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沙加
密西沙加(Mississauga,i/ˌmɪsɪˈsɑːɡə/),或稱米西索加、美西沙加,簡稱密市或美城,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座城市,位於多倫多以西的皮爾區,是大多倫多地區的一部分。根據2021年的人口普查,密市有約717,961名居民[2],以人口計算是全國第七大城市[3]、安省第三大城市、以及大多倫多地區內繼多倫多後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加拿大人口最多的下層自治體城市。密西沙加是大多地區內的一個重要交通樞鈕,有七條省級高速公路橫越本市,而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中的一大部分更是坐落於密市範圍以內。
密西沙加 Mississauga | |
---|---|
市(下層自治體) | |
City of Mississauga | |
市中心,最高處為夢露大廈,2016年攝 | |
格言:Pride in our past, faith in our future(以過去為榮,對未來寄望) Leading Today for Tomorrow(引領今天,以備明天) | |
密西沙加在皮爾區內的位置 | |
坐標:43°36′N 79°39′W / 43.600°N 79.650°W | |
國家 | 加拿大 |
省 | 安大略省 |
區 | 皮爾區(至2025年)[1] |
建制 | 1968年(設鎮) 1974年(改設市) |
政府 | |
• 市長 | 帕里殊 |
• 議會 | 密西沙加市議會 |
面積 | |
• 總計 | 292.74 平方公里(113.03 平方哩) |
海拔 | 156 米(512 呎) |
人口(2021年)[2] | |
• 總計 | 717,961人 |
• 密度 | 2,452.5人/平方公里(6,352人/平方哩) |
時區 | EST(UTC−05:00) |
• 夏時制 | EDT(UTC−04:00) |
郵編 | L4T至L5W、M7R |
電話區號 | 905、289、365 |
當地居民稱謂 |
|
網站 | www.mississauga.ca |
密西沙加市坐落安大略湖的北岸,北鄰賓頓市,西接荷頓區的屋威老和苗頓,西北臨荷頓山,至於東面與多倫多的市界綫則有一部份跟隨怡陶碧谷溪。
歷史
歐洲人在17世紀初期抵達此地時,操易洛魁語系和阿爾岡昆語族語言的原住民已在此居住。當中一群在祈德河(Credit River)河谷居居的族群為原居於佐治亞灣一帶的密西沙加族人;該族名稱來自阿尼士納阿比語詞彙「Misi-zaagiing」,意思為「大河河口(的居民)」。
約克鎮(即現多倫多市)的官員於19世紀初從密西沙加族人購入該鎮以西(即現密西沙加一帶)面積約達84,000英畝(3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並於1805年8月2日將之設為多倫多鄉(Toronto Township)[4]。當局於多倫多鄉進行勘探後,將區內大部分土地贈予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和之後從北美十三州遷居至此的保皇派人士(United Empire Loyalists)。政府於1820年再從密西沙加族人購地,並設立多個聚落。隨着歐洲裔移民相繼遷居至此,政府亦於1847年將密西沙加族人遷至格蘭河(Grand River)沿岸的原住民保留地。
隨着多條鐵路線相繼穿越多倫多鄉,區內日漸興旺,亦促使多倫多鄉議會於1873年成立,以統籌區內的道路維修、警政和郵政等事務。縱雖如此,區內經濟到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仍以農業為主,而安大略湖沿岸一帶到了1920年代則逐漸成為多倫多市居民的度假勝地。伊利沙伯皇后道於1930年代末陸續開通,成為世上首批雙程分隔道路之一,亦令該公路與狄士道(Dixie Road)交界一帶發展成多倫多市外首批市郊住宅區之一。
1952年,多倫多戈爾鄉(Toronto Gore Township)的南部範圍改歸多倫多鄉[5]。隨着多倫多鄉日益發展,鄉議會亦準備改制為鎮,並於1965年向居民徵名,結果公投中「密西沙加」壓倒「舍里丹」(Sheridan)成為新鎮名[6]。安大略省政府於1968年正式將多倫多鄉內一系列聚落合併成密西沙加鎮,並同時將馬爾頓(Malton)警政村落併入密西沙加。密西沙加鎮再於1974年收納祈德港(Port Credit)、斯特列斯維爾(Streetsville)和苗頓一部分並改制為市,但士刁士路和407號公路之間之間的北部部分地區則同時改歸賓頓[7]。
