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電影集團

国有电影制片厂

西部電影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西影集團,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西影路508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家經營電影及電視劇製作,以及文旅和傳媒等產業的公司。截至2019年,西部電影集團擁有員工700餘人。[1]:261其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西安電影製片廠,是中國西北地區成立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電影製片基地。[2]曾出品過《紅高粱》、《老井》、《黑炮事件》、《孩子王》等一批知名電影,走出了吳天明張藝謀田壯壯陳凱歌等一批著名導演。[3][4]2021年11月30日被工業和信息化部列入第五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5]

西部電影集團
Xiying Group
公司前身西安電影製片廠
成立
  • 1958年8月23日(西安電影製片廠)
  • 2000年6月(西影股份有限公司)
  • 2003年11月11日(西部電影集團)
  • 2009年5月8日(西部電影集團有限公司)
代表人物
  • 趙文濤(黨委書記兼董事長)
  • 黃獻松(黨委副書記兼總經理)
總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西影路508號
員工人數700餘人(2019年)
網站www.xy1958.com

歷史沿革

西安電影製片廠

 
建設過程中的西安電影製片廠
 
1958年,西影廠實習團與長春電影製片廠支援西影廠幹部的合影
 
1960年,西影廠領導同西影廠照明小組職工合影,第一排右起為導演桑夫、廠黨委書記董錫斌、廠長鍾紀明、技術副廠長汪中熙、廠長助理姜應宗

建設時期

1955年5月,時任文化部電影局局長王闌西及副局長司徒慧敏同兩位蘇聯專家茹拉夫廖夫和別利亞耶夫按照中共中央在西北建立電影生產基地的決定,於西安市踏勘西安電影製片廠廠址,經縝密調查和反覆的比較之後。最後決定將廠址選定在大雁塔東側。同年9月,國家建設委員會批准建設西安電影製片廠。1956年3月4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和文化部決定設立西安電影製片廠,文化部電影局派遣羅矛負責籌建。同年4月成立西安電影製片廠籌建處,羅矛任主任。西安電影製片廠於1957年12月破土興建,翌年初夏竣工。[6]:489

早期發展

1958年8月23日,西安電影製片廠正式成立,時任陝西省文化局局長魚訊代表陝西省委及省政府宣告了這一消息,並宣佈任命鍾紀明為廠長,董錫斌任副廠長兼代理黨委書記。[6]:490雖然西影廠已經正式成立了,但廠房建築才開始動工。在當時大躍進的形勢下,西影廠提出了「邊建廠邊生產」、「三年趕上老廠[註 1]」等口號。即開始了各類片種的拍攝工作,並由老廠加工製作。1960年6月,經過了兩年施工,西影廠的建築面積已達約2.6萬平方米,依照年產8部故事片,48部科教片和新聞紀錄片的規模,已經完成了80%的目標。[7]:231

西影在建廠初期的8年中,鑑於不熟悉電影藝術創作的特性,又受到當時極左思潮的影響。拍攝的影片雖然也有一部分受群眾歡迎,但大多都是質量不高的影片。當時西影利用文藝和電影戰線的形勢,注重藝術規律,通過藝委會等形式發揚藝術民主,調動創作與技術人員的積極性,拍攝出《生命的火花》、《桃花扇》、《天山的紅花》等較好的影片。[7]:232

文革時期

1966年文革爆發,同年9月西影廠黨委成立了西影文革籌委會。10月下旬成立西影文革臨時委員會,並成立了「魯迅兵團」、「東方紅」等群眾組織。1967年2月,西影廠的領導權被西影群眾組織奪取。1968年7月30日成立新西影廠革委會。期間有多名幹部被打成「牛鬼蛇神」,48人被認為有嚴重問題送進「鬥私批修學習班」進行審查。從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革」十年間,除1973年、1975年兩年之外,其餘八年西影沒有拍出任何一部故事片,陷入無產值和連年虧損的困境,欠國家貸款269萬餘元。[6]:491

文革結束後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之後,翌年陝西省委派工作組進駐西影廠清查與「四人幫」有牽連的人和事。1979年西影廠又對「文革」中受難的一批幹部予以平反昭雪。全年共攝製5部藝術片,其中《生活的顫音》被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30周年獻禮片,並榮獲文化部1979年度優秀故事電影片獎,成為西影廠建廠以來第一部獲得全國性獎勵的電影。[6]:491

改革初期

1980年3月,陝西省委任命田煒為西影廠黨委書記兼廠長。田煒針對當時廠內的情況,認為文革後的一部分老導演缺乏活力,於是提攜了一批諸如滕文驥吳天明顏學恕等的青年導演,為西影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充分且必要的基礎。還拍攝了《第十個單孔》、《愛情與遺產》、《飛燕曲》等知名電影。[8]:27-29

