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二世:權力與激情

《查理二世:權力與激情》是一部由BBC與美國A&E電視網聯合製作的、於2003年在BBC第一台播出的4集電視劇,並在經過大量剪輯後同時在北美發行。製片人為凱特·哈伍德,導演為喬·賴特,編劇為阿德里安·霍奇斯。

查理二世:權力與激情
Charles II: The Power and The Passion
基本資料
導演喬·賴特
監製凱特·哈伍德英語Kate Harwood
編劇阿德里安·霍奇斯英語Adrian Hodges
主演魯弗斯·休厄爾
海倫·麥克勞利
馬丁·特納
伊恩·麥克迪阿梅德
配樂羅伯特·萊恩
攝影里薩德·列澤夫斯基
剪接保羅·托特希爾
片長235分鐘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2003年11月16日–12月7日
發行商英國廣播公司

概要

該劇主要講述了英格蘭國王查理二世自1658年到1685年間的故事,從斯圖亞特復辟之前到其駕崩之間的故事。雖然劇中開頭提到了查理深受其父親查理一世在內戰後於1649年被處死的傷害,但故事主線始於1658年其流亡於安特衛普期間。該劇主要講述的是查理二世的宮廷,以及他與議會的衝突(本質上與導致查理一世議會之間的戰爭的矛盾並無不同)、他的繼承人問題、他與家人、情婦以及私生子第一代蒙茅斯公爵的關係。

該劇描述了查理二世貪圖享樂,將政務丟給他的大臣愛德華·海德,但又對海德的家長式行為越來越惱火。罷免海德後,他親自掌權,保證君權不會受到議會的制約,並決定在他沒有婚生子女的情況下由其弟約克公爵(後來的詹姆斯二世和七世)繼承王位(儘管查理反對其改宗天主教)。

該作品於 2004 年獲得英國學院電視獎最佳連續劇獎。作曲家羅伯特·萊恩在第 32 屆國際艾美獎上獲得迷你劇、電影或特別節目(戲劇性下劃線)傑出音樂作曲提名。 [1]

美國和英國版本之間差異的總結

它在美國以「末代國王:查理二世國王的權力與激情」為名放映。然而,這個版本相比於英國版經過了大量剪輯。英國原版為四集連續劇。而美國版為兩集90分鐘(加上廣告2小時)的劇集,相比英國版而言,一個多小時被剪掉。

美版剪輯通常很少考慮劇本的連續性或連貫性。除非另有說明,所謂被遺漏的項目是指在美國上映的版本和可用的 DVD 版本。

第一,在英版中英法《多佛密約》包含一個秘密條款,規定查理二世向其表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承諾皈依天主教,而路易十四承諾向查理二世提供巨額資金援助以及在必要時派出6000人軍隊。而美版中則沒有涉及條約的具體細節。

其次,美版也沒有提到查理二世在秘密條款問題上對白金漢公爵魯珀特·格雷夫斯飾)實施的計謀(白金漢在不知曉秘密條款的情況下簽署了多佛條約,而如果秘密條款被公開白金漢作為條約見證人會被指控叛國,使得白金漢不得不與查理二世站在同一條戰線)。這使得白金漢後來反對國王堅持讓約克公爵(查理·克里德-邁爾斯飾)繼承王位的主張,似乎只是出於惡意和嫉妒,而不是出於背叛感。

第三,美版也沒有解釋約克公爵與愛德華·海德(1661年被封為克拉倫登伯爵)的女兒安妮(塔比莎·瓦迪飾)的婚姻。安妮僅出場兩次,包括查理二世接見布拉干薩的嘉芙蓮(後來的嘉芙蓮王后)時,以及王后在坦布里奇韋爾斯(當時很多貴族以及富家女都去那裏治療不孕不育) 「下水」時與卡索梅恩夫人交談時。約克公爵與查理二世爭論安妮與約克公爵離婚的部分也被刪除,這讓不熟悉歷史的觀眾更加迷惑了。


英版中,亨麗埃塔(查理二世的妹妹,劇中稱為「米內特」)、路易絲·德·克魯瓦勒路易十四(分別由安妮-瑪麗·杜芙、珀金斯·蒂埃里和梅拉尼·蒂埃里飾演)之間的對話全部以法語進行,配有英文字幕。在美版中,或許因為美國觀眾不喜歡字幕,路易十四要求米內特擔任他給查理二世的使節的對話是英文的。

另一個被剪掉的場景是米內特的丈夫、臭名昭著的同性戀浪蕩子奧爾良公爵(在劇中被稱為「Monsieur」,傳統上用於稱呼國王最年長的弟弟),在侮辱她之後毆打並強姦她。

總而言之,A&E 的剪輯扭曲了查理二世的個性和政治策略,而在英國放映的版本則更充分地展示了查理二世的「狡黠」(正如威爾·杜蘭特阿里爾·杜蘭特在《路易十四時代》中所說的那樣)以及他願意在需要時犧牲忠誠的僕人。事實上,美版剪輯似乎很少考慮的連續性或敘事連貫性。

