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市口西街

39°55′06″N 116°24′32″E / 39.9184584°N 116.4089177°E / 39.9184584; 116.4089177

灯市口西街
DENGSHIKOUXI JIE
地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東城區
起點王府井大街
終點東黃城根南街

燈市口西街,是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的一條街。

簡介

燈市口西街位於東城區西部,地處東華門街道辦事處轄區,為東西走向,東起王府井大街,西到東黃城根南街,南側和北官場胡同相通,北側和康健胡同豐富胡同富強胡同相通。燈市口西街全長345米,寬16米,車行道寬度為6米,路面鋪有瀝青。[1][2]

燈市口西街,明朝隸屬保大坊,稱為「奶子府」。據說,燈市口西街內路北原有一座府第,為明熹宗賜封其乳母客氏的府第,故該街稱為「奶子府」。另一種說法稱,根據明朝舊制,宮內的乳母都在該府居住,所以稱為「奶子府」。清朝,該街隸屬鑲白旗,清朝乾隆時期稱「奶子府胡同」,宣統時期稱「迺茲府」。中華民國時期沿稱。1965年北京市整頓地名時,將如意胡同併入,改稱為「燈市口西街」。文化大革命中,該街一度改稱「人民路八條」,後來恢復原名「燈市口西街」。如今,燈市口西街內設有芳園賓館、東華門街道辦事處等單位,其他多為居民住宅。燈市口西街兩側種有國槐[1][2]

燈市口西街路北有清朝的惠親王府,現存殘餘建築的門牌號為富強胡同3號。該府的原址是弘昇貝勒府。始王綿愉清仁宗的第五子,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晉封親王。咸豐年間,他獲授「奉命大將軍」,與僧格林沁督辦防剿,阻擋太平天國北伐軍。他還提出鑄鐵錢以輔助大錢。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時,他又和僧格林沁會辦防務。同治三年 (1864年)卒,諡為「端」。他的第五子奕詳襲郡王爵,後來加親王銜,光緒十二年(1886年)卒,諡為「敬」。他的長子載潤繼襲貝勒,直至清朝滅亡。如今,此府的正門以及後部都已被拆除改建為樓房,正殿、後寢仍存,其他建築已大多被改建,此府現為機關宿舍。[3][4]

羅隆基在北京的住所位於乃茲府胡同12號院,即如今的燈市口西街上。[5]1946年初,女記者浦熙修採訪羅隆基,後來二人相愛並同居至1956年。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浦熙修重新從事新聞事業,《文匯報》再次復刊,浦熙修由中國共產黨黨員欽本立推薦,出任《文匯報》駐北京辦事處記者,後來升任該處主任。當時,浦熙修居住在金魚胡同。《文匯報》老總徐鑄成以報社名義撥款,在燈市口西口購買房屋,設立了《文匯報》駐北京辦事處,浦熙修便在此辦公。如今該辦事處已無任何遺蹟存在。[6]

參考文獻

  1. ^ 1.0 1.1 灯市口西街,东华流韵,2010-04-29. [2014-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2.0 2.1 北京市東城區地名志,北京出版社,1992年,第193頁
  3. ^ 北京王府(1),北京网,2005-07-27. [2014-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1). 
  4. ^ 富强胡同,东华流韵,2009-06-10. [2014-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5. ^ 罗隆基,东华流韵,2010-04-29. [2014-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6. ^ 浦熙修,东华流韵,2010-04-29. [2014-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