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晉交兵

秦晉交兵發生於前645年—前559年,秦國晉國的一系列戰爭。

秦晉交兵
日期前645年—前559年
地點
山西省西南部、陝西省東部
參戰方
秦國 晉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秦穆公
秦康公
秦共公
秦桓公
秦景公
晉惠公
晉懷公
晉襄公
晉靈公
晉成公
晉景公
晉厲公
晉悼公
兵力
不詳 不詳
傷亡與損失
不詳 不詳

秦國和晉國本來是姻親國家,被稱之為秦晉之好。秦穆公時,秦國向河東、河南地區擴張稱霸,與中原霸主晉國發生衝突。晉獻公死後,晉國內亂,秦國開始干涉晉國的君位繼承。從晉惠公開始,晉國就和秦國有戰爭發生。秦穆公協助晉文公即位,晉文公稱霸中原。兩國矛盾在晉文公去世後總爆發。從崤之戰開始,雙方由和平轉入戰爭狀態。春秋中期,在晉楚爭霸的格局下,秦國聯盟楚國,對抗晉國。在弭兵之會之後,秦晉衝突才停歇,直到公元前4世紀,秦獻公秦孝公時,秦國重新與三晉國家爆發戰爭衝突。

過程

韓原之戰

1

秦國發兵幫助晉惠公返國為君,約定割讓黃河以西之地,晉惠公即位後背約。前647年,晉國發生饑荒,秦國贈予晉國大批糧食。前646年,秦國災荒,向晉國求糧,卻被拒絕。前645年秋,秦穆公率軍攻晉國,在韓原之戰俘虜晉惠公。和議後,晉國割讓其河西之地給秦國,秦國釋放晉惠公歸晉。

重耳奪位

2

公子圉在秦國做人質。前637年,晉惠公去世前,公子圉擔心不能繼位,逃回晉國,並在父親死後登上國君之位為晉懷公。前636年,秦穆公派兵護送重耳回晉國。秦軍東渡黃河,晉國西南部的令狐、桑泉、臼衰三邑歸降重耳。晉懷公發兵駐軍廬柳。廬柳晉軍倒戈,重耳率秦軍經曲沃進入晉都翼城繼位,為晉文公。晉懷公逃到高梁邑,被文公派人殺死。

殽之戰

3

晉文公時,晉國、秦國聯合伐鄀(前635年),城濮之戰大敗楚國(前632年),一起圍攻鄭國(前630年)。但是晉國稱霸中原和秦國的東進計劃矛盾日益尖銳。晉文公去世後,秦穆公計劃大軍伐鄭,拿下鄭國。前627年春,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率領秦軍東進,因為商人弦高探知情況匯報給了鄭國,秦國突襲計劃失敗,只好滅掉途中的滑國而撤軍。四月,秦軍撤軍經過殽山(今河南三門峽市陝州區東),遭遇先軫率領的晉軍,秦軍大敗,孟明視等主將被俘[1]

彭衙之戰

4

因為晉文公的夫人文嬴是秦穆公的女兒,在她的影響下,晉襄公釋放了孟明視等人。前625年二月,孟明視要求秦穆公發兵去報殽山之仇。秦穆公再派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率領四百輛兵車去攻打晉國。晉襄公派先軫之子先且居率軍抵禦。彭衙之戰,秦軍再敗。

四國攻秦

5

同年冬,為報復彭衙之戰,遏制秦國東進,晉襄公命先且居率軍聯合宋國陳國鄭國聯軍攻打秦國,相繼攻克秦國汪邑(今陝西澄城縣西)及彭衙(今陝西白水縣東北)後撤兵。

王官之戰

6

前624年夏,孟明視請秦穆公親征晉國。秦軍東渡黃河。孟明視渡河後燒船,以表決心。秦軍擊敗晉軍,奪得王官(今山西聞喜縣西)和郊。秦軍回到殽山戰場,埋葬並祭祀秦軍將士屍骨,班師回秦。

刓新城之戰

7

前623年秋,晉襄公伐秦,圍攻刓、新城(今陝西澄城縣附近),以報復王官之役。

令狐之戰

8

前620年,晉襄公病逝。太子夷皋年幼,晉卿趙盾命大夫先蔑士會赴秦國迎立在秦為質的襄公庶弟公子雍。在晉襄公夫人穆嬴下請求,趙盾等改變初衷,擁立夷皋為晉靈公。秦康公這時已經派兵護送公子雍返回晉國。趙盾率軍攔截,在令狐(今山西臨猗縣西南)對突襲秦軍,秦軍大敗而歸。

