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
意志作為內在動力
尼采將意志近似地定義為任意內在動機性的行動(any internally motivated action),但更狹義一些。它更象一種「具有創造力的火花」(creative spark),一種絕對的獨立性和頑強性。 另外,如果一個人選擇不去偷盜是因為摩西十誡中是這麼說的,他是在用自由意志選擇遵守;同樣如果一個人買某張音樂CD是因為他的朋友推薦,他是在用自由意志選擇採納建議。
意志作為一切
對於唯心主義者們來說,物質世界或者不存在,或者就是另一「真實」世界(柏拉圖的理念世界,康德的物自體)的派生物。在其中一些唯心主義者們看來,這一真實世界只是意志的作用。甚至某人被警察拘捕,那也是他受到意志的作用,他的思考只是受到其意志的擺佈,而人本身不能超越意志。這種思想見於例如叔本華的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以及如同阿萊斯特·克勞利這樣的神秘主義宇宙觀擁護者們的作品中。
自由意志
這一術語的標準用法是指一種連接原因事件和表象事件的內在動力。跳下懸崖是由於自由意志的作用,而不慎摔落或者被人推下懸崖則不是自由意志的作用。有些人相信我們所具有的「自由意志」並不是真正自由的,對於自由意志的感覺只是某種幻覺。這一觀點通常是因為對於內在動力而言,它總是受到某一先前的內在事件的影響,從而真正的內在動力並不存在。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一個預先決定的未來,我們或者就只是量子物理中隨機性的某種僥倖,那麼自由意志也是不可能的。
相關學科中的意志
心理學
心理學家也處理關於意志的問題。一些人具有一種高度的內在目的性(尼采會認同他們),他們會做出對他們而言最有利的選擇。而另一些人則是意志薄弱的,他們容易受到社會意見(外在目的性)或者外界的引導。他們同樣研究「意志力薄弱」(Akrasia)的現象,即人們為什麼有時候明知道自己有最好的選擇卻不去這麼做(例如,明智地選擇戒煙後又重新開始抽煙)。弗洛伊德的心理學擁護者們強調無意識心理(unconscious mind)的重要性要大於表面上有意識的意志作用。
社會學
研究集體心理學的社會學家斐迪南·滕尼斯劃清了指向集體目的意志(Wesenwille or essential will,必要的意志)和指向個人目的的意志(Kürwille or arbitrary will,獨斷的意志)之間的差別。
註解
參考文獻
深入閱讀
- 尼采 《權力意志》商務印書館,1996 ISBN 7100007569
- 叔本華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務印書館,2004 ISBN 7100011663
- 聖·奧古斯丁 《論意志的自由選擇》(On Free Choice of the Will) Hackett Pub. Co. 1993 ISBN 0-87220-188-0
- 馬丁·路德 《意志的奴役》(The Bondage of the Will)(In German)Revell. 1990 ISBN 0-8007-5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