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鳳岐 (近代軍政人物)

周鳳岐(1879年—1938年3月7日),原名清源,字恭先,浙江長興縣人。國民政府北伐戰爭期間之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軍軍長。浙江省政府主席。因與日本往來,被懷疑賣國而遭刺殺[1]

生平

1900年考中秀才。為廩生。1903年考入浙江武備學堂第三期,並加入光復會,1905年冬畢業。留浙江武備學任隊官。調浙江陸軍第二標弁目學堂學兵隊任督隊官、浙江新軍二標一營隊官。辛亥革命後回浙江任浙軍參謀官、浙江都督府參謀長。1912年8月任浙江陸軍第六師參謀長、浙江都署參謀長、浙江水上警察處處長。1913年「二次革命」時任浙軍第六師第四十九旅旅長。1914年保送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肄業。1916年4月參與浙江反袁獨立,失敗後離浙赴日本。1917年應蔣尊簋邀請回國參與策劃寧波獨立。失敗後再赴日。1919年浙江都督楊善德死後,回國任浙江省警備總司令部參議、省道局局長、捲菸特稅處處長。1924年9月孫傳芳任其為暫編浙江陸軍第二師師長,助孫擊敗浙江督軍盧永祥,攻佔江蘇。1925年任南京衛戍司令。

1926年任浙江陸軍第三師師長,後受到其部屬樊崧甫郭懺錢駿等人的勸說,透過個人關係與國民革命軍接觸;1926年12月20日與浙江陸軍第一師師長陳儀北伐軍,浙江陸軍第三師從江西九江回師浙江省,通電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軍,周鳳岐任軍長。1927年1月6日,北伐軍總司令部決定向長江下游進攻,將東路軍所部編成6個縱隊,並組成東路軍前敵總指揮部,以白崇禧為前敵總指揮,張定璠為參謀長,潘宜之為政治部主任。

周鳳岐兼任第一縱隊指揮官,指揮第二十六軍及[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軍]]。1927年4月上旬率第二十六軍進駐上海,接替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的第一師、第二師在上海防務。4月8日當局頒佈《戰時戒嚴條例》,兼任上海戒嚴副司令(北伐軍東路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白崇禧兼任上海戒嚴司令)。隨後的四一二事變,周鳳岐的立場支持蔣中正進行清黨,並指揮二十六軍協助在上海進行清黨行動,因此獲得蔣中正給與浙江省政務委員會委員之兼職。1927年5月率第二十六軍隸屬北伐第一路軍參加第三期北伐,軍至東台鹽城阜寧一帶。1927年8月14日因寧漢分裂蔣介石第一次通電下野,原浙江省政府要人紛紛隨蔣掛冠而去,如浙江省主席張靜江、蔡元培等人追隨離任,離開浙江前往上海。

新桂系雖然取得了南京國民政府的主導權,但是一時間卻找不到與新桂系友好的浙江政要接任職務缺口,白崇禧只能任命周鳳岐為國民黨浙江政治分會臨時主席、浙江省政府委員、浙江省政府主席、浙江省戒嚴司令部司令。但是在蔣中正返回故鄉奉化後,周鳳岐自作主張餽贈蔣中正5萬銀圓希望蔣遠離浙江,此一作為造成蔣中正不悅,並對其產生芥蒂[2]。周的行動與蔣的態度經由蔣伯誠透漏給何應欽,何應欽再將此事告知白崇禧,寧漢合流後,白崇禧為了避免與蔣中正關係惡化,決定將周鳳岐撤職處理,[3]周鳳岐的政務職由何應欽接任(實務由何幕僚長、省軍事廳長兼省防軍司令蔣伯成代理),軍務由二十六軍副軍長陳焯接任代軍長,後直接扶正。

由於在寧漢分裂期間採取錯誤的對蔣態度,且低估了蔣復出的政治能量,最後周鳳岐成為新桂系與蔣修復關係的籌碼,此後周鳳岐退出國民政府軍政界,賦閒上海與家鄉長興縣間。此後周鳳岐多度策劃與其它國內反蔣派配合進行反蔣行動,均未成功,但其反蔣立場已被南京國民政府所知,並且被密切監控。

七七事變後,周鳳岐一度前往南京觀望戰爭狀態,由於對國民政府前景不看好,周鳳岐與日本方面開始接觸。由於國民政府判斷周與日本人的合作將對局勢有害,決定將其暗殺。1938年2月周鳳岐從家鄉長興縣赴上海討論事務。1938年3月7日下午13時45分,在上海法租界亞爾培路80號周鳳岐在上海的寓所門前,被軍統亂槍打死。[3]

參考文獻

  1. ^ 金滿樓 <民國原來是這樣> P285
  2. ^ 何志明:「1928年浙江省黨政糾紛的緣起與收場」,《文史天地》,2014年第1期:第16-21頁。
  3. ^ 3.0 3.1 《民國人物大辭典 上》,河北人民出版社,第9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