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宜文(德語:Lü I Wen,1897年—1950年10月),又名儀文奉天省金州人,滿洲國政治人物、外交官。[1]曾和其書記官王替夫納粹大屠殺時,拯救了大量的猶太人,他與王替夫被稱為「滿洲辛德勒[2]

呂宜文
滿洲國 滿洲國第1任駐納粹德國特命全權公使
任期
1938年8月16日—1945年6月11日
君主康德皇帝
繼任滿德斷交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897年
 大清奉天省金州二十里堡
逝世1950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思茅市
國籍 大清(1897年-1912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28年)
 中華民國(1928年-1932年)
 滿洲國(1932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950年)
兒女五名
居住地 滿洲國奉天省金州三十里堡
 納粹德國滿洲國駐德國公使館
母校明治大學
職業外交官記者
呂宜文(左)、江原綱一(右)等人合影

生平

 
抵達德國後向阿道夫·希特拉遞交國書的呂宜文

呂宜文畢業於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工學部(一說明治大學)。曾任旅順《順律報》總編,做過《泰東日報》記者,筆名『虯髯』。滿洲國成立後,任滿洲國外交部事務官、文書科長。他不但精通日語,對漢文也有素養,特別是好賣弄技巧,博得日滿當局好感,1935年升任滿洲國國務總理秘書官。1937年7月任滿洲國通化省省長。[1]1938年,德國承認滿洲國,呂宜文被任命為滿洲國駐德國兼匈牙利公使,和書記官王替夫等人赴德國就任。任內,1939年5月,他在德國外交部的要求下,開始命王替夫猶太人簽發簽證。1939年9月,他得到德國外交部的暗示,要求其不要繼續簽發簽證,但他繼續默許王替夫發放簽證,直到1940年5月停止辦理。他們先後共向猶太人發放了1.2萬個簽證,挽救了這些人的生命。[3][4]

1945年滿洲國崩潰後,1946年5月11日,原滿洲國駐德國公使呂宜文被昆明雲南省高等法院判處死刑[5]但呂宜文未被執行死刑,反而被赦免。呂宜文被釋放不久便到安南參與反共武裝,並求助於軍統。1949年末呂宜文受到了毛人鳳的接見,擬了一篇 《發動雲南地方武裝力量, 加強雲南地方反共實力計劃書》。毛人鳳看了非常高興,任命呂宜文為新平特務組組長,組織「雲南人民反共義勇軍」(雲南反共自衛義勇軍),並擔任副總指揮。呂宜文作為軍統特派員到滇中動員地主武裝抗共,事敗後潛伏於鄉間民家。

1950年10月,共軍十三軍39師115團3營攻打雲南思茅時,呂宜文持槍拒捕,被擊斃。

呂宜文在德國公使館工作期間,與領館管家奧地利人安娜相愛,並於1941年、1943年生了兩個男孩。1943年,為躲避戰爭,安娜帶着兩個孩子離開了德國,回到了奧地利老家林茨。從此與外交官呂宜文杳無音信。1985年,安娜病逝於奧地利。1993年,安娜的二兒子﹑奧地利著名歌唱家貝恩哈德·布魯克博克(Bernhard Bruckboeg),攜夫人來到北京,尋找其父親呂宜文的遺蹟。經過千方百計,終於在大連尋找到了呂宜文在大連的家庭。在大連,呂宜文還有三個子女。

他的後人,主要有兩支,一支在中國大連,另一支在德國。

參考文獻

  1. ^ 1.0 1.1 偽滿傀儡政權,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2. ^ 盧道甫.《被遺忘的義人》.上海人民出版社
  3. ^ 王岩、王佳玲,民革有個「辛德勒」,團結2001年第04期
  4. ^ 王替夫口述;楊明生執筆. 見過希特拉與救過猶太人的滿洲國外交官.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1年1月1日. ISBN 7-207-05101-8.
  5. ^ 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