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作型人格疾患
做作型人格疾患[2](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 HPD,中國大陸譯表演型人格障礙,簡稱表演型人格[1],台灣譯做作型人格疾患[2]),是以行為戲劇化為主要特點的一種人格障礙症[1]。患者常以感情用事、誇張言行吸引他人注意[3]。女性多於男性。
做作型人格疾患目前主要由美國精神醫學會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最新版為DSM-5-TR,2022)中定義,屬B類群人格障礙症(誇張或不穩定型)[4];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曾收錄了這種障礙,但ICD-11(2022)已刪去所有的具體人格障礙症診斷。
名稱
做作型人格疾患舊稱癔症型(性)人格障礙症[3](histerical personality disorder,又譯歇斯底里性人格障礙症[5])、心理幼稚型人格障礙症(psychoinfantile personality disorder)[5]、尋求注意型人格障礙症[6]等。現英文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中「historic」一詞對應的原意為「(行為、舉止等)過分戲劇化的;做作的;矯揉造作的」,常作貶義,如「histrionic gesture」意為「忸怩作態」[7]。
徵狀與診斷標準
在DSM-5-TR中,診斷標準為[8][9][10][註 1]:
一種過度情緒化和追求注意的普遍模式,起始不晚於成年早期,存在於各種背景下,表現為下列5項(或更多)徵狀:
- 在不能成為他人注意中心時,感到不舒服(以及或價值感減少[10]);
- 與他人交往時往往帶有不恰當的性誘惑或調情挑逗行為;
- 情緒、感受變換迅速且表淺;
- 總是用身體外表來吸引他人注意(例如花很多時間金錢在清潔、頭髮打扮和昂貴衣物上[10]);
- 言語風格是憑印象的[11](impressionistic,基於主觀感受[12]),缺乏細節或事實;
- 表現為自我戲劇化、舞台化或誇張的情緒表達(即使與不太熟的人在一起,也會當眾展示如不停抽泣、大發雷霆等伴有極端感受的行為[10]);
- 易受暗示,即容易被他人或環境影響(而搖擺不定[10]);
- 認為與他人的關係比實際上的更為親密(想與他人儘可能親密地交往,認為自己比實際上更有價值[10])。
表演型人格患者愛表現自己,不停追求被他人讚賞及以自己為注意中心的刺激活動,可能憑熱情開放使新朋友覺得他們有魅力。但這一印象並不能持久,因為他們將自己的需要看得比別人更有價值,總是要求成為關注焦點,否則就會做些戲劇性的事情(如編造故事、誇張情緒)來強行引起注意;若不能成為注意焦點就會抑鬱不安。不僅僅是對有性興趣的人,他們在普通社交背景包括工作關係下也可能對人進行性誘惑或性挑逗,給人「輕浮」的感受。由於過度追求外表,他們很容易因為他人對自己形象的批評而懊惱。表演型人格患者言語風格過度追求使人印象深刻,會戲劇性地表達強烈見解,但根本沒有具體論據支撐。他們喜怒哀樂均形於色,愛發脾氣,情緒過於公開誇張、表情過於豐富多樣,可能令朋友熟人也覺得尷尬;然而他們的情緒散得很快,情感體驗膚淺,很容易讓人責備是「虛偽做作」。表演型人格患者的觀點易受時尚影響,他們依賴「直覺」,過度相信他人,常常莫名覺得他們見到的「強大的權威人物」可以神奇解決他們的問題。表演型障礙患者只關注當下、難以延遲滿足,追求新穎、厭倦日常;他們放縱自我,易受感情傷害,為滿足需要常不擇手段,在欲求不滿和欲望實現的過程中消耗自己[8][9][10][3]。
