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阿列克謝耶夫
瓦西里·米哈伊洛維奇·阿列克謝耶夫(俄語:Васил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Алексеев,1881年1月14日—1951年5月12日)蘇俄東方學家,被尊稱為「蘇聯漢學的奠基人」[1]。
瓦西里·阿列克謝耶夫 | |
---|---|
出生 | 格里曆) 1881年1月2日(儒略曆) 俄羅斯帝國聖彼得堡 | 1881年1月14日(
逝世 | 1951年5月12日 蘇聯列寧格勒 | (70歲)
國籍 | 俄羅斯帝國→ 蘇聯 |
別名 | 阿翰林 |
母校 | 彼得堡大學(1902年畢業) |
職業 | 語文學家、東方學家 |
獎項 |
生平
1881年1月出生在彼得堡的一個貧苦家庭,父親是工廠職員,母親是洗衣工。在彼得堡大學東方學系學習,1902年畢業後在亞洲博物館和東宮博物館任職[2]。之後被派往英、法、德留學,接受了沙畹的指導,並與伯希和、馬伯樂和葛蘭言建立了友誼。回國後在彼得堡大學擔任中國語言文學編外副教授。1906年至1909年間曾訪問中國,其中1907年曾跟隨法國漢學家沙畹與隨行攝影師考察華東,在泰山等地拍攝照片[3][4][5]。1923年成為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1926年晉升為院士,期間遍訪歐洲的漢學中心[6]。1929年,與在莫斯科的中國學者、中共領導人瞿秋白、蕭三和語言學家弗謝沃洛德·科洛科洛夫設計了中文的拉丁化新文字。1951年5月12日逝世。
貢獻
參考文獻
- ^ 李明濱. 《阿翰林的学术成就——纪念苏联汉学的奠基人阿列克谢耶夫院士诞辰110周年》.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1, 28 (6): 120–123. ISSN 1000-5919.
- ^ 伊麗娜. 《苏联著名汉学家——瓦·米·阿列克谢耶夫》. 中國翻譯. 1988年, (6): 39–40. ISSN 1000-873X.
- ^ 爱德华·沙畹. 泰山學院圖書館. 2019-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0).
- ^ 張九龍. 汉学大师沙畹的泰山情缘.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發佈在新浪網. 2020-07-21 [2020-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3).
- ^ (俄)阿列克謝耶夫 著; 閻國棟 譯. 1907年中国纪行.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1: 301. ISBN 7-222-03188-X.
- ^ 孟列夫. 由黃玫翻譯. 《阿列克谢耶夫院士及其汉学学派》. 國際漢學. 2005, (1): 41–46. ISSN 2095-9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