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讓制

君主更迭形式

禪讓制「禪」,拼音shàn注音ㄕㄢˋ),中國統治者更迭的一種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將統治權讓給他人。形式上,禪讓是在位君主自願進行的,是為了讓更賢能的人統治國家。通常,禪讓是將權力讓給異姓,這會導致朝代更替,稱為「外禪」;而讓給自己的同姓血親,則被稱為「內禪」,讓位者通常稱「太上皇」,不導致朝代更替。沒有血緣關係的禪讓更是不把權位當作一家人私有,把他讓給賢能的人,是一種理想的政治制度,由部落推選出來。

起源

由於遠古時代生產力極為落後,人類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共同勞動、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們需要選舉出賢能、公正的人當首領,以帶領大家抵禦外來的侵襲,進行生產勞動和平均分配食物

中國傳說中的禪讓

中國上古時期的「禪讓」制度,是部落聯盟推舉首領或帝王讓位給別人的一種方式,即部落各個諸侯表決,以多數決定。

禪讓制度最早記載於《尚書》之中,但其真實性一直存在爭議。相傳為部落聯盟領袖時,四岳推舉為繼承人,進行三年考核後,使幫助為事。死後,繼位,同樣用推舉方式,經過治水考驗,以為繼承人。禹繼位後,又舉皋陶為繼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為繼承人,最後族人擁戴之子為王。繼承而確立夏朝家天下的開始,使上古時代的禪讓制度結束。

王莽新政時期,揚雄在《蜀王本紀》中記載蜀王杜宇禪讓於開明

1993年郭店一號墓出土的〈唐虞之道〉與2002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收錄的〈子羔〉、〈容成氏〉三篇都記載上古的禪讓。《唐虞之道》推崇禪讓,指出「不禪而能化民者,自生民未之有也」。

對禪讓傳說的懷疑

許多學者與書籍質疑遠古禪讓傳說的真實性,懷疑是後起之秀以暴力奪權,並冠上「禪讓」的虛名。

  • 山海經·海內西經》記載:「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對堯的兒子丹朱亦稱呼為「帝」。
  • 荀子在《正論》中說:「夫曰堯舜禪讓,是虛言也,是淺者之傳,是陋者之說也。」
  • 韓非子在《說疑》一文中說:「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人者,人臣弒其君者也,而天下譽之。察四王之情,貪得人之意也;度其行,暴亂之兵也。然四王自廣措也,而天下稱大焉;自顯名也,而天下稱明焉。則威足以臨天下,利足以蓋世,天下從之。」
  • 竹書紀年》認為:「堯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見也。」[1]
  • 《汲冢瑣語》云:「舜放堯於陽,而書云某地有城,以囚堯為號識者,憑斯異說,頗以禪受為疑」。
  • 廣弘明集》十一引《汲冢竹書》云:「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今見有囚堯城」
  • 曹丕篡位漢獻帝後,跟群臣說:「舜、禹之事,吾知之矣。」(《三國志·文帝紀·魏氏春秋註》)
  • 顧頡剛指出:「禪讓之說乃是戰國學者受了時勢的刺激,在想像中構成的烏托邦。」又說「這是墨家為了宣傳主義而造出來的」[2]。1936年,他還發表《禪讓傳說起於墨家考》。

中國歷史上的禪讓

最早信史有記載的禪讓,發生在燕國,由燕王噲禪讓王位於宰相子之,這次是一次自願禪讓,動機是燕王噲希望效法禪讓的故事。

中國歷史上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禪讓之名,行奪權之實的。這些所謂的禪讓,都是朝中權臣脅迫皇帝退位,而由於繼承者是當政者的臣子,為避免「不忠」的罵名,便打着禪讓的旗號,以取得正統性。因此,以禪讓而滅亡某一朝代,史書中也多表述為「篡」(如「王莽篡漢」、「曹丕篡漢」),而若以武力直接推翻某一朝代,則用「滅」(如「」),以表明某種價值判斷。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禪讓

2013年5月,宋魯鄭刊文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權力的更替具有傳統的禪讓色彩,但又打破了古代禪讓終身制的局限,其特點為「一黨領導、全國選拔、長期培養、年齡限制、定期更替」[3]。但程曉農」認為,禪讓真正意義在於政權的更替跟繼承不侷限在少數權貴集團圈內,而是傳位給一個有能力有人望的領導者,也就是所謂「傳賢不傳子」,如今中共雖然嚴格講不是家天下,但「政權交接權力都掌握在少數人手上」,是否可以稱做禪讓很有爭議。[4]

年表

以禪讓形式完成的政權更替見下表:

漢→魏→晉→宋→齊→梁→陳

(東)魏→齊

(西)魏→周→隋→唐→梁

吳→唐

漢→周→宋

清→中華民國

1912年,在《清室優待條件》、《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與《乞共和第二電》後,宣統皇帝頒佈《清室退位詔書》,禪讓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中華民國接管「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歷代王朝內禪

其它

以下是其餘在中國歷史上曾完成禪讓程序,但隨即以失敗告終的政權

蘭芳共和國

華人在南洋婆羅洲建立的蘭芳共和國,總長實行禪讓和選舉結合的形式。

註釋

  1. ^ 司馬貞《史記正義》,《括地誌》有一段話:「故堯城在濮州鄄城縣東北十五里。……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又有偃朱城,在縣西北十五里。《竹書》云: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2. ^ 古史辨》第七冊
  3. ^ 宋魯鄭. 只有去中国才能看到未来. 求是. 2013年5月1日 [2013年5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5月1日). 中國今天的制度是在其政治和文化傳統的基礎上長期、內生性演變的結果。以領導權力的更替為例。中國最高權力的更替一方面具有傳統的「禪讓」色彩,但又打破古代「禪讓」終身制的局限,實行的是一黨領導、全國選拔、長期培養、年齡限制、定期更替。 
  4. ^ 焦点对话:中共接班制度是禅让吗?. 美國之音. [2017-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2). 

研究書目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