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寺 (瓊結縣)

琼结县宁玛派寺院

白日寺是坐落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瓊結縣的一座藏傳佛教寧瑪派寺院,由喜饒溫色於16世紀創建,曾與扎囊縣敏珠林寺貢嘎縣多吉扎寺並稱寧瑪派三大主寺。

位置

白日寺位於山南市瓊結縣境內,坐落在縣駐地瓊結鎮東南的半山腰上,海拔3800米,距離山南市政府所在的澤當街道約有30公里。「白日」意為吉祥福德山,白日寺腳下的村莊也以此命名為「白日村」。距離葬有眾多吐蕃贊普的藏王墓約2公里[1]

歷史

白日寺始建於16世紀,由掘藏師喜饒溫色創建。喜饒溫色是貢噶縣昌果地方人,出生於1518年,幼時學經,在佛教方面造詣很深。相傳他在中年時從地下發掘出佛經,並加以弘傳,人們稱其為「第教」。晚年,他編篡經書,並創建了白日寺[2]

創寺人喜饒溫色是該寺的第一代活佛,去世後轉世為第二代活佛仁增敦覺多傑。敦覺多傑時期,該寺最為繁盛,喇嘛增至上千人。第三代活佛仁增赤列朗傑為前任活佛之子,白日寺主持轉為世襲。時值17世紀,據稱白日寺曾以念咒經的方式使入侵西藏的外敵撤退,並因此收到第五世達賴喇嘛的賜封。第四代活佛仁增白瑪旺傑曾主持編寫著名的佛經《隆梯》。19世紀初,第五代活仁增措傑繼任。1899年,白日寺因牽涉進暗害十三世達賴的事件而被株連,部分財產和土地被沒收,住持被革除職務並被禁止轉世。其後,該寺由堪布管理。從1899年至1959年,先後有益西次旺、貢覺曲窮、阿旺朗傑等三位堪布。第一任堪布益西次旺對該寺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和擴建,新建高三層的拉讓(私邸)、70間的僧舍、16柱的辯經場、乃吉康(集會堂)、第巴色康(財產管理處)等,並將原高二層的大殿改建為三層[2]

1959年前,白日寺有堪布、歐才、協歐、格貴、第巴、集巴等職,下屬寺廟有扎囊縣的桑了耶欽布(桑耶扎瑪給烏)、本孜拉康和次仁炯,所屬奚卡有白日、曲康、加麻、曲溝等,有土地一千餘畝。該寺在1959年時已僅剩70人。1970年代,白日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壞,寺廟建築亦被拆除。文革後,該寺部分建築被修復[2]。著有《雪域古寺》的記者唐召明稱,他訪問該寺時,有僧侶10人左右[3][4]

佈局

白日寺初建時,佔地1196平方米,建築均為藏式平頂木石結構,主要建築有大殿、拉讓(私邸)、僧舍、伙房等。大殿高二層,坐北朝南,為該寺的主體建築,佔地527平方米,包括經堂、佛堂和喇嘛拉康(上師殿)等[2]。經堂有柱16根,有2根長柱直通二層,以利採光。佛堂有柱兩根,供有主尊蓮花生,主尊兩側為蓮花生妻子門達熱娃和益西措傑的塑像,殿內還供有大譯師毗盧遮那銅鑄像和喜饒溫色靈塔[5]。靈塔銀質玉嵌,高1.6米[2]

益西次旺擴建後的大殿為三層。一層的佛堂仍供有始建時所存的多尊塑像,包括蓮花生和其兩個妻子的雕像、大譯師毗盧遮那銅鑄像,以及喜饒溫色靈塔等;此外,還供奉有後增的赤松德贊、印度人康欽·普第沙達的泥塑像。經堂未供奉佛像,四壁均為壁畫,壁畫內容為八部大論以及寧瑪派大師蓮花生的生平故事等。經堂內的東西兩側放置有經書架,主要有《丹珠爾》、《甘珠爾》,還有歷代高僧所著的寧瑪派經典,以及詩歌、醫學、歷算、藝文等典籍[2]。護法神殿有柱2根,供有當木欽·多吉列巴泥塑像。大殿二層主要用於議事辦公。喇嘛拉康面積4柱,位於三層,供有釋迦迥乃、喜饒扎巴、卓浦巴、隆欽饒絳巴等寧瑪派高僧活佛的泥塑像[2][6]

1950年以前,圍繞白日寺還建有5座佛塔,其中規模最大的為拉伯卻旦(降神塔),高9層,方座圓身,土石結構,外有登塔台階,塔身部有佛龕,頂部有木構小殿,供有釋迦牟尼銅佛像[2]

參考

  1. ^ 曲傑. 望果节. 西藏人文地理. 2017, (6): 82–89 [2023-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9).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宁玛派寺庙. 央視網. 2009-01-12 [2023-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0). 
  3. ^ 唐召明. 宁玛第敦—— 琼结白日寺. 雪域古寺(图话西藏五十座寺院). 華文出版社. 2022-01-01: 173–179. ISBN 9787507552881. 
  4. ^ 寧瑪第敦:瓊結白日寺. PTT新聞. 2018-11-07 [2023-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7). 
  5. ^ 白日寺. 中國西藏首頁. 2015-12-11 [2023-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0). 
  6. ^ 琼结县白日寺—琼结县—西藏寺院. 佛教導航. [2023-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