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俊疇(?—?)天津人,清朝中華民國鐵路工程師。

生平

柴俊疇是天津北洋武備學堂鐵路工程班1893年首屆畢業生。畢業後先任關內外鐵路工程司,後來參與京張鐵路建設。1907年7月18日(清朝光緒卅三年六月九日)陪同詹天佑選線。1907年5月率員勘測設計京門支線。1909年10月5日(清朝宣統元年九月二日)被授予州同歸部銓選[1]

京張鐵路開始籌建後,多名當年天津北洋武備學堂鐵路工程班畢業生被派去參與京張鐵路勘測和修築,其中有陳西林俞人鳳翟兆麟和柴俊疇等。詹天佑在《京張鐵路工程紀略》中寫道:「本路工程始終出力各員為:正工程司顏君德慶、陳君西林、俞君人鳳、翟君兆麟,工程司柴君俊疇、張君鴻誥蘇君以昭張君俊波,余繁不及備載。」[2]

在京張鐵路勘測階段,詹天佑、陳西林、張鴻誥、徐文炯先詳細定線,將整條線路劃分成3段,分別派工程司勘測。鄺孫謀、俞人鳳和柴俊疇主要負責第一段柳村至南口的勘測。顏德慶、陳西林、張鴻誥和蘇以昭負責第二段南口至岔道城的勘測,該段是京張鐵路最難修的地段,關溝段就在其中。翟兆麟和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畢業生劉錡李鴻年耿瑞芝負責第三段岔道城至張家口的勘測,該段中的鷂兒梁山峭坡陡,修築難度不下於關溝段,詹天佑曾親自參與此處的選線比對。京張鐵路先後共修4條支線,京門支線和雞鳴驛煤礦支線均是為煤炭運輸而建[2]

1914年6月至9月,柴俊疇參與北京環城鐵路初測。中華民國時期,柴俊疇歷任京綏鐵路局副總工程司兼京豐總段長(1919年)等職[1]

1916年4月1日,中華工程師學會會長詹天佑向柴俊疇頒發會員證,編號第二十六號。1962年,柴俊疇之子柴壽縥將該會員證捐贈給青龍橋詹天佑陳列室,1987年撥交詹天佑紀念館,在中國鐵道博物館第二批文物定級時被定為國家二級文物[3]

參考文獻

  1. ^ 1.0 1.1 許勇,天津武備學堂與中國鐵路精英,世紀橋2011年21期
  2. ^ 2.0 2.1 翟兆麟和他的比例尺. 人民鐵道網. 2015-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3. ^ B4 百年铁路见证:中华工程师学会会员证书. 人民鐵道網. 2014-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