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公儀
吳公儀(1898年—1970年12月5日)[1],名潤澤,字子鎮,河北省大興縣(今北京市區)出生,滿族[2],吳家太極拳宗師吳鑑泉長子,乃吳氏太極拳代表人物之一。
因吳氏與楊氏太極拳為世交,少年時兼得楊氏第三代傳人楊少侯親授關節功夫。[2]北京體育講習所首屆畢業。[2]
1919年,吳公儀年方二十已出任山東省長屈映光的「武術總教練」;1924年,則任職於張宗昌陣營的「搏擊隊總教官」;其後也在全國知名的上海「精武體育會」教習,亦曾受黃埔軍校校長蔣中正聘請,出任軍校學生部及高級班太極拳教官,又當中山大學體育系講師,許多名流都跟其習太極拳。
1933年,吳公儀與其弟吳公藻先後任湖南國術館副館長。[2]
1937年,吳公儀在香港成立鑑泉太極拳分社,擔任社長。1942年香港淪陷前回上海,擔任鑑泉太極拳社社長。1948年重返香港復社。
吳陳比武慈善賽
因之前之筆戰導致雙方交惡之下,1954年1月17日,吳公儀與澳門之陳克夫(白鶴派第二代傳人,「白鶴三夫」之一[3],1917年─2013年7月27日)在澳門新花園泳池為當年香港石硤尾大火籌款名義舉辦的「吳陳比武」,比武前並簽下生死狀。甫交手即擊中陳克夫鼻子。陳因流血過多,休息超時。再因第二回合雙方起腳過膝犯規,裁判何賢宣佈「雙方不勝不負不和」而終止短短之數分鐘賽事,而是次比武亦籌得27萬澳門元善款。
自該場比武後,吳公儀及吳氏太極拳名噪一時,海外團體紛紛致函邀請。這次吳陳比武的無結果終止,亦引發港澳坊間談論不斷,並引發梁羽生(龍虎鬥京華,刊於《新晚報》)金庸(書劍恩仇錄,同樣刊於《新晚報》)後來寫出了一系列名動江湖的武俠小說,在民間影響頗大。
吳公儀命其長子吳大揆在香港彌敦道開設九龍鑑泉太極拳分社。次子吳大齊、姪吳大新亦分赴新加坡、吉隆坡、馬尼拉等地設立分社,後又因社務發展,再購買九龍佐敦道保文大廈頂樓為總社新址,原於香港駱克道的總社改稱香港分社,由女兒吳雁霞及女婿郭少炯主持。從此,吳氏太極拳風行於東南亞並發揚於海外。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吳公儀、陳克夫比武視頻(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市民日報2002年6月陳克夫澳門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