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旋迪娜

強烈熱帶氣旋迪娜(英語:Intense Tropical Cyclone Dina)是2002年1月中到下旬出現在西南印度洋的一個熱帶氣旋,在留尼汪部分地區引發了創紀錄的洪澇災害。系統源於2002年1月15日查戈斯群島附近海域的一股熱帶擾動,由於所在區域有利於熱帶氣旋形成,該擾動迅速發展,到1月17日時,系統已在向西南方向移動的過程中發展出足夠對流,成為熱帶低氣壓。此後不久,系統進入爆發性增強期,其風速於1月18日達到每小時120公里。1月20日,迪娜達到風力時速215公里的最高強度,成為強烈熱帶氣旋。幾小時後,風暴從羅德里格斯島以北約150公里洋面經過。1月21日,風暴以強烈熱帶氣旋強度衝擊毛里裘斯和留尼汪,然後轉向南下並逐漸減弱,最終於1月25日轉變成溫帶氣旋。系統殘留加速向東南方向前進,氣象部門一直追蹤至1月28日,之後這些殘留由極地低壓槽吸收。

強烈熱帶氣旋迪娜
Intense Tropical Cyclone Dina
強烈熱帶氣旋(法國英語Météo-France
四級熱帶氣旋(美國
1月20日,正處最高強度的熱帶氣旋迪娜
形成2002年1月17日
消散2002年1月28日
2002年1月25日起轉變成溫帶氣旋
最高風速10分鐘持續 215公里/小時(130英里/小時)
1分鐘持續 240公里/小時(150英里/小時)
最低氣壓910百帕毫巴);26.87英寸汞柱
死亡直接致使5人死亡,間接導致10人喪生
損失$2.87億(2002年美元
影響地區毛里裘斯留尼汪
2001-2002年西南印度洋熱帶氣旋季的一部分

毛里裘斯和留尼汪狂風肆虐、普降暴雨,遭受到大範圍的「災難性」破壞。毛里裘斯全島都在風暴期間停電,大量建築物出現結構性損傷。該國農業和財物損失分別達到4700萬美元和5000萬美元。迪娜造成毛里裘斯9人遇難,其中羅德里格斯島近海5人,毛里裘斯主島4人。留尼汪受到更大規模的破壞,局部地區3天的累計降雨量高達2102毫米。洪水摧毀了許多民房,還衝毀了多條道路,並造成災難性的農業損失。時速高達280公里的破壞性狂風也中斷了通訊。留尼汪共有6人死亡,經濟損失估計達1.9億美元。

氣象歷史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圖例
  熱帶低氣壓(≤62 km/h)
  熱帶風暴(63–118 km/h)
  一級(119–153 km/h)
  二級(154–177 km/h)
  三級(178–208 km/h)
  四級(209–251 km/h)
  五級(≥252 km/h)
  未知

1月15日,位於南印度洋輻合帶內(與季風槽相連的擴展對流區)、查戈斯群島附近海域的一股熱帶擾動開始組織起來。雷暴逐漸組織,[1]並關聯有微弱的環流,所處洋面的風切變為中等強度[2]。1月16日,迪戈加西亞島以東約750公里海域發展出顯著的低氣壓。由於受到風切變的持續影響,雷暴主要位於系統西部邊緣,系統在這種情況下通常無法得到顯著發展。系統沿高壓脊的北側向西南方向移動,雖然仍然受風切變影響,但還是在1月16日晚發展成熱帶擾動。接下來系統迅速組織,[1]雨帶也伴隨着對流的增長逐漸發展出來[2]

協調世界時1月17日凌晨0點,法國氣象局將熱帶擾動升級成熱帶低氣壓,並在6小時後進一步將系統升級成熱帶風暴迪娜[3]。此後不久,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2],並於當天開始針對迪戈加西亞島以南約425公里洋面的氣旋發佈公告[4]。風暴迅速增強,發展期間經德沃夏克分析法得出的T數值每6小時就提高了0.5[1]。1月17日晚,迪娜開始發展出風眼[4],法國氣象局於UTC1月18日中午12點將之升級成熱帶氣旋,其強度與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一級颶風相當。這時距系統首次歸類為熱帶擾動還只過了36小時,與之相比,西南印度洋的大部分熱帶氣旋都要花5天時間才能有如此幅度的增強[1]。此外,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於3小時前將迪娜升級成熱帶氣旋[4]

