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高山摩崖造像
妙高山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原大足縣)西季家鄉曙光村東風水庫之南(距大足縣城37公里),南宋造像,編8號,造像岩面寬36米,高6米。除一個窟是釋、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其餘的均是佛教造像。
北山摩崖造像 | |||||
---|---|---|---|---|---|
妙高山摩崖造像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重慶市大足區 | ||||
座標 | 29°38′1.590″N 105°31′6.600″E / 29.63377500°N 105.51850000°E | ||||
分類 | 石窟寺 | ||||
時代 | 南宋 | ||||
編號 | 8-0000-4-005 | ||||
認定時間 | 2019年10月7日 | ||||
|
1953年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3月19日列為重慶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1996年9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2000年9月7日列為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3]。2019年10月7日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併入北山摩崖造像)[4]。
介紹[5]
民國《大足縣誌》錄妙高山《忠誠堂詩碑》,妙高山上有南宋潼川府路兵馬都鈐轄瀘南安撫使、知瀘州軍州提舉學事兼管內勸農使馮檝墓葬。清末邑人李型廉游妙高山見《建玉皇閣記》碑陰尚存有「濟川馮楫始開此山」之語[6]。明洪武15年(1382年)重開山祖關通禪師圓寂於妙高山,囑置肉身於木桶30年後方開。永樂12年(1414年)方建塔藏身於其中,山頂塔至今尚存。明末有賊以針刺指,血猶溢出[7]。
石刻內容[8]
- 羅漢頌:「知一切人,具此妙用,我雖不能,能設此供,小入無閒,澡身君持,大不可知,山隨線移」。東坡居士讚。
- 石刻一:李審持挈男永譽英,自桂山過妙高瞻禮,前之醮壇親友張子崇、黎楚才、王中行、何公輔、公孫元度、張聖文、僧顯明同來徧覽巖竇,煑茗於此,歲丙戌首夏浴佛日。
- 石刻二:洋川印祖傳、蓬萊勝子仁、[缺三字]元明,同遊,觀千山競秀,萬卉爭妍,瞻梵容絶勝,渾若靈鷲,盤礴久之,興盡而歸,紹興乙亥仲春五日。
- 建玉皇閣記:賜進士第主戶部事恆所雷孔文撰。妙高,蜀之古剎也,僻處棠治西南隅四十里許,溯其原,自祖關通禪師開闢,迄今數百餘年矣,其閒存心於奉佛者,雖代[缺四字]規模[缺二字]尚未畢舉,萬歷甲戌春,貴陽韓均,先世以武德奇勲得試,明時為太祖重,遂承命世官爵千兵,公素性純樸,雅好神仙,乃致政冡嗣駕夙鞭庭,歷覽無際,收天下奇觀,歷岷峨,因及此景,陟後殿,見有玉帝聖像位右隅,公艴然嘆曰:失次甚矣,帝之為帝也,統天地之尊,而佛如釋迦,祖師如祖關者,又各有類,乃與之並祀一堂,未必彼此之能相安也,況反位於上帝之左乎,即歸捐金數百,後鑄銅像,延於此剎,乃捐已俸,購地數丈,聚材數千,命匠數十,鳩工數百,委長老[缺一字]全以統衆工權山傳本以分衆[缺一字]至於經營庶事,綜理百為又各因能受任器使咸宜建閣於此山之巓,其閣崇四丈有八,深廣各四丈有六,四面砌以[缺一字]石,上下蓋以[缺二字],前後屏以坊碑,閣前仍築一臺,臺上 石,石邊復豎堅石為圍,至於木屑竹頭悉自己出,規模製度悉自經營,不染人間絲粟不參道謀[缺二字]嵬峨峻麗,峯頂接天,宛乎通明之在日也,踰年而厥工告成,神人胥悅,公即欲旋歸,僧曰:公之為此也損貲已多矣,經歷已久矣,[缺三字]惕胼手胝足亦已勞矣,越歷歳月兩期而還於茲亦有日矣,使不勒之堅石,何以傳後世,何以紀大功,因以其文屬子,子嘆曰:公何心哉[缺三字]苦若是也,蓋公之在國也,為忠臣,在家也,為孝子,其於名分之正,綱常之秩,尊卑之別,上下之辨,所以繩祖武以遇太祖之隆者,養之素矣,故出其忠,所以昭祀上帝者此也,出其孝,所以奉君上帝者此也,今日之不安於上帝,得非所以正明分,秩綱常,別尊卑,辨上下,以達此心之忠孝乎,況至誠懇切終始如一,又非勉強為善者所可論也,夫祖關開之於前,以[缺二字]年之統,韓公繼之於今,又衍百代之光,是祖關固有以開此剎之先,而公則再世之祖關也,孟子曰:鷄鳴而起孳孳爲善者,舜之徒也,公[缺二字]至壯歷年六十餘矣,而爲善之心恆孳孳於鷄鳴之惕,若公者[缺一字]不得為聖賢之徒乎,嘗謂太上立德其次立功,然立德於一時者,其德[缺二字],立功於一時者,其功易墜,今閣在一時,則公在一時,閣在萬世,則功在萬世,而德亦與之不朽矣,書曰作善降祥,公之心固非為降祥謀[缺二字],公之未洩之精華,未試之事業,吾固知其不在公,而在公之子孫矣,天又豈或爽乎,公長子韓世臣繼槐,次世功肖槐,公諱樽輔,雙槐乃[缺二字],時萬歷四年歳丙子秋七月吉旦,照碑今剝蝕,照舊志錄。
- 明洪武四年重鐫宋馮檝宰相古碑記,燻書。[缺一字]橫擔柱杖,藏之江海濱,山海有崩涸,此書無埵淪,要使後之人,知有正字君,然後定褒貶,萬古揚清芬。右建炎初,先君給事任祕書省正字,[缺一字]書説苖傳劉正彥復辟[缺一字]有旨:馮檝發於忠憤,誠節可嘉,特遷秩除郎官,漫菴為賦此詩,敬刻石於昌州墳廬之忠誠堂,以傳永久,長男朝散,次男朝奉[缺一字]通判漢州覺謹識。按碑今毀,照舊志錄。
註釋
- ^ 重慶市人民政府文件,重府發〔1992〕52號
- ^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川府发〔1996〕104号). 維基文庫. 1996-09-16.
