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柴維爾會議

布拉柴維爾會議(法語:Conférence de Brazzavill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於1944年1月在法屬赤道非洲首都布拉柴維爾自由法國政治家以及各殖民地總督與官員所舉行的會議。

1944年1月30日,戴高樂在布拉柴維爾會議開幕式上發言。

法國淪陷後,維希法國接管法國殖民地。但在二戰期間,各殖民地最終均被說服或被武力脅迫轉向效忠自由法國。1944年1月,自由法國政治家和法國非洲殖民地的高級殖民官員在布拉柴維爾舉行會議。會議建議進行政治、社會和經濟改革,並達成了《布拉柴維爾宣言》。

戴高樂認為,自由法國必須獲得這些殖民地的支持。因此他對殖民地做出許多讓步。這些讓步包括結束普遍存在的強迫勞動、結束針對黑人的法律、建立議會、並在未來建立法蘭西聯盟、以及非洲各殖民地將在法國國民議會獲得席位。但拒絕未來給與各殖民獨立。

法國殖民地在完成所謂的讓步後排除了任何實施自治的可能性,也排除了殖民地變革的可能性。而最終的憲法,甚至都不打算未來給予殖民地自治。[1]

背景

二戰期間,自由法國仰賴來自殖民地的支持,在法國解放過程發揮重要作用。突尼斯戰役結束後,法國除法屬印度支那的全部殖民地轉向支持自由法國。

因而,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開始試圖就殖民地未來進行規劃;法屬北非民族主義運動增長和當地社區之間的緊張關係,特別是在阿爾及利亞與突尼斯愈演愈烈;此外,法國得到反殖民地立場美國之援助以及馬達加斯加在被英國進攻後仍佔領該島一月,這削弱了法國在當地的權威。

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的殖民地專員勒內·普利文希望避免未來殖民地提交給國際仲裁,並為此在法屬赤道非洲組織了布拉柴維爾會議。

會議

起初,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英語French Committee of National Liberation希望所有自由法國殖民地總督參加會議,但出於戰爭緣故,此次會議僅有法屬非洲各總督參加。會議邀請函發給了21位總督、9位臨時協商會議成員以及來自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和摩洛哥的6位觀察員。

戴高樂在會議開幕時說,在菲利普·貝當及其專制政權多年的統治下,他希望為法國建立新的基礎,而新政府對法國殖民地將持更寬容開放之態度。戴高樂希望恢復法國與法屬非洲殖民地之關係。

布拉柴維爾會議被視為法國及其殖民帝國的轉折點。許多歷史學家認為它是走向非殖民化的第一步,儘管是不確定的一步。

宣言

《布拉柴維爾宣言》包括以下幾點:

  1. 法蘭西殖民帝國保持統一;
  2. 各殖民地都將建立半自治的議會;
  3. 法國殖民地的公民將與法國公民享有平等的權利;
  4. 法國殖民地的公民有法國國民議會投票權;
  5. 殖民地原住民可任殖民地機構之職位;
  6. 進行經濟改革,以減少法國對殖民地的經濟剝削。

但對殖民地完全獨立的要求被拒絕。

法國的文明使命排除了任何自治的想法或在殖民帝國之外實行的可能性;即便是在遙遠的未來,殖民地自治也是不被允許的。[2]

參考資料

  1. ^ Tony Smit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rench and British Decolonization"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 20#1 (1978), pp. 70-102, quoting page 73
  2. ^ Low, Donald Anthony, Britain and Indian Nationalism: The Imprint of Amibiguity 1929–194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p.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