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城牆
寶山城牆,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寶山區境內。始建於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重建於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1960年代拆毀。現僅存寶山城牆遺址和東南水關遺址。
寶山城牆遺址 | |
---|---|
寶山區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寶山區友誼路街道 |
時代 | 明代 |
認定時間 | 2002年11月12日 |
歷史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吳淞口西近海1.5公里處設吳淞江守御千戶所[1]。由滎陽侯鄭遇春會同鎮海衛指揮朱永築吳淞所城[2],為一土城,又名滎陽壘。建文元年(1399年),千戶施鎮改築東北面為磚城381丈。永樂十六年(1418年),都指揮谷祥將磚城增高為2.7丈,並挖護城河,寬1.4丈。後因海潮不斷沖刷,城牆逐漸坍陷,於明萬曆四十八年(1619年)盡坍入海。[1][2]。
嘉靖十六年(1537年),兵備副使王儀於舊吳淞所城西南1里處另築新吳淞所城[2],亦為一土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2][3],巡按尚維持命嘉定知縣楊旦改砌為磚城。城周長730丈(2190米),高2.4丈(7.2米),並開挖內、外護城河,外護城河寬2.4丈(16.2米),深1丈(3米),內護城河寬2丈,深8尺。設東、南、西、北四面城門和西北水關一處,築有雉碟1194垛,敵台9處,窩鋪40處[1][2][3]。萬曆四年(1576年),副總兵黃應甲建四門城樓,北門有黃應甲書「海不揚波」額[2]。清順治七年(1650年),副總兵沈豹在南門東側增建東南水關[3]。清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二十九日,以吳淞所城為寶山縣治[4],遂為縣城[1]。
「一·二八」淞滬戰爭和「八·一三」淞滬會戰中,城垣遭日軍毀壞嚴重[3],破敗不堪[2]。1956年,城牆被拆除[3][2]。1960年代初,寶山城牆四座城門尚存,但不久後遭拆毀,僅存南門。
現狀
寶山城牆遺址
寶山城牆遺址位於寶山區友誼路街道友誼路1號臨江公園東南角圍牆內側50米處,現僅存東南很短一段土丘。另外,在寶山中學的西圍牆和校舍西北角老城牆基礎尚存,所砌城磚隨時可挖到。2002年11月12日,被寶山區人民政府公佈為寶山區紀念點。
東南水關遺址
東南水關遺址位於寶山城牆遺址的西側,原為城內通向南門外的水道[3],為花崗石材質的單孔石拱結構,佔地面積6.316平方米,長3.55米,寬1.92米,高2.13米,拱徑3.72米。現水道長約2.9米。橋北面兩側各殘留一個花崗石質的水閘殘柱,露出地面部分高1.1米,寬0.38米,內側中央有長方形凹槽,寬10厘米,深5厘米。2017年1月9日,被寶山區人民政府公佈為寶山區文物保護點[5]。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宝山县志·卷二十三 军事志·第五章 军事设施·第一节 城堡.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06-02-09 [2017-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中文(中國大陸)).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上海军事志·第三编 军事设施·第一章 城堡、烽火墩台·第三节 宝山县城堡、烽火墩台.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06-02-09 [2017-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2) (中文(中國大陸)).
- ^ 3.0 3.1 3.2 3.3 3.4 3.5 吴淞区志·第二十篇 文化·四、古迹文物及雕塑·文物.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06-12-05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9) (中文(中國大陸)).
- ^ 宝山县志·卷一 建置志·第一章 建置沿革·第二节 建县.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06-02-09 [2017-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中文(中國大陸)).
- ^ 关于公布宝山区文物保护点的公告. 上海·寶山. 2017-02-09 [2017-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2)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