同其他人格障礙症相比,做作型人格疾患對患者整體心理功能的影響相對較輕,不過在人際交往方面的缺陷仍非常明顯。他們傾向於「社交支配」,整個譜系包括從「暖性支配」(warmer dominance)的一段到「冷性支配」(colder dominance)的一端。前者如追求成為注意焦點、愛出風頭[13](exhibitionistic)等,後者如傲慢、霸道、挑釁等。從表演型障礙患者比其他人離婚[14]或從未結婚的頻率更高來看,他們的親密關係顯然受到了影響。他們和同性朋友的關係也常受損害,因為他們喜歡「性挑逗」異性的社交風格對同性來說可能是種威脅,也因為他們持續要求關注。他們會帶着極大的熱情開始從事一份工作或某項任務,但很快消退;也會在人際關係方面喜新厭舊,永遠在追求令他們激動的下一段新的關係[8][9]。
做作型人格疾患患者和軀體形式障礙患者一樣常誇大身體問題,比常人更常就醫;他們也比常人更常作出自殺姿態與自殺行為,以脅迫得到關注與照顧[15][8]。表演型人格患者通常由於抑鬱或焦慮問題而尋求治療[16]。
鑑別診斷
做作型人格疾患和邊緣型人格障礙症有諸多相似之處,如變化無常的情緒、熱烈又不穩定的人際關係等等,但也有一些重要區別:邊緣型人格患者常極度依賴他人,但表演型人格患者只是追求關注和讚美;邊緣型人格患者有慢性的深刻的空虛感、身份認同紊亂、更多的自殺未遂以及短暫精神病發作[3],但表演型人格患者一般沒有達到這種嚴重程度[8][9][17]。
做作型人格疾患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症一樣具有衝動、膚淺、尋求刺激、魯莽、誘惑、支配等特徵,但反社會型人格操縱他人往往單純欲求權力與利益,表演型人格則主要為獲得關愛。表演型人格還有明顯的情感誇張的特徵,這是反社會型人格所沒有的;表演型人格患者也並不一定參與反社會行為[8][9]。
做作型人格疾患也與自戀型人格障礙症一樣渴望注意,但自戀型人格總是表現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表演型人格患者則並不反感被看作是脆弱或依賴的,只要能得到關注。自戀型人格患者強調與他人的親密通常不是像表演型人格患者那樣只為使關係本身更加密切,而是為了強調自己與高社會地位或擁有財富的人群的關係[8][9]。
流行病學
對表演型人格障礙症的流行病學研究或總結等得到的盛行率數據有:0.9%(對5項研究的總結,其中4項調查地是美國)[8]、1.8%(2001—2002年美國流行病學調查)[18]、1.3~3%(《中國大百科全書》說法)[19]、2%~3%(美國調查[20])等等。
女性比男性更常被診斷為做作型人格疾患[3][17][8][9][19],但有學者認為男女真實盛行率可能沒有顯著差異[8][9]。中國的流行病學調查既有男女無顯著差異的結果,也有女性多於男性的結果[20]。
病因
文獻顯示,早在古希臘,就有哲學家對表演型人格進行了探討,但時至今日,仍幾乎完全沒有找到做作型人格疾患的病因(及治療方式)[21]。
家族史研究似乎顯示錶演型人格障礙症在家族中聚集,且同時伴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症、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症和軀體形式障礙,並不清楚這是由遺傳還是環境導致[17]。另一項研究提示做作型人格疾患可能有較高的遺傳度(達0.67)[3]。
治療
藥物治療無法改變人格結構。若表演型人格患者發展出現實感喪失與過度幻想等徵狀,則可用小劑量抗精神病藥(如氟哌啶醇、利培酮等)治療這些徵狀;抑鬱焦慮等也可用影響5-HT等的相應藥物予以緩解。但對表演型人格本身基本沒有作用[3]。
心理治療表演型人格也仍未得到實證檢驗[17]。目前應用的療法有:認知行為治療,幫助患者形成不依賴他人贊同的人生目標與計劃,增加日常適應性行為[22];心理動力學療法,幫助患者釋放被壓抑的情緒和需要,並學會用社會認可的方式表達[17];等等。認知行為治療已表明對抑鬱和人際困難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23][24]。
伴有自殺和攻擊行為的做作型人格疾患常需住院治療[20]。
預後
預後欠佳[3]。
註釋
- ^ 參考多個對DSM原文的翻譯版本與詮釋,以求精準。
參考文獻
- ^ 1.0 1.1 表演型人格[M/OL]//陳至立. 辭海. 7版.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2024].
