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冷
在受控條件下將熱量從一箇位置轉移到另一個位置的過程
製冷,通常指根據熱力學第一、第二定理在機械能、熱能或其它能源驅動下,從低於環境的物體中吸熱,並轉移至環境介質的熱力過程。製冷已經廣泛應用於空調、濕度控制、食品冷藏、飲料冷卻、食品加工等諸多行業。[1]。
現代人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鮮有跟製冷空調毫無關係的,比如企業的運行、生產過程、倉儲、運輸均在溫度控制的條件下進行。[1]
在食品冷藏的應用中,將食品溫度降低至零下18℃以下的製冷過程,通常被稱為冷凍,而維持食品溫度在零下18℃以上,則稱作冷卻。冷卻和冷凍使對肉類和肉製品的處理過程,比不使用機械製冷時要衛生得多。[1]
冰箱和空調都是採用製冷的原理。從化工的角度,一般都是採用一種臨界點高的氣體,加壓液化,然後再使它減壓汽化吸熱,反覆進行這個過程,液化時在其他地方放熱,汽化時對需要的範圍吸熱。
以前製冷劑一般使用氨,氨是最容易液化的氣體,但氨泄露後有毒,所以後來改用無毒無嗅的氟氯烴,但在20世紀80年代,有科學家發現氟氯烴是導致地球大氣同溫層出現臭氧層空洞[2],可能影響地球生命的安全。使用氟氯烴替代品的無氯冰箱和空調開始得到研究和應用。
還有一種使用帕爾帖效應的,不需要製冷劑的製冷方式:在兩種不同性質的導體或半導體的結合處通以電流,會在兩端產生冷熱兩極。用這種原理製造的冰箱已經出現,但由於功率小,製造複雜,目前只能應用在小型冰箱中。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Althouse, Andrewe D. Modern 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The Coodheart-Willcox Company Inc. 2003. ISBN 1-59070-280-8.
- ^ Refrigerants and CFCs a Major Cause of Ozone Layer Depletion. www.brighthubengineering.com. 2008-05-12 [2020-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0)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