美國版本將查理二世描述為英格蘭最後一位「專制」君主。這與歷史現實不相符。事實上,查理二世在晚年只是靠拿了法國的錢來維持議會的獨立性。他還確保他的兄弟繼承王位,不是通過皇家命令,而是通過議會的演習,國家不願在 1640 年代的第一次和第二次英國內戰之後這麼短的時間內看到另一場內戰。

完整的 BBC 版本更詳細、更連貫地介紹了查爾斯的生平和(暫時)戰勝他在議會中的對手的故事。

三個簡短的裸體場景也被刪除。

歷史真實性

製作組和編劇試圖在將27年的歷史壓縮到4小時的限制下,讓這個版本儘可能貼近歷史。劇本似乎深受Antonia Fraser 1979 年暢銷傳記《查理二世》的影響。在《查理二世的創作》一書中,魯弗斯·塞維爾表示,他以弗雷澤的書為指導來描繪倒數第二位斯圖亞特國王。

腳本中有一些事實問題被更改或省略。

  • 劇本暗示,在白金漢公爵的一份聲明中,他和查爾斯的父親都為保皇黨事業而戰死。事實上,第一代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 (George Villiers ) 於 1628 年被一位心懷不滿、或許精神失常的海軍軍官約翰·費爾頓 (John Felton) 暗殺[2]
  • 查理二世應議會的邀請抵達英格蘭登基之前,承諾大赦「除了那些被議會豁免的人之外的所有[他的敵人]」。經過多次辯論,議會決定赦免查理一世的所有敵人,但那些簽署後者死刑令的人除外。該系列將查爾斯描繪成在殘酷處決了一些人(實際上是 15 人)之後赦免了他父親的一些「兇手」。事實上,未被處決的十三人並沒有被赦免,而是被判處終身監禁。 [3]
  • 在一個僅以英國版本顯示的場景中,可以看到查爾斯將一張紙扔進了火中,其上下文強烈暗示這是他與露西沃爾特之間的婚姻契約,露西沃爾特是他最喜歡的人的母親,但命運多舛,親生兒子,蒙茅斯公爵詹姆斯。查爾斯與露西沃爾特的所謂婚姻受到歷史學家的強烈質疑。
  • 在上面,查爾斯讓他的朋友兼顧問白金漢公爵對多佛條約的秘密條款一無所知。白金漢後來被派往巴黎與路易十四簽訂虛假條約。這完全被排除在迷你系列之外。 [3]
  • 在一個場景中,查爾斯在白廳宮的公寓裏拜訪了他的情婦卡索梅恩,卻發現她和年輕的約翰·丘吉爾躺在床上,後者是未來的馬爾伯勒公爵,後者將成為英格蘭最著名的軍事指揮官之一,並在英國歷史上發揮重要作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國王和丘吉爾之間進行了簡短的對話。事實上,卡斯爾梅恩夫人在她的一所房子裏,丘吉爾從窗戶跳下以避免與國王發生衝突。 [3]
  • 儘管愛德華海德爵士在 1661 年被國王封為克拉倫登伯爵,但他在整個迷你劇中都是如此稱呼。因此,從那時起,他就被歷史學家恰當地稱為克拉倫登。同樣,阿什利勳爵,被稱為沙夫茨伯里伯爵,儘管他直到 1674 年才獲得這一頭銜。據推測,這兩個名字經常被使用,以避免混淆不熟悉那個時期的觀眾。

劇本中也有一定的疏漏。

  • 雖然迷你劇以查理一世被處決開始,在查理二世的噩夢中出現,但後者故事的真正開始是他 1658 年在安特衛普的流放。事實上,這是查爾斯在流放 15 年期間流浪的許多地方中的最後一個,包括錫利群島澤西島海峽法國,以及短暫的蘇格蘭。唯一提到這些遊蕩的地方是查爾斯和白金漢公爵之間的和解場景,當時查爾斯在回應白金漢的聲明時說,「當他們感到內疚時,[議會] 會做出令人驚訝的事情。」查爾斯的回答是,「他們認為金錢會讓我忘記過去的二十年。好吧,他們會發現我記性很好。」
  • 查爾斯告訴他的侄子奧蘭治的威廉,「他的兩個姐妹」都死了。查爾斯有三個姐妹:瑪麗、伊利沙伯和「米內特」(亨麗埃塔·安妮)。奧蘭治的威廉的母親瑪麗於 1660 年去世。伊利沙伯在被國會議員囚禁期間死去(見圓顱黨 ),但兩個版本都沒有提到她。