1979年11月10日,一列運載有毒化學品的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火車在美維斯道(Mavis Road)夾登打士街附近出軌,引發爆炸和大火。有恐氯氣雲霧覆蓋密市,時任市長麥考蓮聯同皮爾區警察局和其他政府部門合力協調疏散市內約20萬名居民[8],為當時北美在和平時期的最大規模疏散行動。事故中無人死亡或受重傷[9],並成為日後緊急事故應變的典範[10]。
密西沙加市政府於2010年從苗頓購入400英畝(1.6平方公里)土地,其西北部市界遂達至407號公路;25名居民受影響[11]。
地理
密西沙加天氣情況和多倫多類似[12],屬濕潤性大陸氣候(柯本氣候分類法:Dfa/Dfb)[13]。
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布朗普頓和北密西沙加)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濕熱指數 | 19.0 | 18.3 | 29.6 | 37.9 | 42.6 | 45.6 | 50.3 | 46.6 | 48.0 | 39.1 | 28.6 | 23.9 | 50.3 |
歷史最高溫 °C(°F) | 17.6 (63.7) |
17.7 (63.9) |
26.0 (78.8) |
31.1 (88.0) |
34.4 (93.9) |
36.7 (98.1) |
37.9 (100.2) |
38.3 (100.9) |
36.7 (98.1) |
31.8 (89.2) |
25.1 (77.2) |
20.0 (68.0) |
38.3 (100.9) |
平均高溫 °C(°F) | −1.5 (29.3) |
−0.4 (31.3) |
4.6 (40.3) |
12.2 (54.0) |
18.8 (65.8) |
24.2 (75.6) |
27.1 (80.8) |
26.0 (78.8) |
21.6 (70.9) |
14.3 (57.7) |
7.6 (45.7) |
1.4 (34.5) |
13.0 (55.4) |
日均氣溫 °C(°F) | −5.5 (22.1) |
−4.5 (23.9) |
0.1 (32.2) |
7.1 (44.8) |
13.1 (55.6) |
18.6 (65.5) |
21.5 (70.7) |
20.6 (69.1) |
16.2 (61.2) |
9.5 (49.1) |
3.7 (38.7) |
−2.2 (28.0) |
8.2 (46.8) |
平均低溫 °C(°F) | −9.4 (15.1) |
−8.7 (16.3) |
−4.5 (23.9) |
1.9 (35.4) |
7.4 (45.3) |
13.0 (55.4) |
15.8 (60.4) |
15.1 (59.2) |
10.8 (51.4) |
4.6 (40.3) |
−0.2 (31.6) |
−5.8 (21.6) |
3.3 (37.9) |
歷史最低溫 °C(°F) | −31.3 (−24.3) |
−31.1 (−24.0) |
−28.9 (−20.0) |
−17.2 (1.0) |
−5.6 (21.9) |
0.6 (33.1) |
3.9 (39.0) |
1.1 (34.0) |
−3.9 (25.0) |
−8.3 (17.1) |
−18.3 (−0.9) |
−31.1 (−24.0) |
−31.3 (−24.3) |
歷史最低風寒指數 | −44.7 | −38.9 | −36.2 | −25.4 | −9.5 | 0.0 | 0.0 | 0.0 | −8.0 | −13.5 | −25.4 | −38.5 | −44.7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51.8 (2.04) |
47.7 (1.88) |
49.8 (1.96) |
68.5 (2.70) |
74.3 (2.93) |
71.5 (2.81) |
75.7 (2.98) |
78.1 (3.07) |
74.5 (2.93) |
61.1 (2.41) |
75.1 (2.96) |
57.9 (2.28) |
785.9 (30.94) |
平均降雨量 mm(吋) | 25.1 (0.99) |
24.3 (0.96) |
32.6 (1.28) |
63.0 (2.48) |
74.3 (2.93) |
71.5 (2.81) |
75.7 (2.98) |
78.1 (3.07) |
74.5 (2.93) |
60.6 (2.39) |
68.0 (2.68) |
34.0 (1.34) |
681.6 (26.83) |
平均降雪量 cm(吋) | 29.5 (11.6) |
