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茨·凱斯勒
海因茨·凱斯勒(德語:Heinz Keßler,1920年1月26日—2017年5月2日)。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政治家、高級軍事將領。歷任東德國家人民軍總參謀長、國防部長、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以及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人民議會副主席等職。
陸軍大將 海因茨·凱斯勒 Heinz Kessler | |
---|---|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防部長 | |
任期 1985年12月3日—1989年11月18日 | |
總統 | 埃里希·何內克 |
總理 | 維利·斯多夫 漢斯·莫德洛 |
前任 | 海因茨·霍夫曼 |
繼任 | 特奧多爾·霍夫曼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德意志國盧班 (今波蘭盧班) | 1920年1月26日
逝世 | 2017年5月2日 德國柏林 | (97歲)
政黨 | 德國的共產黨 (2009–2017) |
其他政黨 | 德國共產黨 (1945–1946) 德國統一社會黨 (1946–1989) 民主社會主義黨 (1989–1990) |
配偶 | 露絲凱斯勒(Ruth Kessler) (1922年3月20日出生; 2013年10月10日死亡)[1] |
兒女 | Frank [2]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納粹德國 (1940–1941) 蘇聯 (1941–1945) 東德 (1950–1989) |
服役時間 | 德意志國防軍 (1940–1941) 蘇聯紅軍 (1941–1945) 國家人民軍 (1950–1989) |
軍銜 | 大將 |
參戰 | 第二次世界大戰 華約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安哥拉內戰 |
早年生活
海因茨·凱斯勒生於盧班(今波蘭西部的一座城鎮)的一個共產黨家庭,後來隨全家搬遷到開姆尼茨,並在那裏長大。他在6歲時加入了紅色青年先鋒隊,德國青年共產主義聯盟,並在10歲時加入了青年斯巴達克斯聯盟。後來他成為一名汽車修理工。
軍隊生涯
1940年,海因茨·凱斯勒被征入伍。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他隨軍進入蘇聯。在戰爭爆發三周之後,他主動脫離德軍,投向蘇聯,並參加了名為「自由德國國家委員會」的反納粹組織。他逃離後,德國軍事法庭對他進行缺席審判並判處死刑。他的母親為此被關到拉文斯布呂克集中營直到戰爭結束。劫後餘生的母子於1945年6月重逢。據海因茨·凱斯勒事後回憶說,這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
1945年他返回德國後,隨即加入了蘇聯佔領區控制下的德國共產黨,第二年德國共產黨與德國社會民主黨合併為德國統一社會黨,海因茨·凱斯勒成為其中的成員。
1956年他被任命為國家人民軍空軍和防空部隊力量(Luftstreitkräfte/ Luftverteidigung)的負責人,並於1957年擔任國防部副部長。他於1967年成為國家人民軍總參謀長。同時,他還成為華沙條約組織聯合高級指揮部軍事委員會的成員。
1985年12月2日,因前任防長海因茨·霍夫曼心臟病突發去世,海因茨·凱斯勒隨即晉升為國防部長。
德國統一之後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後,凱斯勒於1990年被開除出民主社會主義黨。兩德統一後的1991年,據說海因茨·凱斯勒喬裝成為蘇聯軍官,試圖逃離剛剛統一後的德國而遭到逮捕。後來他以煽動故意殺人罪而在德國法院受審,原因是1971年至1989年期間,追究他對那些試圖逃離前東德而被射殺的死亡者們所承擔的責任。1993年9月16日,凱斯勒被判犯有過失殺人罪,被判處七年半有期徒刑。判決後,他向歐洲人權法院提出上訴,理由是他的所作所為是意在維護當時的東德國家地位,而無觸犯當時的東德法律。但是歐洲人權法院以前東德的國家政策侵犯了國際人權為由駁回了他的上訴。凱斯勒於1996年11月至1998年10月在哈肯費爾德監獄服刑,並提早獲釋。
出獄後,他一段時間與妻子在柏林利希滕貝格區過着低調生活。2009年他又重新走回政壇,並參加了在德國幾乎沒有影響力的小黨——「德國的共產黨」(與一戰後的德國共產黨不同)。在2011年柏林州選舉中他作為「德國的共產黨」候選人參選,競選失敗。
2013年,他的夫人先於他離世。他晚年是在一家天主教會的養老院度過的。凱斯勒於2017年5月2日去世,享年97歲。
註釋
- ^ Wir nehmen Abschied von Ruth Keßler. [2023-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5).
- ^ Smale, Alison. Heinz Kessler, Who Led East Germany's Military, Dies at 97. New York Times. 2017-05-08 [2023-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