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大屠殺幽默
沒有或很少條目連入本條目。 (2023年2月13日) |
與納粹大屠殺相關的幽默大致有這幾個方面:與生活在納粹德國和納粹集中營與滅絕營的猶太人有關的幽默,這是一種黑色幽默;納粹時期的德國人講的猶太笑話;現代反猶太主義黃色笑話。
猶太人大屠殺幽默面面觀
德國導演、製片人、作家魯道夫·赫爾佐格於2011年出版的著作《死去的滑稽》(Dead Funny)中探討了猶太人大屠殺幽默中的兩個方面:被壓迫者的幽默和壓迫者的幽默[1][2]。魯道夫·赫爾佐格的觀點之一是,當時的德國幽默能向我們展現普通德國公民其實對本國政府的暴行有一定的了解[2][3]。
猶太人大屠殺幽默研究學者哈亞·奧斯特羅弗認為,幽默是受害者忍耐大屠殺暴行的防禦機制。她寫道,直到最近,集中營里的幽默笑話依舊不為公眾所知曉,也得不到學界的關注。這種現象背後的最常見原因就是大多數人都認為討論大屠殺中的幽默會被當作貶損猶太大屠殺受害者、傷害集中營受害者感情、故意淡化種族滅絕。另一個原因是倖存者不願重提那些與大屠殺有關的幽默[4]。另外,學者們也認為大屠殺倖存者並不是很在意這些幽默笑話。2009年,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出版了希伯來語書籍《若無幽默我們必將自絕於世》。2014年,該書的英文版「It Kept Us Alive:Humor as A Defense Mechanism in the Holocaust」(我們靠它生存:猶太人大屠殺中的幽默防禦機制)也得到出版。書中收錄了哈亞·奧斯特羅弗博士對55位大屠殺倖存者的採訪記錄,博士提出的主要問題是「能否請你描述或給我們講講大屠殺中的幽默?」[5]
考慮到關於大屠殺的笑話的殘酷性,我們必須將「絞刑架幽默」,即受害者的幽默與特定社會群體的壓迫者或仇恨者的「病態幽默」區分開來。 「絞刑架幽默」是一種應對機制, 而「病態幽默」是一種侵略工具。
鑑於大屠殺笑話的殘忍性,我們必須明確區分「黑色幽默」(如受害者們的幽默)與源自施暴者或仇視特定社會群體者的「粗俗幽默」。「黑色幽默」是一種因應機制,而「粗俗幽默」則是一種奚落、攻擊人的舉動[6][7][2]。
納粹隔都與集中營里的大屠殺幽默
精神病學家、奧斯維辛集中營倖存者維克多·弗蘭克在著作《一個心理學家的集中營經歷》中寫道:「局外人若發現集中營中存在近似於藝術的東西,一定會大為震驚,若要聽聞人還能在集中營里找到一絲幽默,局外人也許會更為驚愕;當然,這微弱的幽默僅僅只會持續幾秒或幾分鐘。幽默是靈魂自我防衛之戰鬥的另一把武器」…「試圖培養幽默感,用幽默的眼光看待事物,是人在學習生存之道的過程中習得的本領。」弗蘭克接着又給出了一個在陰鬱境況下發揮幽默的例子。當時,他們正在被轉運到另一座營地,火車正在接近一座橫跨多瑙河的橋。河對岸是毛特豪森-古森集中營。「當時不在場的人根本無法想像囚徒們在車廂里跳起的喜悅之舞是什麼樣子。」囚徒們得知營中沒有火葬場後,他們「笑着,講着笑話,完全不顧即將要經受的一切。」[8]「對不正常的情境做出不正常的反應,這才是正常行為的本質」[9]。
哈亞·奧斯特羅弗在採訪記錄合輯《若無幽默我們必將自絕於世》中將笑話分為三大類:自我幽默、黑色幽默,以及關於食物的幽默。她發現,食物笑話是猶太人大屠殺時期所獨有的[10][5]。一位受訪者提到犯人們在初到奧斯維辛時便被剃光頭髮的故事。很多女人都在哭泣,而她卻大笑起來。被問及原因,她答道,自己這輩子還從未免費理過發[5]。
黑色幽默則是人們在意識到死亡後採取的減壓方式。華沙猶太區流傳着這樣一個著名例子:「Moishe,你為什麼會用香味這麼重的肥皂?」——「至少我會在被他們做成肥皂後好聞一些」。一些與肥皂相關的笑話源自從1942年開始流傳的用猶太人的脂肪做肥皂的流言(人屍油肥皂)。[5][11]。
在該項研究中,7%的幽默都與食物有關。受訪者們提到,因為食物總是不夠吃,食物就成了常見話題,也就出現了很多關於食物的笑話。一位受訪者回憶:有一群人喜歡討論食譜。突然,其中一人沒了興致,不再交流。「她這是怎麼了?」——「我覺得她把蛋糕做糊了」[5]。
猶太大屠殺倖存者伊曼紐爾·林格布魯姆曾組織團隊秘密收集過大屠殺時期的檔案,這也就是林格布魯姆檔案。檔案記錄了納粹組建的華沙猶太區裏面的日常生活。除了其他方面,檔案收錄了關於波蘭人、納粹、希特拉以及斯大林等人的笑話。笑話中有很多都是關於生活、死亡、疾病、飢餓以及自嘲笑話[11]。
現代時期
反猶主義
為證明大屠殺笑話是國際現象,Dundes和Hachild引用了一個在1980年代的德國和美國都曾流傳過的笑話:「一輛大眾汽車里能裝多少猶太人?」——「506個。6個坐在車座上,500個放在煙灰缸里」。
猶太人大屠殺幽默的可接受性
Adam Muller和Amy Freier寫道,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無拘無束地講關於大屠殺的笑話。他們將其歸因於各方面原因,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大屠殺倖存者那一代人已大多不在人世,當年的暴行已沒有目擊證人,只有他們才能提供令人感傷的第一手證詞。儘管如此,「猶太人大屠殺禮節」(Holocaust etiquette)還是規定要將這一歷史事件視作唯一的、莊重的,且在一定程度上神聖的事情。也有其他人認為幽默可以作為撫平納粹恐怖留下的傷痛的手段」[13]。
公眾爭議
參考文獻
- ^ "The Sound of Young America: Writer and Filmmaker Rudolph Herzog"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22-03-09., transcript of the interview at the Bullseye with Jesse Thorn podcast
- ^ 2.0 2.1 2.2 Monica Osborne, "Springtime for Hitler", 新共和, August 21, 2011, a review of Herzog's book
- ^ Rudolph Herzog, Dead Funny. Telling Jokes in Hitler's Germany, 2011
- ^ Humor as a Defense Mechanism during the Holocaust, Dr Chaya Ostrower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22-02-15.; dr. Ostrower speaks about her book