演員

英格蘭王室

演員 飾演角色 備註
魯弗斯·休厄爾 查理二世 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國王(1661-1685),被稱為「快活王」。
Shirley Henderson 嘉芙蓮王后 布拉干薩的嘉芙蓮,查理二世王后,天主教徒。三度流產故喪失生育能力,但國王拒絕與其離婚。
查理·科里德-米爾斯 約克公爵 詹姆斯·斯圖亞特,查理二世弟弟,後皈依天主教。即位後為詹姆斯二世及七世,後被議會廢黜
Martin Turner 查理一世 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國王(1625-1649)。查理二世、約克公爵、格洛斯特公爵及米內特父親。英格蘭內戰後被斬首。
戴安娜·瑞格 亨利埃塔·瑪麗亞王后 法蘭西的亨利埃塔·瑪利亞。查理一世王后,天主教徒。
肖恩·比格斯塔夫 格洛斯特公爵 亨利·斯圖亞特,查理二世弟弟。死於天花。
Jochum ten Haaf 奧蘭治親王威廉 荷蘭執政,約克公爵女婿,瑪麗·斯圖亞特妻子。後與妻子被議會邀請共治英格蘭,為國王威廉三世。

國王的情婦與私生子

演員 飾演角色 備註
海倫·麥克洛瑞 卡索梅恩伯爵夫人 芭芭拉·威里爾斯,名義上是羅傑·帕門爾的妻子,實為查理二世的情婦。後被驅逐出宮。
Emma Pierson 奈爾·圭恩 暱稱「內利」,演員,查理二世的情婦。
Mélanie Thierry 路易絲·德·克魯阿爾 法國人,查理二世的情婦。
克里斯蒂安·庫爾森 蒙茅斯公爵 第一代蒙茅斯公爵詹姆斯·斯科特。查理二世私生子和事實上的長子。覬覦王位,詹姆斯二世即位後叛亂,後失敗並被斬首。
Ryan Nelson 少年時期

英格蘭大臣

演員 飾演角色 備註
魯珀特·格雷夫斯 白金漢公爵 第二代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曾支持查理二世,後與沙夫茨伯里伯爵聯合,成為國王的對手。
Ian McDiarmid 克拉倫登伯爵 第一代克拉倫登伯爵愛德華·海德。查理二世流亡時期和執政早期的導師和主要政治顧問。後被迫為英荷戰爭失敗負責而下台並流亡海外。約克公爵詹姆斯·斯圖亞特第一任妻子安妮·海德的父親。
馬丁·弗里曼 沙夫茨伯里伯爵 第一代沙夫茨伯里伯爵安東尼·阿什利-柯柏,議會議員。初期支持斯圖亞特復辟,後轉向反對絕對君權。輝格黨領袖,反對將約克公爵列為王位繼承人。
肖恩·丁沃爾 丹比伯爵 即第一代利茲公爵托馬斯·奧斯伯恩。托利黨領袖,支持國王。後被迫為多佛條約負責而下台流亡。
Garry Cooper 蒙克將軍 英格蘭陸軍將領。主張迎回查理二世。
Robert East 阿靈頓伯爵 Henry Bennet, 1st Earl of Arlington
Peter Wight 奧蒙德公爵
Richard Rowlands Roger Palmer, 1st Earl of Castlemaine 卡索梅恩伯爵夫人名義上的丈夫
Andrew Woodall Arthur Capell, 1st Earl of Essex
James Greene William Howard, 1st Viscount Stafford
西蒙·伍茲 丘吉爾上尉 第一代馬爾博羅公爵約翰·丘吉爾

法蘭西王室

演員 飾演角色 備註
Anne-Marie Duff 米內特 英格蘭的亨利埃塔,查理二世的妹妹,奧爾良公爵夫人。作為法王路易十四特使促成了《多佛條約》。
Thierry Perkins-Lyautey 路易十四 法蘭西國王。被稱為「太陽王」。
Cyrille Thouvenin 「殿下」 奧爾良公爵菲利普一世,米內特的丈夫。

天主教陰謀有關

演員 飾演角色 備註
大衛·布拉德利 Sir Edmund Berry Godfrey
埃迪·馬森 提圖斯·奧茨 牧師。炮製了天主教陰謀。

其他人物

  • 彭雅思 ... Lady Frances Stewart
  • Nick Bagnall ... Hopkins
  • Predrag Bjelac (as Pedja Bjelac) ... 葡萄牙廷臣
  • Vitezslav Bouchner ... Victim #3
  • Sarah Cameron ... Young girl
  • Brian Caspe ... Doctor #2
  • Minja Filipovic ... 布拉干薩的安娜
  • Zuzana Hodkova ... Lady in Waiting to Queen Henrietta Maria
  • Dorian Lough ... Clifford
  • Curtis Mathew ... Victim #2
  • Jan Nemesovsky ... Victim #1
  • Michael Pober ... Tutor
  • Joel Sugerman ... Antwerp servant
  • Simon Treves ... M.P.
  • Pip Torrens ... Charles Hart

參考文獻

  1. ^ Rob Lane. Television Academy Emmys. [25 October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4). 
  2. ^ Britannica.com. [2023-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26). 
  3. ^ 3.0 3.1 3.2 Durants, The Age of Louis X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