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奇蹟的光

呼喚奇蹟的光》(英語: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 是一部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小說,作者安東尼·杜爾(美國), 由出版商Scribner於2014年5月6日出版。

呼喚奇蹟的光
原名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
作者安東尼·杜爾
類型歷史小說
語言英語
故事時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維基數據
故事背景地點法國德國 編輯維基數據
發行資訊
出版機構斯克里布納之子公司
出版時間2014 (Scribner)
出版地點 美國
媒介紙質 (硬皮)
頁數544
所獲獎項普立茲小說獎
規範控制
ISBN978-1-4767-4658-6
OCLC852226410

故事梗概

1934年,6歲的失明小女孩Marie-Laure和她的爸爸一起生活在法國巴黎。她的爸爸是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鎖匠,也掌管着那裏數以千計的鑰匙。 Marie-Laure和父親一起常常出入博物館,她聽說過那裏的一個傳說。在博物館裏的某一個地方,在層層的鐵門之後,深藏着一塊巨大的寶石。那是一塊藍色的寶石,但是在最中間有一塊紅色的瑕疵。與其說是瑕疵,不如說是點綴,它就像藍色的大海中一團紅色的火焰,這塊寶石也因此被命名為「火焰之海」。據傳說,「火焰之海」是一塊被詛咒的寶石,誰擁有了它誰就會受到保護,但是他(她)所愛的人都會死於非命。人們相信這個說法,對這塊寶石既愛又怕,沒有人敢輕易地接觸它,不覺間它被鎖在那裏已逾百年。

爸爸為Marie-Laure建造了一套精緻的模型,那是他們所生活的街區。Marie-Laure不能看到自己身邊的建築和街道,但是卻可以在模型上用指尖來感受到。這是她的地圖,也是一個小小的藏寶箱,爸爸會在模型裏面巧妙地設置一個小的暗盒,在裏面藏一些小玩意兒。

如果不出意外,Marie-Laure會一直生活在那裏,爸爸陪伴在她左右,讀着她最喜歡的《海底兩萬里》。

同時,在千里之外的德國魯爾地區,一個叫Werner的8歲男孩過着並不算幸福的生活。他的父親是礦工,不幸在礦難中喪生,Werner成了孤兒,他和妹妹Jutta一起生活在兒童福利院。

有一天,Werner意外地撿到了一個破收音機,經過一番擺弄,Werner修好了它,可以用它來聽廣播。他和妹妹常常能收聽到一個從遙遠的法國傳來的節目,一位老人向孩子們講述科學的故事。

Werner似乎是一個無線電方面的天才。他每天都陪在他的收音機旁,弄弄這,弄弄那,幾年下來,他已經對無線電技術無師自通,會解決各種各樣的小問題。

如果不出意外,Werner也許會像大多數福利院裏的孩子一樣成為礦工,或者成為一個無線電技師。

可是在那個年代,意外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1940年,德國入侵法國。在巴黎行將被佔領之時,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館長取出塵封已久的寶石「火焰之海」,依樣製造了三個仿製品,分別請4個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把真假共4塊寶石分別轉移出巴黎,交到不同的地方。Marie-Laure的父親是這4個人之一,他們倆帶着這塊不知真假的寶石來到了約定好的交接地方,可是那裏早已被炮火夷為平地。父親只好帶着Marie-Laure轉投住在Saint-Malo的叔叔家。

在Saint-Malo爸爸建造了一個新的模型,並把寶石藏在其中,叮囑女兒保管好。Marie-Laure和她爸爸帶出的那塊不知真假的寶石,而接連發生許多意外:父親被捕,送進集中營;老管家病故。

在叔公家的閣樓上,秘密地藏着一台無線電電台。它本來是Marie-Laure的祖父留下的,Werner小時候所聽到的科普知識正是來自Marie-Laure的祖父。在1944年,叔公利用這個電台向盟軍發送情報,盟軍因此準確地掌握了德軍防空炮的位置,為後來的空襲掃清了障礙。

這時的Marie-Laure已經14歲。

在故事的另一邊,Werner也長大了。由於在無線電方面有出色的天賦,Werner被選拔進了一所精英學校繼續學習。這所學校的目標是培養血統純正的日爾曼優秀戰士。在那裏除了要進行嚴格而殘酷的軍事訓練以外,Werner還發揮着他的專長,他參與發明了一種基於三角形計算的方法,可以測量出無線電信號來源的準確位置,也是發報機的所在。

1944年,Werner16歲了。這時的德國每況愈下,在戰場上節節敗退,傷亡慘重。為了應付兵員的不足,很多孩子的年齡被偷偷地改成18歲,然後「合法」地送上了戰場,Werner也是其中之一。Werner和他的小隊的任務正是應用他自己發明的方法,在戰場上探測並摧毀敵方的電台。他們的作戰很成功,在蘇聯戰場上,他們一次次地清除了隱秘的電台,打擊了敵人。隨着戰事的發展,他們轉戰了很多地方,最後來到了法國西北部的戰略要港,Saint-Malo。

很快,Werner就探測到了發報機所在的位置,同時他也注意到了生活在那裏的盲女孩(Marie-Laure),一絲好感油然而生。這時的Saint-Malo已經成為德軍和盟軍兩方爭奪的焦點,一場空襲之後,全城一片火海,Marie-Laure的家也被炸得一片狼籍。就在這時,一名德國的珠寶獵人也找到Marie-Laure住的房子。Marie-Laure的性命汲汲可危,情急之下她跑上閣樓,打開了無線電廣播求救。一直監視着這個電台的Werner聽到了這一切,他終於明白自己來此的宿命並不是消滅那個纖瘦的盲女孩,而是解救她。

Werner來到閣樓,殺掉珠寶獵人,救下了Marie-Laure,短暫地交談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小時候一直痴迷的法國廣播正是來自女孩的爺爺。Werner設法把Marie-Laure安全地交給盟軍,在分別之際,Marie-Laure送給Werner一把鑰匙,是模型暗盒的鑰匙。而那裏正藏着價值連城的寶石「火焰之海」。

Werner在後來逃跑的途中誤於雷區,被炸身亡。

多年之後,Werner的一件遺物被輾轉交到Marie-Laure手上,是當年Marie-Laure房間裏的那個模型,有暗盒的那一片。裏面還有那把鑰匙。

藝術特色

此書語言優美,擁有詩一樣的詞句。

在情節的安排上也很有特色。每一章都很短,多則三五頁,少則一兩頁,這讓讀者在讀這五百多頁厚厚的一本書時頗感輕鬆;Marie-Laure與Werner的故事同時講述,每人一章輪換登場;時間的安排上也是前後交替。最後,所有時間和空間的輪換都匯集到1944年8月12日Saint-Malo的那間小小的閣樓上,故事的兩人位主人公也在這裏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地見面。

評價

截止到2015年2月,本書已經連續38周上榜「紐約時報最暢銷書」[1][2];並被評為「紐約時報年度十佳小說」[3];此書還獲得2015年「普利策小說獎」[4]

改編作品

參考資料

  1. ^ Best Sellers. [2015-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2. ^ Literary Jackpot, Against the Odds. [2015-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9). 
  3. ^ 存档副本. [2015-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6). 
  4. ^ Flood, Alison. Pulitzer prize for fiction goes to 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 The Guardian. Guardian News & Media. 21 April 2015 [21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