
1999年
(平成11年)
3月18日
2021年
(令和3年)
3月19日
最終歸屬
練習艦隊
第1練習隊(呉)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長田 博. 8艦8機の4個群体制ついに完成!. 世界の艦船 (海人社). 1995年6月, (第497集): 96–99 (日語). 
  2. ^ 野田 正巳. 短SAM発射! 射撃指揮装置2型の登場. 世界の艦船 (海人社). 1995年3月, (493): 84–87 (日語).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初ものずくめ! 護衛艦建造史に一期を画した「はつゆき」. 世界の艦船 (海人社). 2010年9月, (729): 148–153. NAID 40017199804 (日語). 
  4. ^ 江畑謙介『艦載ヘリのすべて 変貌する現代の海洋戦』原書房、1988年
  5. ^ 阿部 安雄. 2.推進システム (護衛艦の技術的特徴). 世界の艦船 (海人社). 2011年6月, (742): 106–111. NAID 40018815745 (日語). 
  6. ^ Norman Friedman英語Norman Friedman. The Naval Institute guide to world naval weapon system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6 [2014-07-03]. ISBN 9781557502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7. ^ 技術開発官(船舶擔當). 技術研究本部50年史 (PDF). 2002: 72–115 [2012年8月25日].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年1月24日) (日語). 
  8. ^ 山崎眞. わが国現有護衛艦のコンバット・システム. 世界の艦船 (海人社). 2011年10月, (748): 98–107. NAID 40018965310 (日語). 
  9. ^ 日本練習艦「山雪號」除役 35年航程等於繞地球32周. [2020-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8). 



引用錯誤:頁面中存在<ref group="lower-alpha">標籤或{{efn}}模板,但沒有找到相應的<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標籤或{{notelist}}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