- ^ 5.0 5.1 5.2 5.3 5.4 Chaya Ostrower , הומור כמנגנון הגנה בשואה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22-02-14. ["Humor as a defense mechanism in the Holocaust"]
- ^ Chaya Ostrower , It Kept Us Alive: Humor in the Holocaust, 2014
- ^ Dundes, Alan, and Thomas Hauschild. 「Auschwitz Jokes.」 In: Humour in Society, C. Powell and G.E.C. Paton (eds., 1988, (excerpt: pp.56, 57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22-01-14.)
- ^ Viktor Frankl,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Pocket Books, 1985, ISBN 0-671-02337-3, Part One. "Experiences in a Concentration Camp", pp.63-65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22-03-09.
- ^ Frankl, p. 3
- ^ Chaya Ostrower, Lelo Humor Hayeinu Mit'avdim (Without humor we would have committed suicide), 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 2009, a collection of interviews
- ^ 11.0 11.1 Sover, Arie. 2021. Jewish Humor: An outcome of Historical Experience, Survival, and Wisdom. London: Cambridge Scholars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21-10-19., Section "Jewish Humor in the Holocaust", pp. 139-142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22-02-15.
- ^ Von Doron Halutz "Unkosher Nightlife and Holocaust Humor. Israelis Learn to Love the New Berlin"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22-01-14. Spiegel International, January 21, 2011
- ^ ADAM MULLER, AMY FREIER, "HUMOUR, THE HOLOCAUST, AND THE TERROR OF HISTO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MERICANA, E-JOURNAL OF AMERICAN STUDIES IN HUNGARY, VOLUME XIII, NUMBER 1, SPRING 2017
- ^ Amy Zimmerman. How Roseanne Barr Abandoned All Reason and Embraced the Alt-Right. The Daily Beast. June 23, 2017 [March 30,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9).
- ^ Connor Casey. Photos of Roseanne Barr Posing as Hitler Resurface on Social Media. popculture.com. March 29, 2018 [March 30,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30).
- ^ Fox News. Roseanne Barr Poses as Adolf Hitler in Shocking Photo Spread. Foxnews.com. July 31, 2009 [March 30,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31).
- ^ Christopher Biggins apologises for Holocaust 'joke' after being kicked off Celebrity Big Brother. The Daily Telegraph. [2022-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4).
- ^ SWC Condemns Anti-Semitic Remarks by Director of Opening Ceremony of Tokyo Olympics. 西蒙·維森塔爾中心. 21 July 2021 [22 Jul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2 July 2021) (English).
- ^ Noah Oskow. Holocaust Joke Lands Olympics Opening Director in Hot Water. Unseen Japan. 21 July 2021 [22 Jul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7 October 2021) (English).
- ^ Jimmy Carr sparks fury with Holocaust routine in Netflix special. BBC News (BBC). 4 February 2022 [4 Februar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4 February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