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戰役

呂梁戰役,是1946年11月至1947年1月,晉冀魯豫野戰軍晉綏軍區部隊在山西省南部對國軍的主動進攻戰役[1]

呂梁戰役
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
日期1946年11月-1947年1月
地點
結果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實施圍點打援,延緩胡宗南進攻延安計劃,但未能攻佔蒲縣
參戰方
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晉綏軍區第2縱隊和太岳軍區第24旅 國民革命軍第一戰區
指揮官與領導者
陳賡王震 董釗楊澄源胡宗南
傷亡與損失
10000餘人

背景

1946年10月底,國軍大兵壓境準備進攻延安。1946年11月上旬,國軍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調集整編第1師、整編第90師的4個旅由山西臨汾經禹門口西渡黃河進入陝西,準備配合包圍陝甘寧邊區的國軍(楊澄源部及寧夏馬鴻逵部)偷襲延安[2]。11月6日,中共中央軍委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馳援延安,電令太岳軍區第24旅先行西進開闢通路,掩護第4縱隊通過呂梁地區。11月中旬,第4縱隊在司令員陳賡、政治委員謝富治率領下越過同蒲鐵路西進至呂梁地區。此時中共中央軍委已經完成陝北防禦準備,改令第4縱隊暫緩入陝,在山西西南地區進行呂梁戰役[1]

經過

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第十、第十一、第十三旅)和太岳軍區第24旅,在陳賡謝富治和呂梁軍區司令員王震統一指揮下,同賀龍李井泉指揮的晉綏野戰軍第二縱隊(轄第359旅、獨4旅)相配合,於11月22日發起呂梁戰役。此前由於中原突圍,王震部損失很大,此次戰役由第四縱隊陳賡部為主力[3]。戰役以攻佔目梁區主要縣城並打援軍為目標發起,並對隰縣蒲縣石樓中陽的國軍發起攻擊。11月28日,攻克蒲縣,並全殲照縣國軍守軍,生俘國軍晉西地區上將總指揮楊澄源以下3000餘人。30日奔襲吉縣,但因國軍工事堅固始終無法獲勝,12月1日停止攻擊,12月3日攻擊中陽,至12日克城全殲國軍守軍。至12月12日,第4縱隊等參戰部隊先後攻克隰縣大寧、蒲縣、水和、石樓、離石、中陽8座縣城,殲滅國軍5200餘人[4]

12月17日,胡宗南在參加南京軍事會議返陝部署反擊,急令已渡黃河入陝的兩個整編師回返山西,穩定晉西南戰局,然後再進攻延安。其中由第一軍軍長董釗率領6個旅向蒲縣、大寧反撲。12月21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晉冀魯豫第四縱隊、太岳軍區第二十四旅、晉綏獨四旅第三五九旅統歸陳賡王震謝富治指揮,迅速集中兵力於蒲縣附近地區,改以殲滅國軍2個旅為目的,22、23日主力向精縣、午城連續出擊,24日放棄隰縣、永和,將主力遷往午城以東,併集結10個團攻擊翼城。負責後衛的國軍第67旅被切割包圍至井溝薛關地區[4]。12月30日發動總攻,並在兩個小時激戰殲滅四個團。1947年1月1日包圍蒲縣,1月2日因國軍主力回援而撤出戰鬥,呂梁戰役結束[5]

結果

此役,共殲滅國軍第一旅第六十一旅、整編第四十五師各一部第六十七旅大部共1萬餘人[6]。戰略上為延安方面轉移創造了時間[7]

參考

  1. ^ 1.0 1.1 鄭建英,陳文柱主編. 新编中共党史简明辞典. 哈爾濱: 哈爾濱出版社. 1991.06: 170–171. ISBN 7-80557-384-0. 
  2. ^ 鄧光榮,王文榮主編. 毛泽东军事思想辞典. 北京: 國防大學出版社. 1993.10: 542. ISBN 7-5626-0518-1. 
  3. ^ 王虎等編. 中外名将实战录. 北京:京華出版社. 1995.03: 146–148. ISBN 7-80600-079-8. 
  4. ^ 4.0 4.1 《中國人民解放軍通鑑》編輯委員會編.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 1927-1996. 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 1997.07: 1232–1233. 
  5. ^ 高體乾主編. 当代军官知识词典. 西安: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05: 800. ISBN 7-5419-0729-4. 
  6. ^ 瀋陽軍區政治部編研室編. 巍巍长城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周年. 瀋陽: 白山出版社. 1997.06: 225. ISBN 7-80566-536-2. 
  7. ^ 蔡翔,孔一龍主編. 二十世纪中国通鉴. 北京: 改革出版社. 1994.11: 770. ISBN 7-80072-61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