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部 (日本)

日本大和时代的土地和身份制度

田部 (日語:田部たべ tabe)是日本大和時代 (古墳時代飛鳥時代)的土地和身份制度,是部民制的一部分,指直接受大和王權控制並在屯倉日語屯倉耕地的人。

概述

田部由各種各樣的人組成,有來自各個地區的移民群體,也有來自東亞大陸的渡來人。527年磐井之亂後,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鞏固王權,安閒天皇不遺餘力地大肆推行屯倉部民制。關於這一制度,主要散見於《日本書紀》一書中,在《古事記》、《風土記》、《新撰姓氏錄》等古籍中也有零星的記載。大和時代來自東亞大陸的大批技術人員和勞動者--渡來人迅速提高了倭國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力水平,特別是鐵的應用大大促進了大和地區的發展。四世紀末到五世紀,大和王權驅使這些技術人員和當地居民在攝津河內和泉等畿內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開墾,由此出現了屯倉,在此基礎上,誕生了耕種屯倉的田部。

屯倉部民制最基本的特徵,就在於大和王權從地方豪族和被征服者那裏獲得一部分土地和人民,作為自己的直轄領地(屯倉)和直屬人民(田部),部分打破原有的通過地方豪族加以統治的間接統治方式,而實行直接統治,加強大和王權的經濟基礎和實力,也削弱並鉗制了那些有獨立性的被征服勢力。然而由於當時大王還沒有絕對權力,所以貴族也極力擴大自己私有的領地與部民,藉以增強自己的經濟實力,甚至出現蘇我氏這般弒殺大王的豪族。最終在645年乙巳之變後,中大兄皇子中臣鎌足等人推行大化改新,實施律令制,田部於是逐步轉變為公民。[1]

記載

據《日本書紀》記載, 534年安閒天皇在位期間設立了小墾田屯倉和櫻井屯倉,並在大伴金村日語大伴金村的建議下,設立了田部(負責耕種屯倉田地的人員),作為供給給天皇的妃子——紗手媛和香香有媛的食田。此外,難波屯倉的田地也有钁丁(くわよほろ,即田部),用以供給另一位妃子宅媛。[2]

同樣是在534年,天皇行幸期間,三嶋縣主三嶋飯粒日語三嶋飯粒將竹村的40町良田獻給天皇,因此受到天皇的讚賞。此前,凡河內國造日語凡河内国造大河內味張日語大河内味張因捨不得獻出良田,欺騙了勅使,最終被免除了國造的職務。味張因此深感畏懼,獻出每個郡的钁丁春秋各500人,並向隨行的大伴金村賄賂河內的狹井田6町作為補償。因此,三嶋竹村屯倉的田地便由河內的部民擔任田部來進行耕作。[3]上述故事反映安閒天皇積極擴張屯倉與田部的努力。

參見

參考資料

  1. ^ 真田豪. 小议屯仓部民制. www.sanada.net.cn. [2024-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4). 
  2. ^ 『日本書紀』安閑天皇元年10月15日條。
  3. ^ 『日本書紀』安閑天皇元年7月1日條、閏12月4日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