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樓天主堂

天津聖母得勝堂法語:Église Notre-Dame des Victoires )俗稱望海樓教堂,是天津最早的天主教堂之一,也曾是天主教天津教區的主教座堂。[1] 坐落在原海河幹流起點,北運河南運河交匯的三岔河口,(今中國天津市河北區獅子林街292號海河北岸獅子林橋旁),現為天津市天主教會的一座教堂,目前,望海樓教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被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3]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4]

望海樓教堂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天津市河北區
座標39°8′48.16″N 117°11′19.93″E / 39.1467111°N 117.1888694°E / 39.1467111; 117.1888694
分類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時代民國
編號3-6
認定時間1988年1月13日

歷史沿革

 
金華橋上看到的望海樓天主堂
  • 1773年,望海樓始建,當時為天津鹽商集資修建的3層樓閣,有房152間,曾為皇帝行宮清高宗弘曆御題「海河樓」。[5]
  • 1862年,法國天主教神父衛儒梅通過法國駐天津領事與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交涉,獲得天津三岔河口北岸望海樓舊址及其西側崇禧觀15畝土地。最初幾年,他只能隱蔽在東門附近的深宅大院中,開辦仁慈堂養病院。
  • 1866年,法國神父謝福音來到天津傳教,他於1869年5月16日拆毀了崇禧觀舊址,於當年底建成天津第一座天主教堂勝利之後堂(聖母得勝堂),俗稱望海樓天主堂,堂身長30米,寬10米,建築風格採用哥德式。謝福音給這座教堂取名為「聖母勝利之後堂」,並將此名用法文刻在教堂鐘樓正面的大理石上。法國駐天津領事館則搬進了東面的望海樓行宮遺址。
  • 1870年6月21日,因懷疑教會假借經營育兒所,其實是拿嬰兒做藥。望海樓教堂被憤怒的天津群眾燒毀,成為當時著名的「火燒望海樓」事件。10名修女、2名神父、以及法國領事館人員,5名法、俄僑民和30多名中國信徒在這起事件中被殺死。此外,法國領事館、望海樓天主堂、仁慈堂以及當地英美傳教士開辦的4座基督教堂在這次事件中被焚毀。整個行動持續了3小時,在當時稱為「天津教案」。之後,在法國公使的壓力下,政府賠款40萬兩白,並處死16人。
 
望海樓天主堂明信片

建築特點

望海樓教堂
 
位置天津市河北區
建成時間1866年
評定時間2005年8月31日
參考編碼0510004
等級特殊保護

望海樓天主堂平面呈長方形,長55米,寬16米,建築面積812平方米,佔地3000平方米。堂身坐北面南,高10米,為石基磚木結構建築,青磚牆面,面向西南,建築正面有平頂塔樓三座呈山字形,中間的塔樓最高,高12米,呈筆架式結構,除中間塔樓外大部分建築為二層。在兩側塔樓的頂部還各鑲有8個獸頭,專門為下雨時排水用的,雨水可以從獸頭口中湧出。教堂內部並列庭柱兩排,無隔間與隔層,入口兩側設有扶壁,內部有三道通廊,中廊稍高,側廊次之,屬巴西利卡型。中塔樓正廳東西側各有八根圓柱,支撐拱形大頂,北端為聖母瑪麗亞的主祭台,左右分別是耶穌和鞠養像。另外,教堂四周的牆壁上懸掛着耶穌受難圖,整個建築的頂和壁都設有彩繪。門和窗以及大廳的頂部設有尖拱形。[7] 教堂內窗券為尖頂拱形,窗面由五彩玻璃組成幾何圖案,上面嵌有耶穌遇難的故事。內部地面砌有瓷質黑白相間花磚。教堂另有平頂的塔樓,後來又在禮拜堂四角設立了小角樓。教堂後面設有唱經樓。[8]

內部連結

參考文獻

  1. ^ 望海樓天主教堂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8-04.
  2.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公佈,天津市人民政府立
  3. ^ 一九六二年河北省天津市人民委員會公佈,一九八二年七月九日天津市人民政府重新公佈
  4. ^ 天津市人民政府,二零零五年八月三十一日公佈
  5. ^ 望海樓天主堂的由來--《中國天主教》1986年15期[永久失效連結]
  6. ^ 望海楼教堂维修工程开展. 北方網. 2011-12-31 [2013-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7. ^ 天津望海楼教堂. [2010-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4). 
  8. ^ 望海楼天主堂. [2010-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