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gwang1(470年—526年),代郡武川鎮(今內蒙古自治區武川縣)人,宇文韜子,追尊周文帝宇文泰之父。

生平

宇文肱早年為武川下級軍官,正光五年(524年),破六韓拔陵部將衛可孤攻破武川,宇文肱同賀拔岳刺殺衛可孤,收復了武川。後因武川乏糧,遷居河北博陵(今河北省安平縣)。

孝昌二年(526年)正月,鮮于修禮在定州左人城(今唐縣)反抗北魏,宇文肱加入其隊伍,旋即陣亡。

武成初年,孫宇文毓追尊其為德皇帝[1]

建德六年十月戊申(577年11月4日),孫宇文邕改葬宇文肱於冀州[2][3]

家庭

樂浪王氏,尊德皇后[4]

子女

世系圖

過繼
皇帝
宇文肱

宇文顥

宇文連

宇文洛生
太祖皇帝
宇文泰

宇文什肥

宇文導

宇文護

宇文元寶

宇文菩提
宇文皇后世宗皇帝
宇文毓

宇文震
孝閔皇帝
宇文覺
高祖皇帝
宇文邕

宇文憲

宇文直

宇文招

宇文儉

宇文純

宇文盛

宇文達

宇文通

宇文逌
邵國公
宇文冑

宇文廣
杞國公
宇文亮
西陽
宇文翼
杞國公
宇文椿
天水郡公
宇文眾
晉世子
宇文訓
譚國公
宇文會
莒國公
宇文至
崇業公
宇文靜
昌城公
宇文深
正平公
宇文乾嘉
宇文乾基宇文乾光宇文乾蔚宇文乾祖宇文乾威
宇文賢
酆王
宇文貞
宋王
宇文寔

宇文康
皇帝
宇文贇
漢王
宇文贊
秦王
宇文贄
曹王
宇文允
道王
宇文充
蔡王
宇文兌
荊王
宇文元
齊世子
宇文貴
河間郡王
宇文質
中垻公
宇文賨
莒國公
宇文貢
安城公
宇文乾禧
龍涸公
宇文乾洽
宇文賀莒國公
宇文賓
宇文塞宇文響宇文賈宇文袐宇文津宇文乾理宇文乾璪宇文乾悰德廣公
宇文員
永康公
宇文貫
越攜公
宇文乾銑
宇文乾鈴宇文乾鏗譙王
宇文乾惲
陳世子
宇文謙
扈國公
宇文讓
宇文議宇文忱宇文悰宇文恢宇文懫宇文忻代世子
宇文執
蕃國公
宇文轉
冀王
宇文絢
懷德公
宇文祐
箕國公
宇文裕
宇文禮宇文禧
豳國公
宇文洽
宇文明西陽郡公
宇文溫
西陽公
宇文道宗
宇文本宇文仁鄰宇文武子宇文禮獻宇文仲和宇文孰倫宇文弘義宇文恭道宇文樹孃濟陰郡公
宇文德文
紀王
宇文湜
皇帝
宇文闡
萊王
宇文衎
郢王
宇文術
淮陽公
宇文道德
宇文道智宇文道義忠誠公
宇文靖智
宇文靖仁