1981年的《西安事變》是西影廠建廠以來拍攝的首部具有史詩規模的革命歷史題材影片,該片於同年9月殺青後得到了文化部、中宣部、中央統戰部等有關領導的一致首肯,胡耀邦在看完該片後也對此電影給予了好評。1983年該片在香港放映時實現了票房大賣,《文匯報》、《新報》、《新晚報》等港媒對這部電影都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西安事變》的成功改變了西影的整體形象,還揭示其具備攝製歷史大片的潛力與基礎。[8]:29

繁榮期

1983年,西影廠共完成10部故事片的攝製。其中,《沒有航標的河流》獲文化部1983年度優秀故事片二等獎,1984年被當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選映。又在美國第四屆夏威夷電影節英語Hawaii_International_Film_Festival上榮獲兩項大獎,這是西影的影片首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為西影贏得了國際聲譽。[8]:33

1982年,時任西影廠廠長田煒不幸離世。翌年省委通告林豐任西影廠黨委書記,吳天明任西影廠黨委副書記兼廠長。[8]:33吳天明擔任廠長後不久。1984年7月,陝西省委批准西影廠實行廠長負責制,標誌着西影廠成為了全國第一個實行廠長負責制的電影製片廠,真正實現了獨立核算和自負盈虧的管理模式,實質性地把握了企業的經營自主權。[9]此外,吳天明在擔任廠長期間,不僅打造了西影的繁榮,還啟用了張藝謀黃建新顧長衛當一批具有藝術造詣的新人,使這些人成為國家級乃至國際級的電影人。[8]:33

從1984年至1988年,西影已有8部影片在國內獲得12項獎,在國際上獲11項獎。其中,《老井》獲東京國際電影節4項大獎,《紅高粱》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人生》、《黑炮事件》、《野山》等影片分別獲獎或受到國內外的讚譽。1989年是西影自建廠以來最輝煌的一年,其攝製的《棋王》、《神鳳威龍》等11部故事片,獲國際大獎11項,政府獎3項,金雞獎百花獎分別為11項和4項,全年贏利345.9萬元。[6]:492

市場轉型過程中的西影廠

進入1990年代,電視的普及分流了大量的電影觀眾,使整個電影行業均不景氣,全中國各大影廠均處於日益蕭條的狀態,西影也不例外。1990年,時任西影廠廠長吳天明滯留美國,由李旭東接替廠長一職,李旭東上任後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規範電影的生產管理,影片的製作方向也由「藝術至上」改為「效益當先」。從1990年至1992年,西影攝製了譬如《雙旗鎮刀客》、《媽媽》、《菊豆》等獲得海內外大獎的知名影片。[8]:44-46

1992年,為順應電影市場,西影攝製的影片娛樂化和都市生活化的傾向展現的愈加明顯,包括陳佩斯、丁喧執導的都市喜劇《爺兒倆開歌廳》、黃建新執導的《站直囉!別趴下》、陳興中執導的《毒吻》等影片均在這一時期攝製。[8]:48

合拍片時代

從1993年至1999年,西影量產了許多合拍故事片,這一方面是為迎合市場以求發展,另一方面是將更多精力放在了應對電視化和分賬大片衝擊的挑戰上。西影在這段時間攝製的知名合拍片包括《在那遙遠的地方》(1993)、《背靠背,臉對臉》(1994)、《大話西遊(集)》(1995)、《秦頌》(1996)、《愛情麻辣燙》(1997)、《我的1919》(1999)等等。其中,兩部《大話西遊》給西影帶來了票房與勞務近千萬的收入。[8]:49-54

西影在整個1990年代面臨着市場經濟大潮流,其更多以合拍片的形式發展自己的電影產業。很多國外的資本以及港台地區資本進入,西影以對外開放合作包容的心態也出品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電影作品。[8]:56

西影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5月30日,西安電影製片廠聯合上海西城實業有限公司、西安天慧信息有限責任公司等8家公司聯合組建了西影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中國電影界第一家股份制生產企業。[8]:56同年6月經陝西省人民政府國家廣電總局批准正式改組,[10]8月17日正式掛牌成立。[11]從此,西安電影製片廠也從一個純粹的國有電影企業成為資本多元化的投資集團,製作電影的業務工作都轉移給了西影股份公司負責,而西安電影製片廠只作為一塊品牌來履行出資人的職責。[8]:56

西部電影集團

成立

2001年8月20日,中央宣傳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聯合下發了《關於深化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改革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到要組建六大電影集團。[註 2][8]:57基於這一文件,2003年11月,西部電影集團正式掛牌成立,從而取代了西安電影製片廠。西部電影集團的成員包括西影股份有限公司、電視劇製作公司、西部音像出版社、西部電影頻道等。[12]

成立西部電影集團有限公司

2009年5月8日,經國家廣電總局以及陝西省委、省政府批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西部電影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0]該公司的成立標誌着西影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和改革,正式成為了規範化的電影企業和市場主體。[13]