- ^ 重慶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渝府发〔2000〕83号). 維基文庫. 2000-09-07.
- ^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发〔2019〕22号). 中國政府網. 2019-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6).
- ^ 「妙高山,在縣西五十里,山頂有廟曰「妙高寺」,分三殿前殿曰韋馱殿今圮,舊有明成化二年「重鐫宋馮檝宰相記碑」今亦毀,中殿曰大雄殿,後殿曰觀音殿,觀音殿後爲祖師閣,即明祖關通禪師之塔,左石柱刻師於洪武壬戌年四月二十八日示寂十五字,右石柱刻大明永樂歲次甲午南呂月吉旦建立十五字,閣後荒坪,豎明雷孔文「建玉皇閣碑」,屺立風雨中,今剝蝕,循寺左下石巖有窟四,第一窟外左側鐫一立佛像,高約三丈餘,第二窟內石壁刻宋蘇軾羅漢頌,四窟內壁刻李審特煑茗於此六十三字,外壁刻宋勝子仁留題五十一字」。[民國]《大足縣志》
- ^ 「清邑人李型廉遊妙高山記:乙未之冬,重修邑乘,督工稍暇,輒搜遺文,邑西南五十里有妙高山,僉曰僻甚,丙申正月八日,乃往觀焉,去家五里所過響水灘,一路東風拂開,煙霧遙指妙高諸勝,須臾近之,抵山隅有鳥道縈紆,似歷久無人行者,行里許造山梟見有一巖峭拔,勢若雄飛,俗呼雞公嶺,甚奇特不數武中開一徑,兩石旁峙若門,然右鐫土地一尊,左鐫山王一尊,像皆斷裂,過此約十弓至山腹,一臺橫亙,以石砌成,居然式案折而西山逼人面,層層石蹬計二百五十餘梯,循梯升入山門,楔上橫書『龍臺山』三字,大如斗,進韋馱殿,殿右壁立一碑,審視之乃「成化十年閏二月六日重鐫宋馮檝宰相記」,凡百三十一字,不甚模糊,另刻小字五行,皆詳載「陳妙聰捨田之狀」,茲不錄,再進而大雄殿,又進而觀音殿,剎宇荒涼間,所謂大和尚三千五,小和尚不甚數者,蕩然無復存焉矣,登祖師閣,閣象八卦形,高三丈有奇,深廣各二丈有奇,中建一石塔,藏祖師肉身,舊志稱祖師圓寂後,肉身不壞,明末有賊目以針刺指血,猶溢出者是也,塔楣橫刻「重開山祖關通禪師之塔」十字,右石柱刻「師於洪武壬戌歲四月二十八日示寂」十五字,左石柱刻「大明永樂歲次甲午南呂月吉旦建立」十五字,字皆完好,仰瞻畢下堦,僧雲兩旁有井二,相傳昔年建寺悉取材於此中,惜國初時於塞之不獲覩,遺留一古木,至禪堂飲茶少憩,乃陟山椒翠竹,林間穹碑屹立,高丈二尺,寛六尺,拂苔諦視,凡八百三十六字,乃貴陽致仕官韓樽輔「建玉皇閣記」,撰其文者賜進士第戶部主事恆所雷孔文,書者邑庠鯨川魏魪時,則萬歷四年歲丙子秋七月吉旦也,其碑陰亦有序,藤覆蘚封,摩挲久之,僅僅「濟川馮檝始開此山」之語猶依稀可讀,復返韋馱殿,出山門及山腰懸巖轉處,鐫接引佛一尊,丈六金身,向東而立,靜悶若有思者,右石壁鑿洞四,中鐫佛像,毀折居多,惟二洞內壁刻「東坡羅漢頌」,楷書三十二字雄傑酷肖髯翁,四洞內壁刻「李審持煑茗於此」六十三字,筆法甚飄逸,外壁刻「勝子仁留題」五十一字,中有句云:「千山競秀,萬卉爭妍,今歷其境,嗚呼信哉,奇險之處,流覽方周」,俄而輿人頻催,匆匆將別,山僧丐余曰:荒山自明季以還,鮮有題贈,山之形勝,漫無可徵信,來茲者,請爲文載之,唯唯而歸,因作此記」。[民國]《大足縣志》
- ^ 《大足文史》第20輯大足旅遊
- ^ [民國]《大足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