參考資料

  1. ^ 《周書·文帝紀》:武成初,追尊曰德皇帝。
  2. ^ 《周書·武帝紀下》:冬十月戊申,行幸鄴宮,戊午,改葬德皇帝於冀州。
  3. ^ 胡三省《資治通鑑音注·卷173》:宇文肱者,宇文泰之父也,從鮮于脩禮攻定州,戰死於唐河。武成初,追諡德皇帝。其地在齊,未得改葬。平齊之後,乃得改葬於冀州。
  4. ^ 《周書·卷十》:德皇帝娶樂浪王氏,是為德皇后。生顥,次杞簡公連,次莒莊公洛生,次太祖。
  5. ^ 周書》-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三》:父俟兜,性弘裕,有鑑識,尚太祖姊昌樂大長公主,生迥及綱。
  6. ^ 北史·卷六十二·列傳第五十》:父俟兜,性弘裕有鑑識,尚周文帝姊昌樂大長公主,生迥及綱。
  7. ^ 《周書·卷二十·列傳第十二》:父初真,少知名,為鄉閭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長公主。
  8. ^ 《北史·卷六十一·列傳第四十九》:父初真,少知名,為鄉閭所重,尚文帝姊建安長公主。
  9. ^ 文苑英華·卷九百九十二·周使持節大將軍廣化郡開國公丘乃敦崇傳》:崇,恆州代郡鼓城縣廣義鄉孝讓里人也。昔壽丘建國,賜姓者十二人;平陽舉賢,登朝者十六族。況復大電繞樞,流星入昂,派分源別,干其嗣興者乎。魏道武皇帝以命世雄圖,飲馬河洛,兄弟十人,分為十姓,辨風吹律,丘氏即其一焉。   五代祖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營丘郡開國公。於時天道西北,既稟謀謨;馬首東南,實資匡贊。因以封名,仍為賜氏。與夫南公伯即有連類,宗側(疑)樂正,非無準則。曾祖雙軌,使持節、驃騎大將軍、司徒、青兗二州刺史、范陽文昭公。洛食之始,上馬治國;登庸之初,升槐論道。生則絕席武官,死則配祠清室。夫人太原王氏,三世為將,四代為公,社稷大宗,鐘鼎貴族,伉儷是歸,秦晉匹也。祖提,使持節、衛將軍、駙馬、都督河交二州刺史、靈壽縣開國公。公子公孫,聲名籍甚;增輝增耀,弱冠升朝。夫人清廉郡長公主,孝文帝之第二女也。王姬有行,車服不系,故得衛青上將,張耳賢夫。父願,使持節、大都督、徐州諸軍事、徐州刺史、平陽縣開國公,食邑四千戶。少年習象,多見兵書,澆沙聚石之營,卻日橫雲之陣。彎弧則戟破小支,抽劍則泉飛枯井。夫人宇文氏,周文皇帝之第三妹也。母儀令范,女師賢哲,德高隆慮,義重河陽。魏受其終,周新其命,式墓封墳,追旌盛德,乃贈使持節、大將軍、廣化郡開國公,食邑一千戶。夫人贈安德郡長公主。遊魂冤結,非無廣漢之城;久客思歸,唯有東平之樹。  自永安以來,魏室大壞,海水群飛,天星亂動。禮樂征伐,不出於人主;舉賢誅暴,議在於強臣。高丞相驅率風雲,奄荒齊晉;我舅氏文皇帝駕馭龍虎,據有周秦。南北渝盟,東西敵怨,既而各受圖書,並當?圭璧。百姓則父南子北,兄東弟西,事主則憂親,求生則慮禍。大周親戚,遍鍾塗炭,輸之城旦,下之織室。關河嚴隔,三十餘年。   天厭喪亂,人思反德。彼之風塵,既靜函谷;此之冠蓋,屢涉漳濱。中山冤枉之餘,代郡凋殘之澤,並遇革音,咸蒙禮送。崇、賓兄弟二人,相看氣息,親愛凋零,方寸久亂,恆山殺翮,豈望同飛。而安國徒中,郁為卿相;班超絕域,遂得生還。天和四年,至於新邑。   朝廷以舅甥之國,外內之親,乃授賓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安樂縣安國公,食邑一千戶。賓得免虎口,仍上龍門,聲價同,風焱即遠。方欲討論國恥,伸雪家冤,橫屍原野,是所甘心,時不我與,先從朝露。春秋若干。衛國興文子之慟,長安有詔葬之悲。乃贈本官加少傅,蒲、虞、勛三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以天和六年某月日葬於長安之洪瀆原。妻青州石氏,長城郡君。胤子孤煢,生妻嫠室,即能有節,還成守義。崇蒙授使持節、大都督、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廣化縣開國公,食邑一千戶。昆季二人,同年上將,彤廷交映,?戟相臨。昔二馮同德,繼踵當官;兩杜齊名,夾河為郡。比斯榮寵,彼將慚色,俄然賓疾,奄捐館舍。崇兄弟勝衣,備罹禍酷,同氣長養,得及全人,今者來歸,更連凶閔,每一悲慟,行路傷心。撫養愛子,情深馬援之慈;恭事寡嫂,義甚顏含之孝。天和六年,授大將軍,余如故。龍庭賞出塞之功,玉門勞旋師之寵。異代同和,見之今日。建德二年,授使持節、都督宜州諸軍事、宜州刺史,忽忽橫ト,但有誦書;曖曖重帷,惟聞善政。清不置水,明非舉燭。乃是入境移風,非直停車待雨。   有敕大將軍、宜州刺史、廣化郡公崇:「自夏季無雨,以迄於今。雖靡神不禱,仍未降感。知彼州內,獨蒙滂澤。諒由大將軍精誠所至,憂念郡人,豐稔可希,良以為慰。」又敕廣化公崇:「知此存心政術,治勤黎人,受委稱職,嘉尚無已。古人有言:『非行之難。』念加勉勖,以致盡善。指令宣納,抑操賜齊。」陳物如別,宜諭朕懷,昔陽平太守,別降紅粟之恩,荊州刺史,偏蒙袞衣之賜。治績尤異,此之謂乎。   崇清淨為政,廉明為法。人不忍背,吏不忍欺。性不飲酒,無所嗜欲,深沈牆仞,喜慍不形。文必正詞,弦惟雅曲。仁義禮節,是所用心;緹衤失緗素,愛玩無已。當今四郊多壘,尚有公卿之辱;鼓鼙不息,猶勞將帥之謀。語其仇恥,唯願橫行死地;思其報國,不吝身膏原野。但令天假之年,時綏之福。忠貞之事,公其取焉。略書梗概,陳之直史。
  10. ^ 《周書·卷十一·列傳第三》:又得汝楊氏姑及汝叔母紇干、汝嫂劉新婦等同居,頗亦自適。
  11. ^ 《北史·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又得與汝楊氏姑及汝叔母紇干、汝嫂劉及汝新婦等同居,頗以自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