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葉錫恩

香港政治及社運人物

杜葉錫恩大紫荊勳賢CBE(英語:Elsie Tu,1913年6月2日—2015年12月8日[3]),原名愛詩·胡姆(英語:Elsie Hume,艾略特及是兩段婚姻的冠夫姓)是香港著名社運家,多年來一直服務香港和為社會基層爭取權益。她雖生於英國,但操流利粵語普通話。杜葉錫恩著名的事蹟為在1960年代時,有小巴商會及司機向她投訴小巴職工與香港警察勾結收取保護費,其後杜葉錫恩明查暗訪之後,直接到英國游說英國國會議員批准成立廉政公署,打擊香港貪污行為,為香港的廉潔及法治奠定基礎。後成為港事顧問、在臨時立法會支持廢除集體談判權、於2002年支持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等。

The Honourable
杜葉錫恩
Elsie Tu
GBM CBE
臨時立法會議員
任期
1996年12月21日—1998年6月30日
香港立法局議員
任期
1988年9月22日—1995年9月17日
前任張有興
繼任莫應帆
選區市政局
市政局副主席
任期
1986年4月1日—1989年3月31日
前任霍士傑
繼任劉文龍
市政局議員
任期
1963年4月1日—1995年3月31日
選區直選議員(1963年-1983年)
觀塘西(1983年-1991年)
個人資料
出生(1913-06-02)1913年6月2日[1]
 英國英格蘭紐卡素
逝世2015年12月8日(2015歲—12—08)(102歲)
 香港觀塘基督教聯合醫院
墓地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2]
政黨香港革新會(1963年-1967年)
配偶威廉·艾略特(1945年-1951年)
杜學魁(1985年-2001年)
獲獎大紫荊勳章大英帝國司令勳章
學歷

生平

葉錫恩生於英國紐卡素,名為Elsie Hume,並且於貧民窟地區長大。她在1924年至1932年間就讀英國 Heaton Secondary School[1](後為Heaton Manor School,現為Jesmond Park Academy),1933年至1937年修讀杜倫大學文學士學位[1],雙修歷史學及藝術[1]

1946年,年屆32歲的葉錫恩與與威廉·艾略特(William 'Bill' Elliot)結婚,1948年夫婦二人被普利茅夫弟兄會派往中國江西省南昌傳教。

1949年中國大陸易手,教會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驅逐,夫婦二人南下香港,目睹遍地難民於貧富懸殊,葉錫恩也因其丈夫的教會不願意介入對抗社會的不公義,宗教信念不同而與Elloit離異,並離開教會開始以香港為家。

1951年遇見了杜學魁,兩人創立慕光英文書院,為1950年代香港清貧子弟提供知識改變命運的教育機會。她開始參與社會運動,為基層爭取權益,1955年與Elloit離婚。

1963年,葉錫恩作為革新會成員被選入市政局。1963年至1995年,葉錫恩出任香港市政局議員。經常與殖民地政府對抗,在她眼中認為港英政府統治有很多不公地方,她利用傳媒的壓力逼使殖民地政府正視當時各政府部門日益嚴重的貪污問題;並且為社會基層爭取權益[4]

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期間,香港人口急劇增加,人口的增加産生不同的社會、民生問題,1971年,麥理浩上任為港督之後,在社會民生上作出連串革新,對教育、醫療、廉政等各方面皆作出重大的改善,部份原因便是對1960年代兩次暴動的回應,1974年更成立了香港廉政專員公署,令貪污問題逐漸絕跡香港。

1985年,年屆72歲的葉錫恩與杜學魁結婚,並改名為杜葉錫恩。1986年就任市政局副主席,1988年被選為立法局市政局功能界別議員。

1995年3月5日,杜葉錫恩參選市政局觀塘北選區,與司徒華競逐議席,最後杜葉錫恩得6,778票,42.3%得票落選。由於司徒華勝出與杜葉錫恩的選舉,杜葉錫恩失去循市政局界別進入立法局的途徑,遂參與立法局直選,二人在九龍東選區再次對決,最後杜葉錫恩得到23,855票,再以五千多票的差距不敵落選,可見其民意支持已不復從前。票站外,杜葉錫恩因為不認同民主派的立場而拒絕與司徒華握手,因杜葉錫恩認為民主自由的真正意義是要包容不同的聲音和政見,對泛民主派有關民主的立場並不認同,且對他們向其他國家發表對香港政府的不滿感到反感。此外,她亦質疑民主派為何在1960、70年代,香港社會仍然貧窮和貪污腐敗時沒有出來為基層市民爭取自由和權益;1980年代香港社會已經變得富裕和廉潔時才出來爭取普選,認為民主派為求目的,不擇手段。[5]此外,她對美國的民主和人權加以鄙視,批評美國人權紀錄差強人意[4][6][5]。自此其政治立場開始出現轉變。

