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質主義

實質主義(英語:substantivism)是一種經濟立場,有助於解釋經濟中嵌入社會關係。這一概念由卡爾·波蘭尼[1]提出,他認為「經濟」一詞有兩層意義。今天的新古典經濟學家使用的形式意義是指經濟是理性行動和決策的邏輯,是有限(稀缺)資源的替代用途之間的理性選擇,是「經濟化」、「最大化」或「最優化」。[2]

而第二層,實質意義,既不預設決策是理性的,也不預設稀缺性這一條件。它指的是人類如何在其社會和自然環境中交往和謀生。它認為社會的生計策略是適應其環境和物質條件,這一過程可能涉及也可能不涉及效用最大化。「經濟」的實質意義體現在更廣泛意義上的「供給」。經濟是社會滿足物質需求的方式。[2]

參見

參考文獻

  1. ^ Polanyi, Karl. Dalton, George , 編. The Economy as Instituted Process. Boston, MA: Beacon Press. 1957: 139–174. 
  2. ^ 2.0 2.1 Polanyi, Karl. (1944)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 Farrar and Rinehart, 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