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朝(1114年—1178年),字謙之,號艾軒,興化軍莆田(今屬福建)人,宋代官員。

生平

鄭俠之女婿。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出生。少年好學,紹興五年(1135年),赴禮部試不第,從尹焞游。紹興八年(1138年)再試,又不中。隨名儒陸子正學習,通曉六經與百家之學。紹興十年(1140年),在黃石東井紅泉宮創辦「紅泉義學」,人稱為「南夫子」。一時儒風振起,洛學廣傳。[1]方翥友好。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授左迪功郎,調任袁州司戶參軍,改永福(今永泰)知縣。乾道五年(1169年)任秘書省正字實錄院檢討,遷著作佐郎。乾道九年(1173年),得罪知樞密院事張說,被外調任廣西提點刑獄,改提點廣東刑獄。再遷國子祭酒,兼太子左諭德。[2]淳熙四年(1177年),升任中書舍人侍講。因反對權相曾覿薦舉謝廓然賜同進士出身,並任殿中侍御史,憤而辭官。改出知婺州(今浙江金華)。晚年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世稱艾軒先生。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卒,年六十五歲。[3]諡文節。朱熹感嘆地說:「某少年過莆,見林謙之、方次雲深道理,極精細。退而思之,忘寢食者數時」。有《艾軒集》10卷。[4]

家庭

屬長城林氏,並非屬於九牧林的。

曾祖父林南一

祖父林繁

父林勉,母魯氏

娶徐氏、鄭氏,生六子女一[5]

婿黃安石、方大東。侄孫婿方伯佑。黃安石父親黃府 (字用藏)和朱熹是姻親,黃府之女嫁朱熹長子。

外孫黃近 (外孫媳吳氏)、黃遠 (外孫媳詹氏)。

註釋

  1. ^ 宋元學案·衡麓學案》記載:「自南渡後,洛學中微,朱張未起,以經行倡東南,使諸生函詠體踐,知聖賢之心不在訓詁者,自莆南夫子始。」
  2. ^ 宋史》卷433:「出為提點廣西刑獄,移廣東。召拜國子祭酒兼太子左諭德。」
  3. ^ 周必大《朝散郎充集英殿修撰林公神道碑》載:「艾軒、公自號也。隆興元年(1163年)調袁州司戶參軍,未上、召對,改左承奉郎、知永福縣。大臣論薦不已,召試館職。乾道五年(1169年)七月,遂入為秘書省正字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官;六年、佐著作兼司勳司封郎官;七年、遷著作郎兼郎禮部;八年、進國子司業兼太子侍讀、史職如故;九年、請外、以直顯謨閣提點廣西刑獄。淳熙改元(1174年),易使東路;二年、茶冦自荊湖剽江西,薄嶺南,其鋒銳甚。公自將郡兵,檄摧鋒,統制路海。本路鈐轄黃進,各以其軍分控要害。會有詔徙公轉運副使,公謂賊勢方張,留屯不去,督二將遮擊,俘獲相繼。賊驚懼宵遁,上聞之,喜曰:林某(光朝)儒生,乃知兵也。加直寶文閣,召拜國子祭酒太子左諭德。四年(1177年)二月乙亥,駕幸國子監,命講《中庸》。上大稱善,面賜金紫。己丑,除中書舍人。為誥有古風。坐繳奏新御史除目,改權工部侍郎。請外,以朝散郎充集英殿修撰、知婺州。引疾,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五年(1178年)五月六日卒。」
  4. ^ 《四庫全書總目》之「艾軒集」條載:「平生不喜著書,既沒後,其族孫同叔褒其遺文為十卷,陳宏序之,後其甥方之泰搜求遺佚,輯為二十卷。刻於鄱陽,劉克莊序之。」
  5. ^ 周必大《朝散郎充集英殿修撰林公光朝神道碑》,墓誌沒載林光朝女婿名,但卻在金墩黃氏有記載,林光朝女婿是黃安石。周必大不知道其婿名字,可能不熟悉黃家。不過奇怪的是,墓誌沒記載其鄭氏夫人。但鄭俠的墓誌名卻有記載,林光朝是鄭俠二女婿。

延伸閱讀

[]

 宋史/卷433》,出自脫脫宋史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