迪娜的風眼很小,直徑僅20公里[1],很快就變得層次分明[4],只是從衛星圖像看還是因受中心密集雲區阻擋而顯模糊[1]。1月19日,由於南面的高壓脊增強,氣旋轉向西南偏西,行進速度也有放緩[2]。風暴的增強速度減慢,但很快就於1月19日晚迅速強化[1],到次日清晨就已達到強烈熱帶氣旋標準[3]。風眼周圍由深層對流組成的風眼牆環繞,迪娜於1月20日達到最高強度。根據衛星數據估算,氣旋的最大持續風速約在每小時235至259公裏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估計風暴在羅德里格斯島東北偏北方向約205公里洋面達到1分鐘持續風速每小時240公里的最高強度。[5]法國氣象局也在幾乎同一時間估計迪娜達到了10分鐘持續風速每小時215公里的最高強度[3]。達到最高強度時,氣旋的結構非常對稱,產生的陣風時速估計高達300公里[1]

迪娜的前進速度在1月20日接近最高強度期間進一步放緩,並略朝西面轉向。風暴之前的路線會直接經過羅德里格斯島,但經過這次轉向,氣旋最終在該島以北約150公里海域掠過。接下來,迪娜進入眼牆置換周期,風眼牆外形成更大的風眼牆,並且原本的風眼牆逐漸消亡。這一過程使氣旋略有減弱,但在逼近毛里裘斯留尼汪的過程中仍然保持着大部分強度。1月21日晚,風暴從毛里裘斯馬勒勒角以北約65公里洋面經過,當地的10分鐘持續風速估計為每小時185公里,不過系統產生的最強風速始終位於海上。[1]在此期間,迪娜的風眼變得不對稱,直徑擴大到85公里[6]

次日晚上,氣旋又從留尼汪北海岸以北約65公里海域掠過,根據之前的預測,風暴會直接在島上經過,但由於迪娜在距該島還有不遠距離時突然加速向西移動,因此留尼汪免於受到系統的最強風力襲擊[1]。這一轉向發生時,氣旋正與留尼汪的高原地形發生相互作用。同時,多普勒氣象雷達顯示風暴中心的最高反射率值為40至60公里。[6]1月23日,由於高壓脊進一步向東南方向移動,納娜加速向西南方向前進,並在此過程中減弱到低於強烈熱帶氣旋標準[3]。由於逐漸逼近的低壓槽導致風切變增加,風暴逐漸減弱,到1月23日晚,其風眼已經消失。次日,環繞中心的對流基本消亡,迪娜也降級成熱帶風暴[1]。1月24日晚,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停止針對系統發佈公告[2],約24小時後,法國氣象局將迪娜歸類為溫帶氣旋[3]。系統加速向東南方向前進,於1月28日被一片極地低壓槽吸收[1]

防災措施、影響和善後

毛里裘斯

 
1月23日,氣旋迪娜逼近留尼汪

距氣旋迪娜吹襲毛里裘斯還有不到一天時,該國官員關閉了許多學校、政府辦事處、企業和港口。全國進入緊急狀態,要求面臨最大風險的居民尋求庇護[7]。進出該國的所有航班均予取消「等待進一步通知」[8]。全島共有259人前往避難所求助[9]。據美國太空總署估算,風暴逼近該國時可能產生高達12.2米的風暴潮[注 1][11]

羅德里格斯島是第一個受到風暴影響的島嶼,當地陣風時速有122公里[2]。島上降雨量不高,最高的羅切邦迪耶(Roche Bon Dieu)約有94毫米,該島近海有5名漁夫因氣旋喪生[1]。毛里裘斯多地測得颶風強度風力,該國主島的陣風時速以莫納山最高,達230公里[2]首都路易港附近的一處氣象站記錄下每小時206公里的陣風風速[1]。迪娜經過期間,毛里裘斯普降暴雨,皮耶爾雷豐德(Pierrefonds)達到全國最高的745.2毫米[2],其中大部分都是在約24小時內降下,超過當地一整個月的平均降雨量[1]。瓦科阿-菲尼克斯測得935.9毫巴百帕,27.64英寸汞柱)的氣壓[2]。洪災和泥石流對公共供水系統造成極大擾亂,大部分居民失去自來水供應[12]

羅德里格斯島和毛里裘斯的電力供應和通訊因風暴陷入癱瘓,其中羅德里格斯島的供電完全中斷,毛里裘斯的停電率也有90%。在約10個小時的時間裏,該國與外界的通訊完全中斷。全國共28萬電信線路中有約5萬受到持續性的嚴重破壞,導致長時間停電。維修人員估計,供電要到風暴過去近1星期後的1月27日才能完全恢復。[13]毛里裘斯還有大範圍地區斷水[1]。該國多所學校受到嚴重破壞,為安全起見,所有班級停課至1月29日[12]。風暴也造成了相當可觀的農業損失,約有15公噸麵粉和20公噸大米毀於一旦,初步估算島上的甘蔗損失達4700萬美元[2][12]。毛里裘斯共因迪娜遭受了5000萬美元的財產損失[14],還有4人喪生,其中3人是因交通事故遇難,另一人則是在風暴前的準備工作期間死亡[1]

