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節度使

中国唐朝地方官职

河東節度使唐朝時的一個節度使。開元十一年之前稱天兵軍節度,同年三月四日改為太原以北諸軍節度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年),更太原府以北諸軍州節度為河東節度。自後節度使領大同軍使,副使以代州刺史領之,復領儀、石二州。

開元二十一年,分天下為十五道,又於邊境設置十節度使,三經略守捉使,以遏制四夷。河東節度使為其中之一,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管兵五萬五千人,馬萬四千疋,衣賜歲百二十六萬疋段,軍糧五十萬石。與朔方節度使互為掎角,以防禦北方的草原民族。

轄區

  • 天兵軍,理太原府城內,管兵三萬人,馬五千五百疋。
  • 大同軍,在代州北三百里,管兵九千五百人,馬五千五百疋。
  • 橫野軍,在蔚州東北一百四十里,管兵三千人,馬千八百疋。
  • 岢嵐軍,在嵐州北百里,管兵一千人。
  • 雲中守捉,在單于都護府西北二百七十里,管兵七千七百人,馬二千疋。
  • 忻州(定襄郡,今山西忻州),在太原府北百八十里,管兵七千八百人。
  • 代州(雁門郡,今山西代縣),至太原府五百里,管兵四千人。
  • 嵐州(樓煩郡,今山西嵐縣),在太原府西北二百五十里,管兵三千人。

唐肅宗至德之後,逐漸擴大。

歷任河東節度使

北漢以河東節度使稱帝,不設河東節度使

註釋

  1. ^ 據《李光顏神道碑》,李光顏子李播元在李光顏生前曾任河東節度使,誤,據王昶編《金石萃編》卷113,頁547-550(收《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應為河東節度使押衙左門兵馬使。

參考資料

  • 《舊唐書》志第十八 地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