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文廟

秀水文廟為舊時中國浙江嘉興府附郭縣秀水縣縣學文廟,原位於府城內西北,秀水縣署東側、精嚴寺北側(今中國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勤儉路與干戈弄之間),始建於明宣德五年(1430,即置縣次年),宣德八年(1433)基本建成,後世陸續重修[1][2]

明倫堂
嘉興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市區少年路72號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3-2
認定時間2000年5月

據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和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兩版《秀水縣誌》及府志記載,秀水文廟佈局為前廟後學,中軸線上依次為櫺星門三間(石質)、戟門五間、大成殿三間(前有東西廡,萬曆時各十二間,康熙時各七間)和明倫堂(明萬曆時為三間,康熙時為五間),櫺星門東(即文廟之巽位)為文昌閣一間(上下三層,原為尊經閣兩間,上下兩層),明倫堂東北為啟聖祠三間(清嘉慶時改在明倫堂後)[3][4][5][6]

原建築今僅存明倫堂,面闊五間,硬山頂,位於少年路中段嘉興市圖書館舊館院內,現為報刊閱覽室,1999年7月至2000年1月大修。今梁架、斗拱、柱子等構件為原物,屋面、門窗、地面已整修,牆上尚嵌有六塊碑刻,該建築也是為嘉興城區內僅存的學宮建築[7]

圖集

南面遠景
南面近景
南面近景
瓦面細節

參考資料

  1. ^ 明·李培修、黃洪憲等纂,《萬曆秀水縣誌·卷二·學校》:「儒學去縣治東百五十武,宣德五年夏吏部員外郎李亨卜建,七年教諭徐哲始領印來蒞事,知府齊政選入生徒,是年冬戶部侍郎成均命本府同知孟迪建明倫堂及後堂,明年五月建大成殿暨東西廡,正誼、明道二齋,櫺星、戟門。正統九年縣丞高謨塑先聖、四配、十哲像,十年知府黃懋重修戟門、兩廡,增建文昌祠及號舍十二間。景泰二年知府舒敬造膳堂、庖湢舍凡五間,三年冬僉事陳永葺聖殿,重造櫺星門,增置觀德亭,五年知縣童暉立射圃於學門之南。天順三年知縣莊徹始易櫺星門以石。成化十九年知府徐霖辟學之東垣建鳴陽門,取道東出。嘉靖十四年知縣林應亮建敬一亭於明倫堂後,增置左右廳各一間,二十七年知府趙瀛復鳩工浚渠,割精嚴寺北岸,屏以崇垣,是年冬,知縣方祥更鳴陽門為坊。萬曆十年知縣朱來遠飭建,十九年李令君培重修明倫堂,恢博士廨,葺儀門、兩戟門及啟聖宮二十三間,復白守道張公、巡道湯公、郡守曹公建尊經閣於巽隅,以鎮風水,檄水利丞殷嘉謨浚河,廣舊丈許,教諭汪文璧實董其役,舊有林文、陶儼二記。」
  2. ^ 清·任之鼎修,范正輅纂,《康熙秀水縣誌·卷二·學校》:「崇禎九年教諭姚起明重修聖殿。皇清順治十四年知縣賈曾重修大成殿、明倫堂。康熙四年巡道上官鑑捐俸修文昌閣、鳴陽門。康熙十二年知縣李見龍、教諭菅文華修葺兩廡,浚學河四十丈,葺啟聖祠,改造學門於學之東,自改建後、乙卯丙辰以來,春秋兩闈科第杳然。康熙十九年縉紳子衿復請當事,改復黌門於右,教諭范正輅率先捐俸,首任賢勞,自大門、儀門及櫺星門,禮亭垣陛無不修整,次年落成,一時改觀,詳載碑記。惜今大成殿、啟聖祠、明倫堂以及廊廡之間日就傾圮,是所望於留心文教者共襄盛事矣。」
  3. ^ 《萬曆秀水縣誌·卷二·學校》:「尊經閣上下三間(舊無,萬曆二十四年李邑侯建),大成殿三間,東西廡各十二間,戟門五間,櫺星門三間,明倫堂三間,穿堂二間今廢,後堂三間即今敬一亭址,並增置左右廳共五間,正誼齋、明道齋各三間,文昌祠一間今廢,膳堂三間今廢,啟聖宮三間,東西廡各三間,戟門三間,教諭公廨一所五間,近增五間,汪文璧建,訓導公廨所各五間,學門三間,東西號房各十間今止九間,倉廒三間今廢為吏舍。」
  4. ^ 《康熙秀水縣誌·卷二·學校》:「尊經閣上下三間(萬曆二十四年李邑侯建,今廢),大成殿三間,東西廡各七間,戟門五間,櫺星門三間,明倫堂五間,穿堂二間(今廢),後堂三間(今廢),東西廊房各六間,禮門一間,義路一間,文昌祠三間(今廢),膳堂三間(今廢),啟聖祠三間(即敬一亭址),土地祠一間,教諭公廨一所五間,又五間(汪文璧建,范正輅修),訓導公廨所各五間(並廢),學門三間,二門三間,東西號房各十間今止九間(在碑亭內,學役佃住),倉廒三間(今廢),學基周圍火衖九條,文昌閣上下三層各一間,鳴陽門樓一間,文峰塔一座(坐於東北塔衖)。……射圃學門南今廢。」
  5. ^ 清·吳永芳修,錢以塏纂,《康熙嘉興府志·卷五·學校》:「秀水縣學……廟學制前為大成殿,殿後為明倫堂,殿左右為禮門、義路,堂北東為啟聖祠,殿南為櫺星門,西為黌門,櫺星門東為尊經閣,今改為文昌閣,啟聖祠東南為教諭廨,廨左為鳴陽門,門樓為魁星樓,廨前為泮池。」
  6. ^ 清·許瑤光修,吳仰賢等纂,《光緒嘉興府志·卷八·學校一》:「秀水縣學……崇聖祠舊在明倫堂左偏,嘉慶三年邑人陳振聲、延聲捐資重建於明倫堂後,並構敬一亭(伊志),咸豐末燬同治中重建。」
  7. ^ 《秀水县学明伦堂》. 嘉興市圖書館. [2013-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