風暴過去後,政府官員派出流動特別工作組協助救災工作[9]。毛里裘斯設立紅十字會配送中心,到1月25日時已為超過500人提供食品和衣物[15]。雖然受災程度嚴重,但該國政府拒絕向國際社會求助[14]。不過,挪威政府還是向毛里裘斯提供了價值1萬美元的的資助[16]。由於氣旋迪娜及其他多種氣象因素的共同影響,2002年的毛里裘斯總體經濟遭受重創。年度經濟增長率從2001年的約5%下跌了約1.9個百分點。其中甘蔗產業的損失最為慘重,減產達19.3%。[17]

留尼汪

 
風暴過後留尼汪聖魯的一角

由於迪娜行經海域距留尼汪很近,該島大部分地區的風力都達到颶風強度。島上記錄下的最強陣風位於麥多火山,達每小時280公里,但從法國氣象局的多普勒氣象雷達所受破壞來看,陣風時速已超過300公里[2]拉普蘭-德卡夫爾平原在至少15個小時的時間裏所測陣風時速都超過150公里[1]。狂風造成大面積破壞,引起通訊癱瘓、基礎設施受到毀滅性打擊,超過16萬戶家庭失去供電,佔全島人口的近70%[18][19],部分區域停電時間長達9天[1]。此外,島上有25%的地區自來水供應中斷[19]。當地無線電和電視節目也因發報機受損中斷了數天。聖但尼有兩人被倒塌的牆壁砸成重傷[18]。不過,強風對留尼汪造成的破壞主要局限於窗戶和水槽破損,以及金屬板材和壁板被刮飛等。受災最嚴重的主要是海拔較高的開闊地帶,或是出現管道風的區域。[20]

迪娜產生的暴雨引起山洪爆發和多起山泥傾瀉,對交通造成進一步的不良影響,迫使至少2500人前往公共避難所尋求庇護[18][19]。部分地區的24小時降雨量超過400毫米,其中貝萊孔布休閒旅館測得的24小時降雨量高達953毫米,並且兩天的降雨量更達1360毫米[2]。希科平原的降雨量達到全島最高的2102毫米。由於之前的降水已經令地面含水量飽和,迪娜產生的瓢潑大雨導致島上許多河流泛濫。卡布里斯河水位創下新紀錄,另外還有三條河流到達史上第二高水位,僅次於1989年氣旋弗林加引起的洪災。[21]留尼汪島通常較為乾旱的西部發生連場暴雨,引發嚴重洪災[1]。洪水造成水質大幅下降,流量急劇上升,對許多生態系統構成不利影響。不過,當地於2002年7月展開的風暴後調研結果表明,洪水對這些生態系統的影響並不是災難性的,最終都會逐漸恢復。嚴重的地表徑流使得研究人員擔心珊瑚礁會因水華受損。[20]許多道路因洪水受損或是被其沖毀,造成約3760萬美元的損失[20]聖約瑟夫省Saint-Joseph department)的林格文村(Lengevin)有35戶家庭被迫撤離[18]。洪水還進一步引發多起山泥傾瀉,使得交通進一步受阻,數以百計的居民被困[20]。留尼汪各地農業遭受災難性打擊[22],估計損失高達6670萬美元[2]

風暴摧毀了島上所有的水果和蔬菜,香草天竺葵受損嚴重[23]。此外,島上有15到20個百分點的甘蔗作物被毀。園藝遭受的損失約為50%,但這其中大部分是因工時損失引起。家禽養殖場的損失在7成左右,主要是動物丟失或死亡,還有建築物被毀[20]。海岸沿線高達12.47米的狂浪也造成中等程度破壞[21]。除此以外,留尼汪島還受到約6至9米的風暴潮衝擊[6]。部分建築物被淹,多條道路被洪水沖毀,還有部分道路被瓦礫覆蓋[21]

風暴過去後,留尼汪共出現約1萬5000起損失索賠,有3251套民宅受損,約850套被毀[20][21]。當地因這場風暴遭受了共計8340萬美元的財物損失[20]。加上其它各項損失,留尼汪的損失總額達1億9000萬美元[2]。雖然島上沒有人直接因迪娜喪生,但有6人間接因風暴引起的各種事故遇難[21]