24.0 (9.4) |
17.7 (7.0) |
4.5 (1.8) |
0.02 (0.01)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4 (0.2) |
7.5 (3.0) |
24.9 (9.8) |
108.5 (42.7) |
平均降水天數(≥ 0.2 mm) | 15.1 | 11.6 | 12.4 | 12.5 | 12.5 | 10.8 | 10.4 | 10.2 | 10.5 | 12.1 | 13.2 | 14.8 | 145.9 |
平均降雨天數(≥ 0.2 mm) | 5.4 | 4.6 | 7.4 | 11.3 | 12.5 | 10.8 | 10.4 | 10.2 | 10.5 | 12.0 | 11.0 | 7.1 | 113.2 |
平均降雪天數(≥ 0.2 cm) | 12.1 | 9.4 | 6.8 | 2.4 | 0.03 | 0.0 | 0.0 | 0.0 | 0.0 | 0.3 | 3.4 | 10.0 | 44.4 |
平均相對濕度(%) (15:00) | 72.0 | 68.4 | 61.4 | 54.4 | 53.5 | 54.9 | 53.3 | 55.8 | 58.5 | 62.1 | 69.2 | 72.5 | 61.3 |
月均日照時數 | 79.7 | 112.2 | 159.4 | 204.4 | 228.2 | 249.7 | 294.4 | 274.5 | 215.7 | 163.7 | 94.2 | 86.2 | 2,161.4 |
可照百分比 | 27.6 | 38.0 | 43.2 | 50.8 | 50.1 | 54.1 | 63.0 | 63.4 | 57.4 | 47.8 | 32.0 | 30.9 | 46.5 |
數據來源:Environment Canada[14][15][16][17][18][19][20][21] |
交通
航空
服務大多倫多地區的皮爾遜國際機場位於密西沙加市東北部,是加拿大航空、西捷航空和聯邦快遞的樞紐機場。皮爾遜機場為加拿大全國最繁忙的空港,2019年乘客量逾五千萬人次,航班升降次數則逾45萬次[22]。
陸路運輸
密西沙加市內有三條東西向省級400系列高速公路,分別是橫越密市北部的安大略省401號省道、橫越密市中心的403號省道、和橫越密市南部的伊利沙伯皇后道。403號省道於密市東部與401號省道的交匯處接駁上南北向的410號省道,而409號省道亦有部分路段位於密市以內,通往皮爾遜國際機場。此外,407號省道亦從北面和西面繞過密市,而427號省道的部份路段則緊貼多倫多和密西沙加的市界綫。雖然此兩條公路並沒有進入密市範圍以內,但它們亦構成區內交通重要一環。
皮爾區政府轄下的數條區道亦貫穿密西沙加,當中包括愛蓮妙斯園林路和密西沙加道(1號區道)、一小段芬治路(2號區道)、不列顛尼亞道西(3號區道)、狄士道(4號區道)、德里道(5號區道)、機場道(7號區道)、哥富拿道(17號區道)、溫斯頓·邱吉爾大道(19號區道)和女皇道(20號區道)[23]。
湖濱道、登打士街和曉倫大略街(Hurontario Street)過去曾分別隸屬2號、5號和10號省道,但於1990年代末皆被省政府直接下放予密西沙加市政府管轄並取消道路編號。
公共交通
安大略省政府交通機構都市連通轄下的GO運輸為密西沙加市提供通勤鐵路和公車服務,連接密市、多倫多市聯合車站和大多地區內的其他城鎮。GO通勤鐵路駛經密西沙加的三條路線分別為湖濱西線、基秦拿線和苗頓線。湖濱西線全日營運,基秦拿線和苗頓線則限於繁忙時間行駛。此外,都市連通亦營運聯合車站-皮爾遜機場快線。
密市範圍以內的公共交通服務則由密西沙加交通局(MiWay)管理;其公車服務與多倫多公車局、GO運輸、屋威老交通局和賓頓交通局的服務接駁。大致與403號省道平行的密西沙加巴士快速交通系統於2014年至2017年間陸續開通,連接密市東西兩端。都市連通則從2020年起沿市內交通大動脈曉倫大略街興建麥考蓮線輕軌鐵路,暫定2024年第四季通車[24][25]。
市內的主要交通樞紐如下:
人口
年份 | 人口 | ±% |
---|---|---|
1971 | 172,352 | — |
1976 | 250,017 | +45.1% |
1981 | 315,055 | +26.0% |
1986 | 374,005 | +18.7% |
1991 | 463,388 | +23.9% |
1996 | 544,382 | +17.5% |
2001 | 612,925 | +12.6% |
2006 | 668,549 | +9.1% |
2011 | 713,443 | +6.7% |
2016 | 721,599 | +1.1% |
2021 | 717,961 | −0.5% |
[26][27] |
