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卡斯-萊默質數判定法
盧卡斯-萊默質數判定法(英語:Lucas–Lehmer primality test),是數學中檢驗梅森數的質性檢驗,由法國數學家愛德華·盧卡斯(Édouard Lucas)於1878年完善,美國數學家德里克·亨利·萊默(Derrick Henry Lehmer)隨後於1930年代將其改進。
互聯網梅森質數大搜索用這個檢驗法找到了不少很大的質數,最近幾個最大的質數就是這個項目發現的。[1]由於梅森數比隨機選擇的整數更有可能是質數,因此他們認為這是一個極有用的方法。
方法
盧卡斯-萊默檢驗法原理是這樣:
令梅森數
Mp = 2p− 1作為檢驗物件(預設p是質數,否則Mp就是合數了)。
定義序列{si }:所有的i ≥ 0
,如果 ; ,如果 。
- .
- .
- .
這個序列的開始幾項是4, 14, 194, 37634, ... (OEIS數列A003010)
那麼Mp是質數當且僅當
否則, Mp是合數。
sp − 2模Mp的餘數叫做p的盧卡斯-萊默餘數。
例子
假設我們想驗證M3 = 7是質數。我們從s=4開始,並更新3−2 = 1次,把所有的得數模7:
- s ← ((4×4) − 2) mod 7 = 0
由於我們最終得到了一個能被7整除的s,因此M3是質數。
另一方面,M11 = 2047 = 23×89就不是質數。我們仍然從s=4開始,並更新11−2 = 9次,把所有的得數模2047:
- s ← ((4×4) − 2) mod 2047 = 14
- s ← ((14×14) − 2) mod 2047 = 194
- s ← ((194×194) − 2) mod 2047 = 788
- s ← ((788×788) − 2) mod 2047 = 701
- s ← ((701×701) − 2) mod 2047 = 119
- s ← ((119×119) − 2) mod 2047 = 1877
- s ← ((1877×1877) − 2) mod 2047 = 240
- s ← ((240×240) − 2) mod 2047 = 282
- s ← ((282×282) − 2) mod 2047 = 1736
由於s最終仍未能被2047整除,因此M11=2047不是質數。但是,我們從這個檢驗法仍然無法知道2047的因子,只知道它的盧卡斯-萊默餘數1736。
正確性的證明
我們注意到 是一個具有閉式解的遞歸關係。定義 及 ;我們可以用數學歸納法來驗證對於所有i,都有 :
- 。
最後一個步驟可從 推出。在兩個部分中,我們都將用到這個結果。
充分性
我們希望證明 意味着 是質數。我們敘述一個利用初等群論的證明,由J. W.布魯斯給出[2]。
假設 。那麼對於某個整數k,有 ,以及:
現在假設Mp是合數,其非平凡質因子q > 2(所有梅森質數都是奇數)。定義含有q2個元素的集合 ,其中 是模q的整數,是一個有限體。X中的乘法運算定義為:
- .
由於q > 2,因此 和 位於X內。任何兩個位於X內的數的乘積也一定位於X內,但它不是一個群,因為不是所有的元素x都有反元素y,使得xy = 1。如果我們只考慮有反元素的元素,我們便得到了一個群X*,它的大小最多為 (因為0沒有反元素)。
現在,由於 ,且 ,我們有 ,根據方程(1)可得 。兩邊平方,得 ,證明了 是可逆的,其反元素為 ,因此位於X*內,它的目能整除 。實際上,這個階必須等於 ,因為 ,因此這個階不能整除 。由於群元素的階最多就是群的大小,我們便得出結論, 。但由於q是 的一個非平凡質因子,我們必須有 ,得出矛盾 。因此 是質數。
必要性
我們假設 是質數,欲推出 。我們敘述一個Öystein J. R. Ödseth的證明[3]。首先,注意到3是模 Mp的二次非剩餘,這是因為對於奇數p > 1,2 p − 1隻取得值7 mod 12,因此從勒壤得符號的性質可知 是−1。根據歐拉準則,可得:
- .
另一方面,2是模 的二次剩餘,這是因為 ,因此 。根據歐拉準則,可得:
- .
接着,定義 ,並像前面那樣,定義X*為 的乘法群。我們將用到以下的引理:
(根據費馬小定理),以及
對於所有整數a(費馬小定理)。
那麼,在群X*中,我們有:
簡單計算可知 。我們可以用這個結果來計算群X*中的 :
其中我們用到了以下的事實:
- 。
由於 ,我們還需要做的就是把方程的兩邊乘以 ,並利用 :
由於sp−2是整數,且在X*內是零,因此它也是零mod Mp。
參見
註釋
- ^ GIMPS Home Page.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General Questions: What are Mersenne primes? How are they useful? http://www.mersenne.org/faq.htm#wha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J. W. Bruce. A Really Trivial Proof of the Lucas-Lehmer Test.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 Vol.100, No.4, pp.370–371. April 1993.
- ^ Öystein J. R. Ödseth. A note on primality tests for N = h · 2n − 1.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University of Bergen. http://www.uib.no/People/nmaoy/papers/luc.pdf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參考文獻
- Richard Crandall and Carl Pomerance. Prime Numbers: A Computational Perspective 1st edition. Springer. 2001. ISBN 978-0-387-94777-8. Section 4.2.1: The Lucas–Lehmer test, pp.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