由於氣旋迪娜引起的災難性破壞,法國總理利昂內爾·若斯潘於1月23日下令200人組成的救災隊趕赴災區,他還對留尼汪居民表示「個人的深切同情」[19]。次日,天主教救濟會立即撥款1.4萬美元[23]。估計島上一共清理了5萬噸瓦礫,其中大部分位於西北省,處理費用約為400萬美元[20]。國家災難項目起初響應緩慢,首批救災資金直到2月5日才到位,並且一個月後才支付出第一筆款項。風暴過去5個月後,法國政府向留尼汪農民提供了約1200萬美元援助,比實際需要高了約20%。從風速和降雨量的氣象統計數據看,氣旋迪娜在留尼汪屬30至50年一遇的氣象災害。[20]

註釋說明

  1. ^ 風暴潮指平均潮汐高度和風暴產生潮汐高度之間的差距[10]

參考資料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Cyclone Season 2001–2002. RSMC La Reunion (報告) (Meteo-France). [2015-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8).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Gary Padgett. January, 2002. Monthly Global Tropical Cyclone Summary. Australian Severe Weather. 2006-12-27 [2015-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9). 
  3. ^ 3.0 3.1 3.2 3.3 3.4 Track for Intense Tropical Cyclone Dina (報告). Météo-France. [2015-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3). 
  4. ^ 4.0 4.1 4.2 4.3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Tropical Cyclone Dina. Gary Padgett. 2002-01-25 [2012-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7). 
  5. ^ Best Track for Tropical Cyclone 10S (TXT) (報告).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2015-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4). 
  6. ^ 6.0 6.1 6.2 Frank Roux, Fabrice Chane-Ming, Antoine Lasserre-Bigorry, and Olivier Nuissier.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Intense Tropical Cyclone Dina near La Réunion on 22 January 2002: GB-EVTD Analysis of Single Doppler Radar Observations (PDF). Monthly Weather Review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04-10, 21 (10) [2015-03-16]. doi:10.1175/1520-0426(2004)021<1501:SAEOIT>2.0.CO;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1). 
  7. ^ Mauritius threatened by tropical storm. The Evening Standard. 2002-01-21: 9.  – 透過Lexis Nexis  
  8. ^ Mauritius prepares for Cyclone Dina. Associated Press Worldstream (Port Louis, Mauritius). 2002-01-21.  – 透過Lexis Nexis  
  9. ^ 9.0 9.1 Le cyclone Dina fait deux morts à l'île Maurice. Saint-Denis, Réunion: Pan African News Agency. 2002-01-22 [2015-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10. ^ Glossary of NHC Terms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3-03-25 [2014-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1). 
  11. ^ Tropical Cyclone Dina (10S) northeast of Mauritius and Reunion Islands, Indian Ocean.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2002-01-21 [2015-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06). 
  12. ^ 12.0 12.1 12.2 Mauritius – Tropical Cyclone Dina OCHA Situation Report No. 4.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 ReliefWeb. 2002-01-25 [2015-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6). 
  13. ^ Paul Hamilton. Cyclone Dina Batters Islands, Damage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rld Markets Analysis. 2002-01-25.  – 透過Lexis Nexis  
  14. ^ 14.0 14.1 Cyclone takes heavy toll in Mauritius. Pan African News Agency. ReliefWeb. 2002-01-25 [2015-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9). 
  15. ^ Madagascar, Mauritius, Reunion: Cyclone Dina information bulletin No. 1.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Red Cross. ReliefWeb. 2002-01-25 [2015-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6). 
  16. ^ Mauritius – Cyclone Dina – January 2002 (PDF).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 2002-01 [2015-03-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3-16). 
  17. ^ Maurice (PDF) (Report).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4 [2015-03-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3-16). 
  18. ^ 18.0 18.1 18.2 18.3 Cyclone Dina wreaks havoc on Reunion. Saint-Denis, Réunion: Pan African News Agency. 2002-01-23 [2015-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9). 
  19. ^ 19.0 19.1 19.2 19.3 Christophe Rocheland. Paris dispatches support to Reunion after cyclone. Pan African News Agency. Saint-Denis, Réunion: ReliefWeb. 2002-01-23 [2015-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6). 
  20.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Philippe Hugodot and Pierre DuBois. Cyclone Dina A La Reunion Les 22 Et 23 Janvier 2002 Caracterisation, Consequences Et Retour D'Experience (PDF) (Report). Ministere De L'Ecologie Et Du Developpement Durable. 2003-01-29 [2015-03-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11-02). 
  21. ^ 21.0 21.1 21.2 21.3 21.4 Synthèse Des Événements : Dina, cyclone tropical intense (22 et 23 janvier 2002) (PDF). Risques Naturales. 2010 [2015-03-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1-01). 
  22. ^ Reunion island counts cost after cyclone. Agence France-Presse. Saint-Denis, Réunion: ReliefWeb. 2002-01-23 [2015-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18). 
  23. ^ 23.0 23.1 Le cyclone Dina traverse l'île de la Réunion. Caritas. ReliefWeb. 2012-01-24 [2015-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