- ^ 國家教育研究院. 樂詞網: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OL]. 台北:台北院區語文教育及編譯研究中心[2024].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郝偉,陸林.精神病學[M]. 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8: 208-209.
- ^ 第14章 心理障礙. 甘怡群,譯//GERRIG R J,ZIMBARDO P G. 心理學與生活. 19版.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483
- ^ 5.0 5.1 醫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精神醫學名詞審定分委員會.精神醫學名詞 [S/OL].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9: 51-52. 科學文庫.
- ^ 王高華.做作型人格疾患[OL].郝偉,于欣,徐一峰,編(2022-01-20) [2024]//陳奎元.中國大百科全書. 3版網絡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 histrionic//張柏然,等. 新時代英漢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 Library. doi:10.1176/appi.books.9780890425787 (英語).
-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M]. 張道龍,等,譯. 5版.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656-659.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 理解DSM-5精神障礙[M]. 夏雅俐,張道龍,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244.
-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ublishing Co.. 牛津英漢漢英詞典. macOS
- ^ impressionistic//張柏然,等. 新時代英漢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 ^ exhibitionism//張柏然,等. 新時代英漢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 ^ Disney, Krystle L.; Weinstein, Yana; Oltmanns, Thomas F. Personality disorder symptoms are differentially related to divorce frequency..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012-12, 26 (6). ISSN 1939-1293. doi:10.1037/a0030446 (英語).
- ^ Kraus, George; Reynolds, David J. The “a-b-c's” of the cluster b's.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001-04, 21 (3). doi:10.1016/S0272-7358(99)00052-5 (英語).
- ^ Fabrega, Horacio; Ulrich, Richard; Pilkonis, Paul; Mezzich, Juan. On the homogeneity of personality disorder clusters. 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1991-09, 32 (5). doi:10.1016/0010-440X(91)90014-4 (英語).
-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第9章 人格障礙症.徐凱文,審校//NOLEN-HOEKSEMA S.變態心理學[M].鄒丹,等,譯. 6版.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7: 293-294.
- ^ Grant, Bridget F.; Hasin, Deborah S.; Stinson, Frederick S.; Dawson, Deborah A.; Chou, S. Patricia; Ruan, W. June; Pickering, Roger P. Prevalence, Correlates, and Disability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Epidemiologic Survey on Alcohol and Related Condition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2004-07-15, 65 (7). ISSN 0160-6689. doi:10.4088/JCP.v65n0711.
- ^ 19.0 19.1 梁碧珊.B類群人格障礙症[OL].郝偉,于欣,徐一峰,編(2022-01-20) [2024]//陳奎元.中國大百科全書. 3版網絡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 20.0 20.1 20.2 王彥海,陳海燕,李紅政.做作型人格疾患的病因學特徵和住院干預[J].醫學綜述,2015,21(01):3-5.
- ^ 21.0 21.1 Blashfield, Roger K.; Reynolds, Shannon M.; Stennett, Bethany. The Death of 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 Widiger, Thomas A. (編).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09-13: 602–627. ISBN 978-0-19-973501-3. doi:10.1093/oxfordhb/9780199735013.013.0028 (英語).
- ^ BECK A T, DAVIS D D, FREEMAN A. Cognitive therapy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M]. 3rd ed. New York: Guilford, 2015.
- ^ Callaghan, Glenn M.; Summers, Caitlin J.; Weidman, Michael. The Treatment of Histrionic and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Behaviors: A Single-Subject Demonstration of Clinical Improvement Using Functional Analytic Psychotherapy.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sychotherapy. 24/2003, 33 (4). ISSN 0022-0116. doi:10.1023/B:JOCP.0000004502.55597.81 (英語).
- ^ Kellett, Stephen. A time series evalu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 with cognitive analytic therapy. Psychology and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07-09, 80 (3). ISSN 1476-0835. doi:10.1348/147608306X161421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