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

十六国之一

西涼(400年—421年)是十六國之一。由漢人李暠所建,因其統治地區古為漢武帝劉彘時設置的涼州[1],所以國名為「」,又因位於涼州西部,所以《十六國春秋》中被稱為「西涼」。為五個以「涼」為名的國家中最後一個建立的。歷盡兩代國王共21年。開國之君李暠作為涼州的著姓之後,用人頗有氣量。即使是政敵之子也依然被他所重用。而且他重視教育,尊重文化,他統治下的西涼的文治風氣為五涼中所獨有。405年,為實現他的個人政治理想,西涼遷都酒泉。此後,西涼與北涼之間的衝突開始加劇。因為當時北涼的主要對手是南涼,李暠就與南涼結盟。417年,李暠病逝,諡曰武昭王。末代國王李歆不聽進諫,窮兵黷武卻又寡謀少智。最終在420年舉全國之兵攻打北涼首都張掖時戰敗被殺。沮渠蒙遜隨後一路突進,佔領酒泉。最終在第二年,沮渠蒙遜攻入仍由西涼李氏控制的敦煌並屠城。西涼也是河西諸涼國中唯一被另一個涼國滅亡的。

400年—421年
京城 
• 400-405
敦煌
• 405-420
酒泉
君主 
• 400年-417年
李暠
• 420年-421年
李恂
興衰
• 397
李暠郭黁宋繇響應段業起兵反後涼
• 398
李暠段業委任為安西將軍、敦煌太守,領護西胡校尉。
• 400
建立西涼
• 405
遷都酒泉
• 417
李暠去世,太子李歆繼位
• 417
蓼泉之戰
• 420
李歆戰死,北涼攻陷酒泉
• 421
敦煌開城投降,北涼屠城
前身
繼承
後涼
北涼
北涼
北魏
403年時的西涼與其他政權

歷史

立國

西涼開國君主李暠字玄盛,小字長生。祖籍陝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北部),是西漢李廣的第十六世孫。他的父親李雍曾任前涼太子侍講,但在李暠出生前就去世了。[2] 李暠自小受到良好教育,且勤奮好學,既通讀今史,又喜讀兵法,對於孫吳的兵法更是爛熟於心[2]。同時,他還熱衷於與當時的名士結交,尤其與郭黁宋繇合得來。三人後來一同參與了反對後涼的戰爭。

呂光統治末期,後涼政治逐漸混亂,各民族紛紛反涼。龍飛二年(397年),段業自封涼州牧及建康公,拜李暠為效谷令[註釋 1]。一年後,因敦煌太守去世,敦煌護軍郭謙推舉李暠為敦煌太守,李暠本想拒絕,就和宋繇見面商談。宋繇告訴他過去郭黁的預言,這讓李暠決定接受這一使命。[3]

第二年,即399年,段業稱涼王,建立北涼。右衛將軍索嗣意圖取代李暠,於是在段業面前構陷李暠。李暠雖怨恨,但索嗣是本地名門望族,所以他也只能聽命於段業。而段業也確實懷疑李暠,於是便同意了索嗣。於是索嗣便帶着五百名騎兵從張掖趕往敦煌。在城外二十里的地方時,宋繇和效谷令張邈勸他就此與段業決裂,效仿前涼張軌自立一方[3]。而作為敦煌本地著姓人士的宋繇、張邈的支持使他認識到了敦煌本土勢力的態度。於是,他派兒子李歆、李讓與張邈、宋繇及司馬尹建興出兵拒戰。索嗣兵敗逃回張掖後,李暠又給段業上書,列陳索嗣罪狀。接着,段業將原屬敦煌的涼興[註釋 2]、烏澤[註釋 3]、晉昌郡的宜禾[註釋 4]三縣合併為涼興郡,並加李暠持節,都督涼興以西諸軍事、鎮西將軍並領護西夷校尉[3]。西涼的割據局面就此初步形成。

400年年底,北涼晉昌太守唐瑤投奔李暠,並且傳檄文於敦煌、酒泉、晉昌、涼興、建康等郡,推舉李暠為大都督、大將軍、涼公、領秦、涼二州牧及護羌校尉。李暠也大赦國內,定年號為庚子。西涼正式建立[4]

積蓄國力

西涼建國之初,名義上是一個郡,實際領土僅相當於今敦煌和瓜州兩個縣而已。因為地狹民稀,國力孱弱,所以李暠甫一上台,就採取積極的擴張戰略以累積和北涼對抗的資本。甫一登基不久,他就派宋繇奪取了涼興[註釋 5]玉門關以西的好幾處城池[4]。至此,西涼的領土東起涼興,西至陽關。此後,他開始在兩關之間興辦屯田,為他的東伐政策積蓄實力[4]。而為了培養更多人才,403年到405年間,他還在敦煌開辦學校為著姓子弟提供優先受教育的機會[5]。405年,西涼改元建初。李暠為諸子寫下《誡子書》,在書中他要求他們處世謙恭謹慎,為政要公正廉明[5]。同年,他開始為「東伐」的進一步實施而遷都酒泉[6]。雖然做這一決定時,只有長史張邈一人贊同。

「東伐」

所謂「東伐」是李暠的基本戰略,也是他的個人志向。其主旨是繼承前涼,並效法竇融,依託於東晉而保據河西[7]

