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靈洗(514年—568年),字玄滌新安郡海寧縣人,南北朝南陳官員、將領。

生平

自小能步行二百餘里,又善泳,從師於韓拱月侯景之亂爆發,程靈洗據守黟歙,以抗侯景,當時只有歙州得以保全。太守蕭隱投奔靈洗。後歷任雲麾將軍、譙州刺史、新安太守。靈洗個性急,御下甚嚴苛,喜歡親自下田耕稼,「至於水陸所宜,刈穫早晚,雖老農不能及也。」

天嘉六年(565年)12月,任郢州刺史,光大二年(568年),於郢州去世,享年五十五歲。諡號「忠壯」。太建四年(572年),配享陳高祖廟。

有子程文季[1]

程靈洗死後,因保境安民而深得民間愛戴,里人設壇祭祀。宋代以後,對他的崇拜達到高潮,南宋朝廷十次加封褒獎程靈洗及其家族,追封為廣烈侯。宋代文獻均記載程靈洗墓在篁墩湖西北[2]南宋寧宗嘉定十六年(公元1224年),程珌等在篁墩村程靈洗墓旁買地,為其建世忠廟,倡議休寧、歙縣程姓族人捐田,每年祭祀。寧宗皇帝御賜匾額。

元明時,程靈洗墓湮沒,成化年間,程敏政在篁墩村北西陽坑上水魚形處營建程靈洗衣冠墓。然而在明代嘉靖和清代雍正年間,新安程氏內部不同支派,兩度為程靈洗古墓葬問題,發生曠日持久的官司紛爭。2009年程氏後人斥巨資在舊址修復程靈洗墓。[原創研究?]

參見

延伸閱讀

[]

 陳書/卷10》,出自姚思廉陳書
 南史·卷67》,出自李延壽南史

參考文獻

  1. ^ 陳書·卷十·列傳第四》
  2. ^ 《太平廣記》、李宗諤《歙州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