根據202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密西沙加市人口為人,較2016年的 717,961人下跌0.5%。市內土地面積為292.74平方公里(113.03平方哩),該市2021年人口密度遂為2,452.6人/平方公里(6,352.1人/平方哩)。普查亦顯示市內15.2%居民為15歲以下,16.6%居民為65歲或以上,年齡中位數為40.8歲 721,599[2]。
族裔
泛種族群體 | 2021年[28] | 2016年[29] | 2011年[30] | 2006年[31] | 2001年[32] | |||||
---|---|---|---|---|---|---|---|---|---|---|
人數 | % | 人數 | % | 人數 | % | 人數 | % | 人數 | % | |
歐洲裔[a] | 267,790 | 37.57% | 302,370 | 42.26% | 324,655 | 45.81% | 336,755 | 50.59% | 362,430 | 59.34% |
南亞裔 | 180,800 | 25.36% | 165,765 | 23.17% | 154,210 | 21.76% | 134,750 | 20.24% | 91,150 | 14.92% |
東亞裔[b] | 60,035 | 8.42% | 62,150 | 8.69% | 58,515 | 8.26% | 55,410 | 8.32% | 43,110 | 7.06% |
東南亞裔[c] | 55,500 | 7.79% | 51,365 | 7.18% | 55,550 | 7.84% | 44,865 | 6.74% | 34,630 | 5.67% |
中東裔[d] | 51,315 | 7.2% | 44,110 | 6.17% | 32,825 | 4.63% | 22,800 | 3.43% | 15,615 | 2.56% |
非洲裔 | 49,220 | 6.9% | 47,005 | 6.57% | 44,775 | 6.32% | 41,365 | 6.21% | 37,850 | 6.2% |
拉丁美裔 | 17,325 | 2.43% | 16,110 | 2.25% | 15,360 | 2.17% | 12,410 | 1.86% | 9,265 | 1.52% |
原住民 | 3,555 | 0.5% | 4,175 | 0.58% | 3,200 | 0.45% | 2,475 | 0.37% | 2,055 | 0.34% |
其他[e] | 27,300 | 3.83% | 22,420 | 3.13% | 19,635 | 2.77% | 14,815 | 2.23% | 14,705 | 2.41% |
回覆總數 | 712,825 | 99.28% | 715,475 | 99.15% | 708,725 | 99.34% | 665,655 | 99.57% | 610,815 | 99.66% |
總人口 | 717,961 | 100% | 721,599 | 100% | 713,443 | 100% | 668,549 | 100% | 612,925 | 100% |
宗教
2021年普查顯示市內最多居民申報信仰的宗教為基督教(49.9%),當中以天主教(30.4%)為最大派系,其他派系則包括東正教(3.6%)、聖公宗(2.0%)、聯合教會(1.5%)和五旬宗及其他靈恩派(1.2%)等。其他市民信仰的宗教包括伊斯蘭教(17.0%)、印度教(8.8%)、錫克教(3.4%)、佛教(2.0%)和猶太教(0.2%)。申報無信仰宗教的居民達總人口18.1%[2]。
宗教群體 | 2021年[28] | 2011年[30] | 2001年[27] | 1991年[33] | ||||
---|---|---|---|---|---|---|---|---|
人數 | % | 人數 | % | 人數 | % | 人數 | % | |
基督教 | 355,735 | 49.9% | 424,715 | 59.93% | 427,725 | 70.03% | 365,665 | 79.25% |
伊斯蘭教 | 120,965 | 16.97% | 84,325 | 11.9% | 41,845 | 6.85% | 12,260 | 2.66% |
印度教 | 62,520 | 8.77% | 49,325 | 6.96% | 29,165 | 4.77% | 12,185 | 2.64% |
錫克教 | 24,505 | 3.44% | 23,995 | 3.39% | 23,425 | 3.84% | 12,560 | 2.72% |
佛教 | 14,300 | 2.01% | 15,615 | 2.2% | 11,600 | 1.9% | 4,185 | 0.91% |