昔漢運將終,三國鼎峙,鈞天之歷,數鍾皇晉。高祖闡鴻基,景文弘帝業,嗣武受終,要荒率服,六合同風,宇宙齊貫。而惠皇失馭,權臣亂紀,懷湣屯邅,蒙塵於外,懸象上分,九眼下裂,眷言顧之,普天同憾。伏惟中宗元皇帝基天紹命,遷幸江表,荊揚蒙弘覆之矜,五都為荒榛之藪。故太尉、西平武公軌當元康之初,屬擾攘之際,受命典方,出撫此州,威略所振,聲蓋海內。明盛繼統,不損前志,長旌所指,仍辟三秦,義立兵強,拓境萬里。文桓嗣位,奕葉載德,囊括關西,化被崐裔,遐邇款籓,世修職貢。晉德之遠揚,翳此州是賴。大都督、大將軍天錫以英挺之姿,承七世之業,志匡時難,克隆先勛,而中年降災,兵寇侵境,皇威遐邈,同獎弗及,以一方之師抗七州之眾,兵孤力屈,社稷以喪。 臣聞歷數相推,歸餘於終,帝王之興,必有閏位。是以共工亂象於黃農之間,秦項篡竊於周漢之際,皆機不轉踵,覆束成凶。自戎狄陵華,已涉百齡,五胡僭襲,期運將杪,四海顒顒,懸心象魏。故師次東關,趙魏莫不企踵;淮南大捷,三方欣然引領。伏惟陛下道協少康,德侔光武,繼天統位,志清函夏。至如此州,世篤忠義,臣之群僚以臣高祖東莞太守雍、曾祖北地太守柔荷寵前朝,參忝時務,伯祖龍驤將軍、廣晉太守、長寧侯卓,亡祖武衛將軍、天水太守、安世亭侯弇毗佐涼州,著功秦隴,殊寵之隆,勒於天府,妄臣無庸,輒依竇融故事,迫臣以義,上臣大都督、大將軍、涼公、領秦涼二州牧、護羌校尉。臣以為荊楚替貢。齊桓興召陵之師,諸侯不恭,晉文起城濮之役,用能勛光踐土,業隆一匡,九域賴其弘猷,《春為》恕其專命。功冠當時,美垂干祀。況今帝居未復,諸夏昏墊,大禹所經,奄為戎墟,五嶽神山,狄污其三,九州名都,夷穢其七,辛有所言,於茲而驗。微臣所以叩心絕氣,忘寢與食,雕肝焦慮,不遑寧息者也。江涼雖遼,義誠密邇,風雲苟通,實如唇齒。臣雖名未結於天台,量未著於海內,然憑賴累祖寵光餘烈,義不細辭,以稽大務,輒順群議,亡身即事。轅弱任重,懼忝威命。昔在春秋,諸侯宗周,國皆稱元,以布時令。今天台邈遠,正朔未加,發號旋令,無以紀數。輒年冠建初,以崇國憲。冀杖寵靈,全制一方,使義誠著於所天,玄風扇於九壤,殉命灰身,隕越慷慨。
— 《晉書》卷87《涼武昭王李暠列傳》

西涼遷都之後,沮渠蒙遜也在推進西取戰略。而之所以要東伐,就是為了奪取北涼的張掖,因此兩國之間開始衝突加劇。只是這時北涼的主要對手還是南涼,所以無暇對付西涼。也因此,西涼與南涼於此時結盟,共同與北涼為敵[8][9]

抱憾而終

在417年初,李暠於重病中向宋繇託付後事,交以軍國大任給,並要他輔佐李歆,然後去世。去世前,他還寫了《槐樹賦》以抒發內心[10]。諡號武昭王,葬在建世陵,廟號太祖[10]。之後第二子李歆嗣位。

窮兵黷武而亡

420年,李歆與北涼交戰被殺,敦煌太守李恂敦煌嗣位。但次年,北涼軍圍敦煌,李恂緊閉城門,堅守不戰。但最終因孤立無援無力再戰。宋承等人率先開城投降。李恂自殺[11]。二十餘年之後,李恂的侄子李寶趁北魏攻滅北涼之際,一度恢復先人的基業,同年向北魏投誠,該政權被稱為後西涼

君主

廟號 諡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太祖 武昭王 李暠 400年-417年 庚子 400年-404年
建初 405年-417年
李歆 417年-420年 嘉興 417年-420年
李恂 420年-421年 永建 420年-421年

世系圖

涼武昭王李暠
351-400-417
李歆
417-420
李恂
420-421

延伸閱讀

  • 趙向群著;賈小軍修訂.《五涼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ISBN:978-7-5201-5216-7

參考文獻

  1. ^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年11月: 120–121. ISBN 7-5622-2277-0. 
  2. ^ 2.0 2.1 《晉書·卷八十七·涼武昭王李暠列傳》,第2257頁
  3. ^ 3.0 3.1 3.2 《晉書·卷八十七·涼武昭王李暠列傳》,第2258頁
  4. ^ 4.0 4.1 4.2 《晉書·卷八十七·涼武昭王李暠列傳》,第2259頁
  5. ^ 5.0 5.1 趙向群. 賈小軍 , 編. 五凉史.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9: 199–200. ISBN 978-7-5201-5216-7. 
  6. ^ 《晉書·卷八十七·涼武昭王李暠列傳》,第2261頁
  7. ^ 趙向群. 五凉史.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9: 198–199. ISBN 978-7-5201-5216-7. 
  8. ^ 《晉書·卷八十七·涼武昭王李暠列傳》,第2263頁
  9. ^ 《晉書·卷八十七·涼武昭王李暠列傳》,第2263頁
  10. ^ 10.0 10.1 《晉書·卷八十七·涼武昭王李暠列傳》,第2267頁
  11. ^ 趙向群. 五凉史.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9: 213. ISBN 978-7-5201-5216-7. 

註釋

  1. ^ 敦煌市西
  2. ^ 在今敦煌東部、瓜洲西部
  3. ^ 在今瓜州東部
  4. ^ 今瓜州縣
  5. ^ 今敦煌東部,瓜州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