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福建會館

福建會館,坐落於宣武門外大街南頭,坐西面東,舊門牌64號,後門臨車子營。該館舊為財盛館,是國子監祭酒盛伯熙別業,內有戲樓,俗稱財神館[1]。1877年(光緒三年),閩籍官僚王可莊集資改建,門額署名「福建會館」,為宣統帝老師陳寶琛所書。1897年冬,德國侵佔膠澳地區(今屬青島市),「戊戌六君子」之一福建人林旭遍謁京中同鄉,於1898年1月31日,在此集會,發表演說,成立「閩學會」,並聯絡林慶禧等360位閩籍子,在此起草《為聖像被毀、聖教可憂、請飭總理衙門責向德人公呈》的奏摺,且率眾參加了康有為組織的第二次「公車上書」。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郵傳部尚書陳玉蒼籌資擴建,闢為講舍和宿舍,召收同鄉學生,定名為閩學堂。1909年,因經費短絀,生源不足而停辦。1920年,租借給方石珊醫生的北京首善醫院。1927年醫院外遷,前院借給春明女子中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菜市口中學。

參考文獻

  1. ^ 夏仁虎《舊京瑣記》中載「堂會演戲多在宣武門外財神廟,鐵門之文昌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