猶太教 | 1,380 | 0.19% | 1,830 | 0.26% | 1,905 | 0.31% | 1,800 | 0.39% |
其他宗教 | 4,485 | 0.63% | 3,250 | 0.46% | 2,070 | 0.34% | 1,445 | 0.31% |
無宗教信仰 | 128,940 | 18.09% | 105,660 | 14.91% | 73,085 | 11.97% | 51,315 | 11.12% |
回覆總數 | 712,825 | 99.28% | 708,725 | 99.34% | 610,815 | 99.66% | 461,420 | 99.58% |
語言
2021年普查顯示英語為市內最多居民申報的母語(44.9%),其次為烏爾都語(5.0%)、阿拉伯語(4.7%)、漢語官話(3.2%)、波蘭語(3.1%)和旁遮普語(2.9%)。官方語言之中,96.5%市民懂英語,6.8%市民懂法語[2]。
母語 | 人數 | % |
---|---|---|
英語 | 320,640 | 44.9 |
烏爾都語 | 35,995 | 5.0 |
阿拉伯語 | 33,265 | 4.7 |
漢語官話 | 23,180 | 3.2 |
波蘭語 | 22,070 | 3.1 |
旁遮普語 | 20,690 | 2.9 |
他加祿語 | 18,325 | 2.6 |
西班牙語 | 15,765 | 2.2 |
粵語 | 14,830 | 2.1 |
葡萄牙語 | 14,050 | 2.0 |
印地語 | 11,685 | 1.6 |
越南語 | 10,355 | 1.5 |
泰米爾語 | 10,275 | 1.4 |
意大利語 | 10,260 | 1.4 |
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 | 8,955 | 1.3 |
古吉拉特語 | 7,260 | 1.0 |
法語 | 6,180 | 0.9 |
烏克蘭語 | 5,960 | 0.8 |
俄羅斯語 | 4,615 | 0.6 |
韓語 | 4,370 | 0.6 |
政治
密西沙加的市級選舉根據安大略省政府制定的選舉法案執行。市議會由市長和11名市議員組成,各市議員代表市內11個市選區之一;目前市長為康寶麗[34]。前任市長為長期連任的麥考蓮,她從1978年開始擔任市長,於2014年以93歲的高齡退休,退休時為加拿大及全世界最年長的市長之一。
教育
密西沙加市內有超過150所公立中小學,以主要授課語言和宗教背景分由四間機構營運,分別為皮爾區教育局(英語世俗公校)、德芙靈-皮爾天主教學校局(英語天主教公校)、維亞蒙德教育局(法語世俗公校)和我的未來天主教教育局(法語天主教公校)。
專上教育方面,多倫多大學的其中一座分校設於密市之內,有大概15000名學生於該處就讀。多大密西沙加分校的收生率自2002年起以每年約1000名學生的速度增長。舍里丹學院密西沙加市中心校園則於2011年啓用[35]。
體育
派拉蒙美食體育館為密西沙加的主要室內體育場館,以此為主場館的球隊包括NBA G聯盟的暴龍905和安大略冰球聯盟的密西沙加硬頭鱒。
媒體
密西沙加為多倫多媒體市場的一部分,大部分服務多倫多的電台和無線電視訊號皆可在密西沙加接收。三家地區電台頻道於密西沙加發牌,分別為新聞及對談電台AM960 CKNT、針對南亞裔聽眾的AM1650 CINA、及多大密西沙加分校的校園電台FM91.9 CFRE。《密西沙加新聞報》(The Mississauga News)為該市的地區報章,而《多倫多星報》和《多倫多太陽報》亦在此發行。
友好城市
參考文獻
- ^ Ontario to dissolve Peel Region in 2025, but mayors signal it could be a nasty divorce. [2023-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2).
- ^ 2.0 2.1 2.2 2.3 2.4 Census Profile, 2021 Census of Population: Profile table: Mississauga, City (CY). 加拿大統計局,2021年人口普查. 2023-02-08 [2023-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8) (加拿大英語).
- ^ Population and Dwelling Counts, for Canada and Census Subdivisions (municipalities). 加拿大統計局,2021年人口普查. 2022-02-09 [2023-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4) (加拿大英語).