2000年以來西影出品的知名電影

2000年至2010年,西影出品的影片數量雖然總體有所下降,但也出了不少影片,比較知名的影片包括楊亞洲執導的《美麗的大腳》(2002)、王全安執導的《圖雅的婚事》(2006)、滕文驥擔任編導的《日出日落》以及何平執導的《天地英雄》(2003)等。[8]:57

2011年至2013年,西影出品的21部電影共榮獲國際獎項5項,國家級大獎5項。其中,《白鹿原》榮獲第6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攝影銀熊獎;《盲人電影院》榮獲第15屆釜山國際電影節韓語제15회_부산국제영화「最受觀眾歡迎大獎」;《錢學森》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故事片獎。[14]:643近幾年,西影出品的知名電影包括《大漠雄心》、《再見汪先森》,知名電視劇包括《裝台》。[15][2]

西影電影博物館

 
西影電影博物館懸垂的各類電影和傳統文化面具
 
西影電影博物館內部展陳的各類電影道具

西影電影博物館成立於2020年5月18日,[16]:31坐落於西部電影集團的電影產業集聚區,[17]:202是在原西安電影製片廠老廠址的基礎之上打造的可供觀賞、展覽,以及可體驗的休閒旅遊地標。[18]展陳面積10000平方米左右,由主題序廳、電影老爺車博物館、電影膠片收藏庫、西影廠史館等功能區組成。[17]:202展陳主要以中國和海外的電影文化藝術為主題,以西影廠幾十年來拍攝的電影作品、電影道具、資料等為基礎。展區將電影元素作為切入點,緊扣電影藝術與文化的主題,記錄西影電影和中國電影歷史,反映世界電影的發展進程。[16]:31

圖集

備註

  1. ^ 長春電影製片廠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等一批比西影廠更早建立的電影廠。[7]:231
  2. ^ 指包括西影在內的中國電影集團上海電影集團長春電影集團珠江電影集團峨眉電影集團的六大電影集團。[8]:57

參考資料

  1. ^ 吳曼芳主編. 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2019. 中國電影出版社. 2021. 
  2. ^ 2.0 2.1 西影集团:总有办法!西影人逆流而上,再度启航!. 西部網. 2023-06-14 [2024-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9). 
  3. ^ 柏樺、王戈華. 擎起“西部影视”这块金字招牌. 陝西日報. 2021-11-26. doi:10.28762/n.cnki.nsxrb (中文(簡體)). 
  4. ^ 王薇. 从西安电影制片厂走出的影视陕军. 西部大開發. 2018, 6: 51-52. 
  5. ^ 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第五批) (PDF). 2021-11-30 [2024-02-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2-19) (中文(簡體)). 
  6. ^ 6.0 6.1 6.2 6.3 6.4 陝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陕西省志第65卷·文化艺术志. 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5. ISBN 7-224-07379-2. 
  7. ^ 7.0 7.1 7.2 中國電影家協會 (編). 中国电影年鉴 1982. 中國電影出版社. 1983. 
  8.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馬婷. 历史风云与创新映像西安电影制片厂影业发展研究(1979-2000) (博士論文). 上海大學. 2015. 
  9. ^ 王佳興; 張也奇. 试论西安电影制片厂的经营探索(1984-1988). 電影評介. 2023-11-30, 22: 27-32. doi:10.16583/j.cnki.52-1014/. 
  10. ^ 10.0 10.1 單軒 (編). 西部电影集团. 中國文藝網. 2013-05-31 [2024-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0) (中文(簡體)). 
  11. ^ 楊永林. 电影产业化与商业化迈出重要步伐. 光明網. 2000-08-18 [2024-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0). 
  12. ^ 西影厂到西部电影集团 电影厂和它的时代. 新京報. 2005-04-14 [2024-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0) –透過搜狐娛樂頻道 (中文(簡體)). 
  13. ^ 楊小玲; 薛迪. 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陝西日報. 2009-05-09 (中文(簡體)). 
  14. ^ 中國廣播電視年鑑編輯部. 趙玉明 , 編. 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中國廣播電視年鑑. 2015-03-28. 
  15. ^ 千年古都有个电影圈子. 新華每日電訊. 2022-04-29 [2024-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1) (中文(簡體)). 
  16. ^ 16.0 16.1 呼東方. 西影电影博物馆:中国第一座“活”的电影博物馆. 新西部. 2022-09-30, (09): 30-33 (中文(簡體)). 
  17. ^ 17.0 17.1 譚前學主編. 西安电影制片厂电影博物馆(西影电影艺术体验中心). 陝西文物年鑑 2020 (陝西人民出版社). 2022-09-01. doi:10.41861/y.cnki. 
  18. ^ 任麗. 在光影间感受古都“潮”味道. 中國旅遊報. 2023-02-03. doi:10.28109/n.cnki (中文(簡體)).