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大司空、司空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後漢書·百官志一》:「司空,公一人。掌水土事。凡營城起邑、浚溝洫、修墳防之事,則議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凡郊祀之事,掌掃除樂器,大喪則掌將校復土。凡國有大造大疑,諫爭,與太尉同。世祖即位,為大司空,建武二十七年,去『大』。」今據《後漢書》諸《帝紀》作此表,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大司空

《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載:「建武元年秋七月丁丑,以野王王梁為大司空。」

序次 爵位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皇帝
東漢大司空(25年—51年)
1 阜成侯 王梁 1年 25年—26年 漢光武帝
2 宣平侯 宋弘 4年 26年—30年
3 固始恭侯 李通 5年 31年—36年
4 安豐戴侯 竇融 7年 37年—44年
5 新息侯 朱浮 2年 44年-46年
6 杜林 1年 46年—47年
7 武始節侯 張純 3年 47年—51年

司空

《後漢書·光武帝紀下》載:「(建武)二十七年五月丁丑,詔曰:『昔契作司徒,禹作司空,皆無「大」名,其令二府去「大」。』《後漢書·孝獻帝紀》載:「(建安)十三年夏六月,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癸巳,曹操自為丞相。」

序次 爵位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皇帝
東漢司空(51年—208年)
1 武始節侯 張純 5年 51年—56年 漢光武帝
2 楊邑鄉侯 馮魴 5年 56年—61年 漢光武帝
漢明帝
3 伏恭 7年 61年—69年 漢明帝
4 牟融 6年 69年—75年
5 第五倫 10年 75年—86年 漢章帝
6 袁安 1年 86年—87年
7 阿陵侯[1] 任隗 5年 87年—92年 漢章帝
漢和帝
8 劉方 1年 92年—94年 漢和帝
9 武始侯[2] 張奮 3年 94年—97年
10 韓稜 1年 97年—98年
11 巢堪 4年 98年—102年
12 龍鄉侯 徐防 2年 102年—104年
13 陳寵 1年 104年—106年
14 福亭侯 尹勤 1年 106年—107年 漢殤帝
漢安帝
15 周章 1年 107年 漢安帝
16 張敏 4年 107年—112年
17 劉愷 3年 112年—115年
18 袁敞 1年 115年—117年
19 李郃 3年 117年—120年
20 陳褒 1年 120年—122年
21 劉授 3年 122年—125年
22 陶敦 1年 125年—126年 漢順帝
23 張晧 2年 126年—129年
24 王龔 3年 129年—133年
25 孔扶 1年 133年—134年
26 王卓 2年 134年—137年
27 郭虔 4年 137年—141年
28 趙戒 5年 141年—146年 漢順帝
漢沖帝
漢質帝
漢桓帝
29 安國康侯 袁湯 1年 146年—147年 漢桓帝
30 安樂文恭侯 胡廣 4年 147年—151年
31 亢忠侯 黃瓊 1年 151年—152年
32 趙戒 1年 152年—153年
33 房植 1年 153年—155年
34 韓縯 2年 155年—157年
35 孫朗 2年 157年—159年
36 盛允 1年 159年—160年
37 虞放 1年 160年—161年
38 亢忠侯 黃瓊 1年 161年
39 劉寵 2年 161年—163年
40 周景 1年 163年—165年
41 劉茂 2年 165年—166年
42 宣酆 1年 166年—168年 漢桓帝
漢靈帝
43 王暢 1年 168年 漢靈帝
44 劉寵 1年 168年
45 許栩 1年 168年—169年
46 劉囂 1年 169年—170年
47 橋玄 1年 170年—171年
48 來豔 1年 171年
49 宗俱 1年 171年-173年
50 臨晉文烈侯 楊賜 1年 173年
51 唐珍 1年 173年—174年
52 許訓 1年 174年—176年
53 劉逸 1年 176年—177年
54 陳球 1年 177年
55 陳耽 1年 177年—178年
56 來豔 1年 178年
57 袁逢 1年 178年-179年
58 張濟 5年 179年—184年
59 張溫 1年 184年-185年
60 臨晉文烈侯 楊賜 1年 185年
61 許相 1年 185年—187年
62 丁宮 1年 187年—188年
63 劉弘 1年 188年—189年 漢靈帝
東漢後少帝
64 郿侯 董卓 1年 189年 東漢後少帝
漢獻帝
65 臨晉侯[3] 楊彪 1年 189年 漢獻帝
66 荀爽 1年 189年—190年
67 種拂 1年 190年—191年
68 淳于嘉 1年 191年—192年
69 臨晉侯 楊彪 1年 192年—193年
70 江南亭侯 趙溫 1年 193年
71 張喜 1年 193年—196年
72 武平侯[4] 曹操 11年 196年—208年

御史大夫

劉昭註《後漢書·志第二十四百官一》:「世祖即位,為大司空 應劭《漢官儀》曰:綏和元年罷御史大夫。官法周制,初置司空,議者初以縣道官獄司空,故覆加大為大司空,亦所以別大小之文。 ,建武二十七年,去『大』。 《漢舊儀》曰:〈御史大夫勅上計丞長史〉曰:「詔書殿下,佈告郡國,臣下承宣無狀,多不究,百姓不蒙恩被化,守長吏到郡,與二千石同力,為民興利除害,務有以安之,稱詔書。郡國有茂才不顯者言,殘民貪污煩擾之吏,百姓所苦,務勿任用。方察不稱者,刑罰務於得中,惡惡止其身,選舉民侈過度,務有以化之。問今歲善惡孰與往年。對上。問今年盜賊孰與往年,得無有群輩大賊,對上。」臣昭案獻帝建安十三年,又罷司空,置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郗慮。慮免,不得補。荀綽《晉百官表》注曰:獻帝置御史大夫,職如司空,不領侍御史。」又《後漢書·獻帝紀》載:「(建安十三年)夏六月,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八月丁未,光祿勳郗慮為御史大夫。」

序次 爵位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皇帝
東漢御史大夫(208年-220年)
1 郗慮 不詳 208年-214年-? 漢獻帝
2行 劉艾[5] 不詳 ?-215年-?
3兼 張音[6] 1年 220年

註釋

  1. ^ 承襲父親任光爵位
  2. ^ 承襲父親張純爵位
  3. ^ 繼承父親楊賜爵位
  4. ^ 213年,晉封魏公,216年,晉封魏(武)王
  5. ^ 《獻帝傳》:「……今進君爵為魏王,使使持節行御史大夫、宗正劉艾奉策璽玄土之社,苴以白茅,金虎符第一至第五,竹使符第一至十。……」
  6. ^ 《獻帝傳》:「……使使持節行御史大夫事太常(張)音,奉皇帝璽綬,王其永君萬國,敬御天威,允執其中,天祿永終,敬之哉?……」

參見

參考資料

  • 《後漢書》 范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