- ^ Feds offer to settle land claims. Mississauga Article. 2010-01-27 [2010-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6).
- ^ Hicks, Kathleen A. Malton: Farms to Flying P. 173 (PDF). Friends of the Mississauga Library System. 2005 [2023-02-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2-28).
- ^ staff, PAMA. Leepkroy? Xebec? Weird names could have been called. 2 January 2018 [2023-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6).
- ^ Brampton's historic Churchville village turns 200. Pam Douglas. Brampton Guardian. July 28, 2015 [August 12,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8).
- ^ Missisauga Train Derailment. Mississauga.ca. [14 Septem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1).
- ^ Blast's miracle: No one injured, evacuation of 220,000 goes smoothly. Toronto Star. January 29, 2023 [2023-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9).
- ^ Mississauga train derailment, November 10, 1979. [25 Sept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7).
- ^ Shaping Ninth Line - City of Mississauga. 密西沙加市政府. [2023-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8).
- ^ About Mississauga: Weather. City of Mississauga. [20 Sept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5).
- ^ Peel, M. C. and Finlayson, B. L. and McMahon, T. A. Updated world map of the Köppen–Geiger climate classification (PDF). Hydrol. Earth Syst. Sci. 2007, 11 (5): 1633–1644 [2023-04-02]. Bibcode:2007HESS...11.1633P. ISSN 1027-5606. doi:10.5194/hess-11-1633-2007 .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2-03).
- ^ Toronto Lester B. Pearson International Airport. 1981-2010 Canadian Climate Normals. Environment Canada. [2013-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3).
- ^ Daily Data Report for July 2011. Environment Canada. [2022-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3).
- ^ Daily Data Report for February 2017. Environment Canada. [March 29,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6).
- ^ Daily Data Report for March 2012. [November 25,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6).
- ^ Hourly Data Report for February 20, 2018. Environment Canada. [2022-05-13].
- ^ Hourly Data Report for June 30, 2018. [2022-05-13].
- ^ Daily Data Report for October 2019. Environment Canada. [2022-05-13].
- ^ Daily Data Report for November 2022. Environment Canada. [2022-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7).
- ^ GTAA Annual Report 2019 (PDF). Greater Toronto Airports Authority. 2020 [2023-02-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3-14).
- ^ Region of Peel: Regional Road Map (PDF). 皮爾區政府. 2021-11-11 [2023-03-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3-02).
- ^ Transdev Awarded Contract for Hurontario Light Rail Transit Project, Ontario, Canada. Newswire.ca. [October 22,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7).
- ^ How will the Eglinton Crosstown LRT's automatic train control work? We break down every major element in an infographic | Metrolinx News. December 9, 2019 [2023-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09).
- ^ Mississauga, City Ontario (Census Subdivision). Census Profile. Statistics Canada. 2012-02-08 [2012-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2) (英語).
- ^ 27.0 27.1 Population and Dwelling Counts, for Canada and Census Subdivisions (Municipalities), 2006 and 2001 Censuses - 100% Data. 加拿大統計局,2006年人口普查. 2007-03-13 [2007-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6) (英語).
- ^ 28.0 28.1 Government of Canada, Statistics Canada. Census Profile, 2021 Census of Population. www12.statcan.gc.ca. 2022-10-26 [202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30).
- ^ Government of Canada, Statistics Canada. Census Profile, 2016 Census. www12.statcan.gc.ca. 2021-10-27 [202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5).
- ^ 30.0 30.1 Government of Canada, Statistics Canada. NHS Profile. www12.statcan.gc.ca. 2015-11-27 [202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5).
- ^ Government of Canada, Statistics Canada. 2006 Community Profiles. www12.statcan.gc.ca. 2019-08-20 [2023-01-11].
- ^ Government of Canada, Statistics Canada. 2001 Community Profiles. www12.statcan.gc.ca. 2019-07-02 [2023-01-11].
- ^ Government of Canada, Statistics Canada. 1991 Census of Canada: Census Area Profiles. www12.statcan.gc.ca. [2023-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4).
- ^ Bascaramurty, Dakshana. Bonnie Crombie elected new mayor of Mississauga. The Globe and Mail. 27 October 2014 [28 Octo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30).
- ^ City to get Sheridan College campus. Mississauga News. 25 May 2009 [2010-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