武城之戰

9

前619年夏,秦國為了報復令狐之役,率軍伐晉,攻取晉國西南邊城武城(今陝西華陰市華州區東北)。

少梁之戰

10

前617年春,晉國伐秦國,攻取攻取秦國東北邊城少梁(今陝西韓城縣西)。夏,秦康公伐晉,攻取晉國西南邊城北征(今陝西澄城縣西南)。

河曲之戰

11

前615年冬,秦康公親率大軍渡黃河攻晉,攻下晉國西南邊城羈馬(今山西省永濟市西南)。趙盾率軍迎敵,在河曲對峙,晉國上軍佐臾駢建議晉軍加強營壘,以逸待勞,被趙盾採納。流亡秦國的晉臣士會建議秦康公,發兵攻打晉國上軍。晉國趙穿不顧禁令,出擊秦軍。趙盾於是命令全軍出擊。雙方缺乏決戰的準備,剛剛接觸就各自後撤。當夜,臾駢建議立即發起攻擊,被趙穿阻止。秦軍連夜退走,晉軍也後撤。不久,秦軍南渡黃河,攻下了晉國的瑕邑(今河南省靈寶市西北)[2]

晉攻崇之戰

12

晉國想要和秦國和議,趙穿說:「我國攻打崇國,秦國救崇國,我們就可以通過這個機會與秦國講和了。」前608年冬,趙穿率軍侵崇,秦國並沒有和晉國接觸和議。前607年二月,秦國為了報復晉攻崇,發兵攻打晉國,圍攻焦城。

白狄晉聯合攻秦

13

前601年春,白狄與晉國和解。夏,白狄與晉國會軍伐秦。晉人抓獲秦國間諜,在絳市殺了他,六日後卻甦醒了。

輔氏之戰

14

前597年,邲之戰後,楚莊王擊敗晉國,奪得中原霸權。前594年秋七月,秦桓公派兵攻打晉國,進軍至輔氏(今陝西省大荔縣)。晉景公荀林父出兵攻打赤狄建立的潞國,回軍行至雒水時,魏顆與秦國杜回於輔氏交戰,杜回被俘,晉軍獲勝[3]

秦聯合白狄攻晉

15

前582年十一月,諸侯對晉國離心之時,秦國、白狄聯軍伐晉。前580年,秦國、晉國議和,計劃在令狐相會。晉景公先到了,秦桓公不肯渡河,在王城派史顆去河東會見晉景公。晉國郤犨到河西會見秦桓公,秦桓公回國就背盟了。

麻隧之戰

16

前579年夏,秦桓公與白狄相約,趁晉國與楚國宋國會盟時,攻打晉國。同年秋天,晉軍在交剛擊敗了白狄。前578年,晉厲公派呂相作《絕秦書》。晉厲公率軍前往周王城,與齊靈公宋共公衛定公魯成公鄭成公曹宣公邾定公滕文公八國國君所率軍隊會師,周簡王派劉康公成肅公率軍助戰。五月,晉秦在麻隧(今陝西省涇陽縣北)展開作戰,秦軍大敗。晉師及諸侯聯軍渡過涇河追擊到侯麗(今陝西省禮泉縣境內)後退兵[4]

櫟之戰

17

前562年冬,晉楚爭奪鄭國之時,秦國庶長鮑庶長武率軍伐晉救鄭。庶長鮑先入晉地,士魴抵禦。庶長武自輔氏渡河,與庶長鮑聯合伐晉。秦、晉櫟之戰,晉軍戰敗,因為輕視秦國。前561年冬,楚國子囊、秦國庶長無地伐宋,軍至揚梁,以報復晉國取鄭。

棫林之戰

18

前559年四月,晉國荀偃聯合魯國叔孫豹衛國北宮括鄭國公孫蠆齊國宋國曹國莒國邾國滕國薛國杞國小邾國十二國聯軍伐秦,諸侯聯軍到達棫林(今陝西省華陰市華州區東)後撤軍。棫林之戰又稱遷延之役。前549年,晉平公韓起到秦國結盟,秦景公也派後子鍼到晉國結盟,但雙方存在分歧,同意罷兵休戰而未結盟。前547年,秦國再派後子鍼到晉國重新結盟[5]。直到前467年,秦厲共公以晉國正在和齊國、鄭國作戰之時,派軍渡過黃河,攻佔晉國西南的魏城(今山西省芮城縣北)。前456年,晉國也在秦國和綿諸作戰之時,攻佔秦國武城(今陝西省華陰市華州區東)。隨後,晉國內戰,三家滅知,之後秦國向東交兵的對手就是分割晉國的魏國河西之戰)。

註釋

參考文獻

  • 顧棟高《春秋大事表》春秋秦晉交兵表卷三十一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