1995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委任為港事顧問;1997年至1998年,獲委任為臨時立法會議員,在深圳及香港出席會議,直到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杜氏在一年臨立會任期完結後,決定不連任,退出政壇。

1997年獲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授予大紫荊勳章(GBM),成為香港首批大紫荊勳章得主之一。

2001年11月,杜學魁病逝。

2002年12月9日,杜葉錫恩發表公開信支持《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指條例比美國新加坡寬鬆[6]

2007年11月,杜葉錫恩公開支持葉劉淑儀參加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並讚揚她正直誠懇[7][8]。同年12月,杜葉錫恩不但批評剛剛當選為立法會議員的陳方安生對民生一竅不通,也批評她出任布政司政務司司長期間對教育不聞不問;杜葉錫恩更力斥她在出任社會福利署署長期間便應掌握到基層市民的苦況,而不應在參選立法會時才了解到基層市民的苦況[9]

2012年淡出政壇多年的杜葉錫恩談國教爭議,她表示看過國教課程指引的綱領,看不到有「洗腦」的地方,直指反對者態度才是「獨裁主義」的根本,無法容讓異己,呼籲港人體現民主、包容多元意見。[10]2014年亦曾撰文反對佔中並批評香港追求西方民主制度。

2015年:杜葉錫恩健康一直無大問題,亦沒患高血壓或心臟病[11]。直至2015年10月,她健康開始轉差[11]。同年12月7日,因身體不適入住觀塘基督教聯合醫院[12]。翌晨9時35分因肺部感染及年老機能衰退病逝[11]享嵩壽102歲[2][13]。包括時任特首梁振英、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時任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等建制、泛民政界人士均表哀悼[14][15]

榮譽

勳銜

榮譽博士學位

其他

參看

參考資料

  • 杜葉錫恩著、隋麗君譯,《我眼中的殖民時代香港》,香港:香港文匯出版社,2004年8月。
  • Tu, Elsie Hume Elliot,Colonial Hong Kong in the Eyes of Elsie Tu,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2003年。

內文引用

  1. ^ 1.0 1.1 1.2 1.3 Kevin Sinclair (編). Who's who in Hong Kong 4. Who's Who in Hong Kong Ltd.、Asia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Ltd. 1988: 389. 
  2. ^ 2.0 2.1 墳場研究 Cemetery Study 在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 www.facebook.com. 2020-08-02 [2020-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3). 杜葉錫恩的大殮及出殯儀式於翌日(20日)舉行,並由前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前任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時任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時任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時任香港中聯辦副主任仇鴻,前香港律政司司長梁愛詩等人扶靈,其遺體於出殯後移至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骨灰與其丈夫杜學魁長眠於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 
  3. ^ 前市政局議員杜葉錫恩病逝 終年102歲. 香港蘋果日報. 2015-12-08 [2015-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8) (中文(繁體)). 
  4. ^ 4.0 4.1 《香港良心見證》,亞洲週刊23期,2003年6月2日。
  5. ^ 5.0 5.1 《我眼中的殖民時代香港》(香港:香港文匯出版社),杜葉錫恩,2004年8月。
  6. ^ 6.0 6.1 前立法局成員杜葉錫恩支持23條立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人民網,2002年12月19日。
  7. ^ 杜葉錫恩女士支持葉劉淑儀女士參加立法會補選[失效連結]》,雅虎香港,2007年11月12日。
  8. ^ 杜葉錫恩讚葉太正直誠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文匯報,2007年11月14日。
  9. ^ 杜葉錫恩加入論戰 揭陳太為官對民生一竅不通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評社》,2007年12月17日。
  10. ^ 梁愛詩批若動輒強佔將致「無政府狀態」 明報 2012年9月5日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7-14.
  11. ^ 11.0 11.1 11.2 杜叶锡恩过去两个月健康转差 好友讚扬一生为弱势发声. 香港電台. 2015-12-08 [2015-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繁體中文)
  12. ^ 前市政局议员杜叶锡恩昨日入院 今晨病逝. 無綫新聞. 2015-12-08. (繁體中文)
  13. ^ 墳場研究 Cemetery Study 在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 www.facebook.com. 2019-06-02. 今天是前市政局、立法局議員Elise Elliott Tu 杜葉錫恩女士106歲的冥壽。 
  14. ^ 香港政坛元老杜叶锡恩病逝 终年102岁. BBC News 中文. 2015-12-08 (中文(簡體)). 
  15. ^ 香港廉政公署缔造者之一杜叶锡恩逝世 享年102岁|界面新闻 · 天下. www.jiemian.com.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